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家居种类纷呈。本书撷取具一定代表性、审美情趣的典型建筑,为明了源流,同时也对家居历史稍作回顾。真正的建筑实例,是明清以降分布于各地的民宅实体。这些民居,在功能上是家居之所,还须符合宗法礼制,是等第、家范的一种体现;同时,除去最基本的居住功能之外,亦有书香门第、官宦人家筑书斋、造园圃,追求优雅而精致的生活情调。读老房子,其实也是读逝去的日子,往日的生活,悠长的文化,多姿的风情……
图书 | 中国历代家居 |
内容 | 编辑推荐 历代家居种类纷呈。本书撷取具一定代表性、审美情趣的典型建筑,为明了源流,同时也对家居历史稍作回顾。真正的建筑实例,是明清以降分布于各地的民宅实体。这些民居,在功能上是家居之所,还须符合宗法礼制,是等第、家范的一种体现;同时,除去最基本的居住功能之外,亦有书香门第、官宦人家筑书斋、造园圃,追求优雅而精致的生活情调。读老房子,其实也是读逝去的日子,往日的生活,悠长的文化,多姿的风情…… 内容推荐 本书以巧妙的切入点介绍我国历代家居,室内陈设,家具及庭院模式,涉及漆、木器工艺、园林艺术、建筑艺术等门类,图文并茂,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好书。阅读本书,读老房子,也是在读传统的建筑思想、审美观、生活观。 目录 前言 在“凝固的音乐”里品味生活 引子 巢民之居——远古先祖的安身地 [壹] 岩画里看“有巢氏” [贰] □河边的古屋 [叁] 干栏与竹楼 壹 历史遗踪——古物里的家居 [壹] “三代”宫室 [贰] 明器中看汉宅 [叁] 汉画中的门楼 [肆] 敦煌壁画中的唐代院落 [伍] 《清明上河图》与宋人房舍 贰 登堂入室——各地家居游历 [壹] 平遥的家洞 [贰] 晋商的家园 [叁] 徽居风光 [肆] 小桥流水人家 [伍] 土楼风情 [陆] “一颗印”与“三坊一照壁” [柒] 北京四合院 叁 庭院深深_文人的雅趣 [壹] 怡园与过云楼 [贰] 小莲庄与虞山之麓读书声 [叁] 水绘园 肆 家居与家具 [壹] 坐具 [贰] 卧具 [叁] 承具 [肆] 庋具 [伍] 家居的陈设 尾声 落日余晖——洋楼春秋 附 阳宅的风水建筑术语小词典 民居宅第名录选 试读章节 古人普遍相信有超自然的力量存在,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肉体而继续存在,所谓人死而阴魂不散。既如此,则人死后的世界与现世应別无二致,要一视同仁。按丧葬礼俗,下葬死者时须有随葬品让其在地下享用,这些随葬品便是明器,又作“冥器”。因为要令死者满意,所以其形状、样式与生前实物相同,唯有尺寸上面,不得不压缩制作。今人要考察当时物品,依据明器可以推知大概。 由明器看房舍,可以早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的遗址里就有陶屋,类似模型,虽简单但一望即知。而房屋类明器较多出现于汉代,其类别有仓房、台榭、百戏楼、望楼、阙、磨坊、作坊、圈舍、井等实用建筑,供人居住的有平房、院落、楼院等几种。 平房是较简单的,面阔一至三间,正中有大门,两侧无窗或有洞窗,悬山顶或四阿顶,覆瓦垄或无瓦垄,正脊平直无饰或有小块脊饰。应该说,这是汉代民居的大宗,但由于用得起明器的一般为有些身份与实力的人物,其家居不会是“寒舍”,所以平房的明器出土极少。 院落有一进、三进及小型的四合院。三进四合院系彩绘陶制成,结构复杂,规模宏大。它整体上分作两个部分:一是四合院本身,由前院、中庭、后院组成。前院有大门,门内两侧为马厩。中庭有二门,上建门楼,又有对称的两座重檐庑殿顶四层角楼。院内有左右厢房,厢房二楼有回廊,分别与角楼和门楼相通。中庭的主体是两层高大的重檐庑殿顶厅堂。而中庭与后院内还有附属的住房、仓房、厨房、厕所、猪圈等建筑。另一部分为农田,有水井、灌渠设施、土埂等。从比例看,农田稍小,实际应远不止这个面积。此模型出土于河南淮阳于庄的一座东汉后期墓葬,由此可见当时殷实人家的居住、生活状况。 楼院如带后院的二层画像陶制品(河南新野樊集乡东汉墓出土),这里有一座望楼,在其两侧的山墙上各有望孔。楼后用墙围成院落。这件模型的精彩处是在墙壁上模印有多组画像,内容讲西王母升仙、玉兔捣药等故事。 P32-P34 序言 在“凝固的音乐”里品味生活 挪威音乐家格里格曾说:“巴赫和贝多芬那样的艺术家,是在高地上建立起教堂和庙宇,而我是要给人们建造他们觉得像在家里一样幸福的园地。”有人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那么建筑师也可被看做音乐家。建筑师不单设计出宏伟的宫殿庙宇,更多的是寻常百姓的家居。人生来有享受生活的权利,而安身立命、安居乐业也是社会伦理的要求,对人类自身而言,应该提倡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与生活态度,这样,作为社会最基本单位的“家”就是“幸福的园地”。浏览千百年来先民的家居,就是体察他们的生活,以助于对今日生活的品味,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历代家居种类纷呈。本书撷取具一定代表性、审美情趣的典型建筑,为明了源流,同时也对家居历史稍作回顾。真正的建筑实例,是明清以降分布于各地的民宅实体。这些民居,在功能上是家居之所,还须符合宗法礼制,是等第、家范的一种体现;同时,除去最基本的居住功能之外,亦有书香门第、官宦人家筑书斋、造园圃,追求优雅而精致的生活情调。作为建筑师,既要顾及居所的外部风水环境,又要考虑内在的家具陈设,在实际功用上、心理上使宅主东家安居乐业。这些内容,实际上也就是我们了解,鉴赏古宅老屋的要点与切入角度。 读老房子,其实也是读逝去的日子,往日的生活,悠长的文化,多姿的风情…… 读老房子,还是读传统的建筑思想、审美观、生活观。 中国历代的建筑技艺,是以民居在内的许许多多实例为载体的。从冰封千里的东北厚实的四合院,到云贵山寨的吊脚楼、依山傍水的徽居;从浑然天成的陕北窑洞,到锦绣江南错落有致的民居,都是以“间”为单元,以砖石土木相配合而成的有机组合。它们依托自然环境,将建筑与城市、园林融为一体,是朴素自然观的反映。它们在“间”的基础上,以“群”为组织单位,以轴线方式组织空间,是以空间秩序维护伦理秩序的反映。它们将功能的实现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或雕梁画栋,或在梁柱、屋脊、山墙、檐口等处加以刻画、装饰,整幢建筑或掩映于绿水青山之中,或矗立于茫茫原野之上,是对居住空间审美需求的反映。 中国历代的建筑营造,早有专门的工官制度与理论总结,设专门机构(将作少府和工部)审定各类设计。为便于施工管理和计算工程量、用料等级而制定了各类“法式”、“作法則例”,如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清代工部的《工程做法》。 中国历代的建筑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与人文因素息息相关。文人的山水情结、田园情结,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尘世、仕途的无奈,往往在营建园圃、构筑别业中得以体现。 文人的行为方式,也反映着他们的生活观。天、地、人是一个整体,人不是孤立地生活在世间,而是与天地四时、周围环境密切相关的。明代养生家、文学家高濂从“去害”、“毕数”,以求“形神合同”出发,广搜儒释道诸家有关修身养性的名言确论三百五十余条,撰成《遵生八笺》。他把起居饮食与琴棋书画、灵方妙药、花鸟虫鱼等统统纳入养生范围。在“起居安乐笺”中有居室建置、怡养动用事具、高子书斋说,在“燕闲清赏笺”里大谈金石书画、案头清供、花花草草,这些均为有关家居生活的点点滴滴,非常实用。 怡情养性,是文人的生活要求,非为生活而生活,而是为追求而生活,由物质上的享受升华为精神上的求索,这是对一般家居生活的“异化”。流芳今世的著作、书画作品、建筑实体多有文人遗韵,加之匠人的技艺,于是古宅老房成为我们永久的记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历代家居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顾音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摄影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864449 |
开本 | 24开 |
页数 | 16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U241 |
丛书名 | |
印张 | 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196 |
宽 | 212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