| 图书 | 首届中国文化研究国际论坛文集 |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史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文化研究国际论坛论文结集,收录论文40篇,如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礼记》价值探析,中国古代孝道与政治,中国史与其哲学信息向欧洲的传入,战国秦汉儒生价值观,汉字的特性及其早期历史观念,《北史》作为中日传统文化交流的蓝本,宋朝官场酒风及其问题等专题研究。主要文章有《五陵亲谒:从武周到玄宗的陵墓与都城》《古代帝王“禹”在近代文学中的形象》等。 目录 在首届中国文化研究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首届中国文化研究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中日文化交流之一例——日本汉学家源伊信校勘南监本《北史》 五陵亲谒:从武周到玄宗的陵墓与都城 古代帝王“禹”在近代文学中的形象 中越文化视域下的《竹林大士出山图》 孝为玄根:中国古代孝道与政治 明代中晚期山人结社的地域机制与文化形态——以浙江温州府为例 清代公羊学始于《春秋正辞》辩 十三经逻辑结构研究 元明善《寿国董忠烈公传》考——兼论董文用对元朝《太祖实录》纂修的影响 儒家“王天下”政治思想与对“王道”战争的推崇 情礼之争:独子兼祧制度下的服制 一本、二本与实践理性的困境 《孝经》释义及其变迁 牍简所见适罚考 简牍所见秦汉时期的“畴官”与“畴人”的职役 《搜神记》的执笔目的与五气变化论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主人蠡测 秦汉简牍中的户赋征收问题 元代吴澄对《礼记》篇章整合重缀的价值探析——以《丧服小记》为例 《大唐河西道归义军节度索公纪德之碑》 校注及其史料价值补议 汉画像中的刘邦故事综述 北宋东京的近郊 中国典籍古写本在日本的传承与阐释——以《世说新语》为例 《济美录》所收元代敕牒初探 日本对《汉书》的吸收及其意义 洪爽周《订老》及其对《老子》之“无为、自然”观念的诠释 由清华简《封许之命》释春秋金文的“天命”、“大命” 中国历史上的“武夷君”传说及其流变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首届中国文化研究国际论坛文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史研究所//日本东方学会//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58333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56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600 |
| 出版时间 | 2021-08-01 |
| 首版时间 | 2021-08-01 |
| 印刷时间 | 2021-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864 |
| CIP核字 | 2021153933 |
| 中图分类号 | K203-5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5.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福建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26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