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爱克曼辑录的《歌德谈话录(青少版)》记录了歌德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本书对歌德本人作了细致亲切而大体忠实的描绘,是研究歌德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文艺方面,它记录了歌德晚年的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谈话录》时期正是歌德最大的剧作《浮世德》第二部的完成时期,歌德自己多次谈过他关于这部剧本苦心经营的情况,对于理解这部剧本本身乃至一般文艺创作问题都是富于启发性的。
图书 | 歌德谈话录(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爱克曼辑录的《歌德谈话录(青少版)》记录了歌德晚年有关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宗教以及一般文化的言论和活动。本书对歌德本人作了细致亲切而大体忠实的描绘,是研究歌德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文艺方面,它记录了歌德晚年的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谈话录》时期正是歌德最大的剧作《浮世德》第二部的完成时期,歌德自己多次谈过他关于这部剧本苦心经营的情况,对于理解这部剧本本身乃至一般文艺创作问题都是富于启发性的。 内容推荐 爱克曼编著的《歌德谈话录》是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集子,囊括了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等当时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内容包罗万象,思想博大精神,是理解歌德的作品和思想的最理想的一扇窗户。 目录 1823年 魏玛,1823年6月10日 1823年6月19日 耶拿,1823年9月18日 1823年10月29日 1823年11月3日 1823年11月14日 1823年11月15日 1824年 1824年1月2日 1824年1月27日 1824年2月4日 1824年2月22日 1824年2月24日 1824年2月25日 1824年2月26日 1824年2月28日 1824年3月30日 1824年4月14日 1824年5月2日 1824年11月9日 1824年11月24日 1824年12月3日 1825年 1825年1月10日 1825年1月18日 1825年2月24日 1825年3月22日 1825年3月27日 1825年4月14日 1825年4月20日 1825年4月27日 1825年5月1日 1825年5月12日 1825年6月11日 1825年10月15日 1825年12月25日 1826年 1826年1月29日 1826年7月26日 1826年12月13日 1827年 1827年1月4日 1827年1月15日 1827年1月18日 1827年1月29日 1827年1月31日 1827年2月1日 1827年3月21日 1827年3月28日 1827年4月1日 1827年4月11日 1827年4月18日 1827年5月3日 1827年5月4日 1827年5月6日 1827年7月5日 1827年7月25日 1827年1O月7日 1827年10月18日 1828年 1828年3月11日 1828年3月12日 1828年10月17日 1828年10月20日 1828年10月23日 1828年12月16日 1829年 1829年2月4日 1829年2月12日 1829年2月13日 1829年2月17日 1829年3月23日 1829年4月2日 1829年4月3日 1829年4月6日 1829年4月7日 1829年4月10日 1829年4月12日 1829年9月1日 1829年12月6日 1830年 1830年1月3日 1830年1月27日 1830年1月31日 同日 1830年2月3日 同日 1830年3月14日 1830年3月17日 1830年3月21日 1830年8月2日 1830年1O月20日 1831年 1831年1月17日 1831年2月13日 1831年2月14日 1831年2月17日 1831年2月20日 1831年3月2日 1831年3月8日 1831年3月21日 1831年3月27日 1831年5月2日 1831年5月15日 1831年5月25日 1831年6月6日 1831年6月20日 1831年6月27日 1831年12月1日 1832年 1832年2月17日 1832年3月11日 数日之后 试读章节 1823年 魏玛,1823年6月10日 (初次见面) 今天是我平生最幸福的一天,因为我第一次见到了歌德,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 房子里的布置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并不豪华,但很有品位。台阶上有不少复制的古代雕像,看来他很喜欢这些东西。有一个小男孩是歌德的孙子,他很漂亮,也不怕生。 仆人打开一道门,引着我跨过门槛,穿过房间,进到另一间比较宽敞的房子里,我就在这里停下来等着主人的出现。仆人进去报告了,我打量着这个房间:房间很清爽,地板上铺有地毯,深红色的长沙发和椅子简洁大方。房子另一边放有一架钢琴,墙壁上挂着各种绘画与素描。我坐的对面是一扇打开的门,透过门可以看到里面还有一个房间。仆人就是走到里面去通报的。 这时歌德走了出来,在我充满崇敬的眼里,他的形象是多么崇高啊!第一次同这么伟大的人物在一起,我感到有些紧张,不过他说话很和蔼,马上就打消了我的不安。自然,由于兴奋与惊喜,我也讲不出太多的话来。 他谈到我请他看的手稿,他说:“毫无疑问,你的手稿是相当优秀的。不用别人的推荐,我也会欣赏它们的。”他还称赞我思路清晰流畅,他说:“我会很快把它邮寄给我的出版商克达,我想他会喜欢的。”我表示了万分的感谢。 接着我们谈到旅游,我说了自己的打算,可能会先到耶拿。歌德问我在耶拿有没有熟人,我说希望能在那儿结识歌德的一位作家朋友克涅波尔。歌德答应写一封推荐信,让我随身带去,他还说耶拿很近,我们还可以经常保持联系。 我们在一起谈了很久,我感到非常愉快。一个多么伟大的人物!如今就坐在我面前,神态那么庄重,表情那么丰富,态度又那么和蔼!我觉得坐在面前的是一位高贵的君主,超然于世俗的毁誉之上。 我们谈得很开心。他说自己在柏林也有很多朋友,会让他们给我一点帮助。我再次表示感谢,他微笑着向我推荐留在魏玛的时候我应该看些什么,并约定过几天再和我见面。 我们很亲热地告别。我感到无比幸福,因为他对我表现出了如此诚挚的善意。 1823年6月19日 (到耶拿的介绍信) 昨天歌德劝我在魏玛再住几天,他替我写了几封介绍信,其中有一封是写给福罗曼一家的。他说福罗曼是耶拿一个颇有名望的出版商,家中是文人聚会的场所,很多名人雅士都曾在他家中出入。歌德让我到了耶拿以后记得给他写信,还说他已经吩咐自己的儿子在他不在家的时候要常去看望我。 歌德如此细致的关照,让我感到非常激动。这个伟人如此关心我,我真的觉得很幸福。 耶拿,1823年9月18日 (忠告年轻诗人) 昨天我很幸运地同歌德又谈了一个钟头,他的话非常有价值,我觉得所有的德国年轻诗人都应该来听一听。 歌德一开始就问我今年写诗了没有,我说写了一些,但是总的来说我还缺乏写诗的兴趣与动力。歌德劝我说道:“不管怎么说,你要当心,不要轻易进行大部头作品的写作。很多有才能的年轻作家都吃过这亏,他们把写作大部头作品看得太容易,结果耗费了最宝贵的时间与精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我在年轻的时候,也吃过这个苦头呢,那时候我丢在流水里去的写作计划不知道有多少! “年轻诗人应该多关注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对每个人都有触动,会激发诗人无限的思想情感,这些东西完全应该得到表现。但如果你的脑子里老是装着一个任务,总是想着要写一部大部头的作品,那你的注意力和精力就会大部分投入到这些工作中去,你就没有工夫去关注现实,说不定连生活的乐趣都会丧失。大部头的作品需要连贯一致的结构、丰富多彩的细节,这些东西都要耗掉巨大的精力,为了让工作进行得更顺利,你还需要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对于一个家庭出身不是特别富裕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工作状况还真的不容易达到。即使你勉强开始了工作,但是由于年轻,写作技巧不成熟,整体上很难避免缺陷与瑕疵,这样尽管你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不会获得特别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是如果你放弃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转而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从现实中提炼出众多值得捕捉的东西,那么你就可以经常写出不错的作品,即使偶尔不成功,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克尼斯堡的奥古斯特。哈艮是个颇有才能的年轻作家,他写过一部长诗((奥尔富斯特和丽辛纳)),这部作品中有不少片段写得相当出色,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才华,但是从整体来看,这部作品却实在不能让人满意。再想想他为此花了多少力气啊,简直是耗尽精力,结果却不尽人意。可是他并未吸取教训,现在他还在写一部悲剧呢!” P1-4 序言 歌德(Johann Wolfgangvon Goethe)1749年生于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德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其父是皇家顾问、法律博士,其母是当时法兰克福市长泰克斯托尔的女儿。歌德少年时就表现出极高的语言天赋,他通晓多国语言,博览群书,对伊索、荷马、拉辛和莫里哀的作品都有广泛的涉猎。1786年歌德结束了十年的仕途生涯,开始游历意大利,这时他对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为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养料。 1794年,歌德与席勒相遇,开辟了“以歌德和席勒的友谊为特征”的德国古典文学全盛时期,并使魏玛这座小小的公园都城一跃成为当时德国与欧洲的文化中心。作为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呼唤自由,歌颂反封建的思想,《少年维特之烦恼》即是其中的代表作。它表现了觉醒的市民阶级在当时封建社会环境里的精神苦闷,喊出了他们追求自由、个性解放、反抗封建等级观念的内心呼声。这部书信体小说使许多人爱不释手,就连戎马一生的拿破仑也随身携带,先后读过七遍。 歌德的另一著名代表作《浮土德》,则是他一生丰富思想的总结与艺术探索的结晶。当歌德于1831年花费58年时间最终完成此书时,他在日记中写道:主要的事业已经完成,我以后的生命可以当作是纯粹的赐予了。我是否做什么或将做什么现在已经完全无所谓了。《浮士德》塑造了一个不断探索人生真谛、不断进取的人物形象。主人公浮土德博士年届百岁、双目失明时,仍然认为人生应当“每天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获得自由和生活的享受”,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德意志民族优秀传统的反映。 歌德为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富的遗产,除了不朽的文学作品外,他在美学、哲学、历史以及地理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发现和研究成果。他的《颜色学》向牛顿的机械观提出了挑战,他提出的生物进化学说比达尔文早了近百年。 《歌德谈话录》是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集子,它直接而突出地表现出了歌德关于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思想。它以谈话的形式体现歌德的思想,不受时空的限制,没有逻辑思维的束缚,是我们阅读歌德、理解歌德最理想的一扇窗户。 爱克曼于1792年出生在德国一个贫农家庭,在当地一位要人的资助下学习了一些德文、拉丁文和音乐。21岁时,他参加反对法军占领的志愿军,后来去汉堡学习画艺,又渐渐地沉浸在诗艺中,尤其喜欢歌德的短诗。1821年,他进入格廷根大学学习法律,两年后,写出了诗论《论诗,特别引歌德为证》,并拜访了歌德。从1823年6月至1832年3月,爱克曼经常到歌德家请教,并为这位伟人做一些编辑工作。后来他根据所记录下来的歌德的谈话,整理出《歌德谈话录》,并负责编辑歌德的遗作。 《歌德谈话录》记录了歌德关于唯物主义的立场,以及自然科学、文艺、美学、政治等方面的言论。歌德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这使得他在谈论文艺与自然的关系时,更多地体现出辩证法的特色,即认为文学与艺术是一种主观与客观对立统一的关系。他说,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的关系,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在他看来,艺术家必须用现实的材料进行文学创作,才能够使人理解,但同时这些物质材料又必须服从于艺术家的意志。所以,歌德说艺术家所赋予给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既是自然的,又是超自然的”。 在《歌德谈话录》中,歌德还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他认为应给予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学全面而充分的关注,不应只局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这种“大文学”的观念,要求评论者在谈起一部具体的文学作品时,可以进行跨国度的比较,针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特征的作品进行具体入微的思考。比如,歌德认为德国文学注重哲学思想,要求思想的宏伟和情感的丰富;法国文学则使理想服务于政治革命,在语言风格上,力求饶有风趣,以便取悦读者。而各国文学在历史的发展中又是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的,可以说是互相影响,取长补短。 《歌德谈话录》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宗教观、政治观、艺术创作经验之外,还有丰富的关于自然科学、哲学等方面的言论,可以说囊括了歌德生命最后阶段的所有重要思想,下面就简要介绍其主要的艺术成就: 一、内容包罗万象 歌德的知识面极宽,对当时几乎所有的知识领域都有所涉猎。在歌德的一生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浮士德》这样的文学巨作,也可以看到《颜色学》这样的自然科学作品。《歌德谈话录》是歌德一生思想的总结,囊括了文学、戏剧、建筑、哲学、政治、社会以及自然科学等当时的几乎所有知识,歌德也因此被人誉为“最后的万能天才”。《歌德谈话录》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超级采访,信息量极大,若不是篇幅有限,相信还可以归纳出许多其他的思想和言论来。 二、思想博大精深 《歌德谈话录》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最高的思想成就之一。歌德在其中所谈到的如“浪漫与古典”、“艺术与自然”等问题都是艺术领域的终极问题,是每个时代的人在谈到文化艺术时都不得不去面对和思索的大问题,而歌德在每一个问题上都作出了深刻的回答。例如,他认为时代永远在前进,50年前还是很完善的制度,50年后也许就是一种缺陷了。这既道出了他自己经历漫长的岁月而不落伍的原因,也让我们懂得,不注意与时俱进是要落伍的。又如,他告诫人们,要牢牢抓住每个瞬间,因为“每个瞬间都有无限的价值”,它们是“整个永恒世界的代表”。 总之,通过阅读这部谈话录,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歌德和他的学术思想,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歌德的其他作品,如《浮士德》,因为两者的创作时间有一部分是重合的。它对我们读懂拜伦、雨果、莎士比亚等世界其他顶级作家的艺术作品也是大有帮助的。相信细心阅读此书,一定会让你收获颇丰、大受裨益。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歌德谈话录(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国)爱克曼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600227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2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05-01 |
首版时间 | 2014-05-01 |
印刷时间 | 2014-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2 |
CIP核字 | 2014005857 |
中图分类号 | I516.64 |
丛书名 | |
印张 | 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07 |
宽 | 147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