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乡官
内容
编辑推荐

《乡官》以春江县东风乡党委副书记李子文等乡镇干部的工作、生活为主线,以东风乡中心工作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一群普通乡官的形象,揭示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深层次矛盾,折射出现阶段乡镇的社会风貌,反映了乡镇干部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演绎了当代乡官的五味杂陈,传导出普通乡官在处置农村各种复杂问题时的艰难阵痛。作者胡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高安农家子弟、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高安伍桥人,曾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散文,《乡官》是作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

内容推荐

作者胡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高安农家子弟、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高安伍桥人,曾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散文,《乡官》是作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

《乡官》是作者二十余年在乡镇政府部门工作所见所闻及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与百姓同甘共苦等经历的写照。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淳朴的情感、直观的表白、细腻的描写,客观地揭示了社会的真善美、邪与恶,再现了当代农村和谐的邻里关系、乡镇干部与农民和睦相处的生动情景,同时也展示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试读章节

这天,又是十一点多了,李子文走出办公室,骑上摩托车往镇上的家里赶。回家后刚上床睡觉,电话响了。

他一看,是乡里严明书记的。严书记和常务副乡长吴亮庆在东南沿海招商引资去了,这个时候来电,肯定是有麻烦事了。

果不其然,严书记在电话里告诉他,高岭村的支书朱家明和村上的一个妇女搞上了,妇女的丈夫发觉后,气得喝了农药,正在卫生院抢救,其亲戚族人把朱家明家团团围住了,扬言要拆了朱家的房子,废了朱家明。

恰好朱家明在镇上喝酒不在家里,听到这事便吓得屁滚尿流,躲到乡派出所,向严书记求救。

这个朱家明,仗着当村支书时间长,资历老,在村里欺男霸女,为所欲为,村妇女主任肖仙花几乎成了他公开的第二夫人。平时傲得不得了,除了书记、乡长,其他乡里班子成员他都爱理不理,狂称在东风乡没有他摆不平的事。

朱家明和李子文是同村人,李子文在东风的口碑很好,呼声很高。因此,朱家明表面上也很尊重李子文,但心里却很不服气,说李子文就是会写写文章,卖弄文才。李子文对他也是敬而远之,若即若离,不冷不热。

李子文不分管政法和稳定安全工作,又不挂点高岭村,而且又这么晚了,想起平日里朱家明傲慢自大、不可一世的样子,实在有点不愿意去。

他想推托说自己身体不舒服,但却犹豫了很久,还是说不出口。

严明书记平时对自己还是很信任的,尽管这种信任有着太多的利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用,但李子文还是很在意这种形式上的信任,至少让他觉得自己还是有利用价值的。谁分得清是重用还是利用哩,在这个世界上,谁没有利用别人?朋友之间、亲人之间、夫妻之间、领导与被领导之间都夹杂着许多利用,你李子文自己还不是也要利用书记、乡长的权威去做好工作吗?

其实,有时候被人利用也是一种幸福。

李子文挂了电话,但还是忍不住骂了句:“狗操的,一根鸡巴不知搞了多少女人。有能耐、有本事自己摆平呀!你倒是风流快活,害得老子深更半夜也不得安宁!”

“不是有挂点的班子成员吗?”妻子翠兰不知什么时候醒了,而且还知道了李子文要处理的事,下床为李子文准备衣服和手电筒,“什么事都要叫你,你的工资不知是白天赚的,还是夜里赚的?”

“我就是这样的命,有什么办法哩。”李子文正和妻子调侃着,手机又响了,是乡长何林春打来的。何林春是一个漂亮而又文静的女人,之前在县政府办任副主任兼法制办主任,因为有大学本科学历,又是女干部,而且不到三十岁,因此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下到乡镇担任行政主官,算是重用。

“李书记,我已从城里出发,还有十多分钟到你家楼下。”

显然,何林春也早知道了此事,而且也知道严书记已经通知了李子文一同去处理这事。

何林春到东风几个月来,对李子文非常尊重,不管什么事总是找他商量拿主意。李子文也很乐意为她出谋献策,因此,有时在家里也经常会接到她找李子文商量工作的电话。电话接多了,翠兰免不了话里带话地取笑李子文:“看来这个何乡长很器重你呀!你可要尽力,不要辜负了人家年轻漂亮的女乡长的美意哟!”

李子文听得出翠兰的弦外之音,故意逗她:“怎么,你吃醋呀?”

“笑话,我还巴不得哩,这说明你有魅力,也说明我有眼光、有远见呀。”

李子文很高兴听到这话,任何人都有这个弱点,谁不希望别人欣赏自己的魅力哩。加上翠兰的开明豁达,李子文很感动,为让她打消这方面的担忧,便风趣地说:“你放心吧,人家老公是公安局的副局长,我要有什么举动,他还不用枪把我的老二打残废了!我才不想这么年青就在你面前下岗休养哩,要不,你这块一亩三分的自留田就会荒了。”

“没正经的家伙,讨厌!”翠兰很高兴听到丈夫这样的话,之前一点点的忧虑早已烟消云散。

因为很静,何林春娇滴滴的声音又让翠兰的心有点没着没落,女人特有的敏感使她有一点点的不快。她很爱自己的丈夫,她也知道丈夫很在意她,虽然他不喜欢在她面前表白,而且从相爱到现在快二十年了,他没有在她面前说过一句“我爱你”。他把这种爱深深地藏在心里,并把这种爱表现在了对她的体贴、呵护,包括对家庭的责任上。

李子文是个责任感特强的男人,包括家庭责任,他觉得自己是这个家的一家之长,就要成为这个家里的天和地,他有责任让这个家平平安安、和和睦睦、幸幸福福。这么多年来,翠兰对他有了一种深深的依赖,同时也是一种信任。

乡政府机关大院是老百姓敬而仰之的地方,乡领导、乡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格外地受人关注。尽管这么多年来,乡机关大院经常会传出一些乡领导和机关干部的桃色新闻、风流韵事,但李子文却始终洁身如玉。慢慢地,他成了机关大院众所周知的正人君子,家属们众口一词的爱家爱妻的模范丈夫。

每当有的乡干部在一些正规娱乐场所消费,却被家属们突击查岗而误解时,有口莫辩的乡领导和乡干部们便不由自主地打出一张“王牌”来辩白:“不信,问李子文去,我们一直在一起呀!”

有了这句话,家属们便疑惑顿解、火气大消。因为她们绝对相信,李子文绝不会做出那种龌龊下流之事。

每当听到这些议论,翠兰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她觉得自己太幸福了,有这样的丈夫,死也值了。

李子文听到楼下小车的喇叭声,知道何林春已经到了,忙整了整衣服,赶紧下了楼。

果然,他一开大门,何林春的车子已停在家门前。

何林春摇下车窗玻璃:“快上车,朱家明来了几次电话催。”

“催、催、催,催他娘的×!婊子崽,这么大年纪了,还淫心不死,总想老牛吃嫩草,多吃多占。”

在乡镇工作久了,都免不了脏话连篇,而且干部们之间互相开玩笑有时更是没大没小,这也是环境影响。李子文算是修养好点的,本来在女同志面前很少讲粗话,但今天的确是有点心情不好。

何林春是个很乐观的人,在县机关,她就喜欢开玩笑,来乡下半年了,还不熟悉,很少乱说话,但与李子文接触比较多,说话就随便多了。她对李子文刚才说的“多吃多占”很感兴趣,笑着说:

“你们男人都是这样,哪个男人不想多吃多占?要不,怎么叫‘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哩。你就没想过也改善一下生活吗?”

何林春的一句玩笑话让李子文没了退路。但他毕竟脑瓜子反应快,马上来了个顺水推舟,反客为主:“想归想,做归做嘛,总不能有了想法就付诸行动吧。比如说有人很想你,是不是就可以上哩?”

何林春笑着问:“是你吗?”

“也包括我。”李子文毫不掩饰。

“还不止一个呀?那我成什么人了,小姐呀!”

“哈、哈、哈……”车内包括司机在内的三个人笑得前仰后合。P6-8

序言

像所有从泥巴里滚出来的农家弟子一样。心里总是有着一份炽热的乡土情结,尽管如今已是吃着“皇粮”、“俸禄”的国家公务员,但我始终觉得自己的骨子里还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小时候,每当村子里来了公社干部时,看见父老乡亲恭恭敬敬地热情招呼,那份崇敬,那份尊重,让人倍感荣幸和自豪。那时候,尽管乡亲们生活都很拮据,有的甚至难以糊口。但只要能有请到公社干部吃餐饭的殊荣和机会,全家人都会觉得身价倍增,荣光不小。哪怕为了这餐饭,一家人要勒紧裤带省吃俭用半年也在所不惜。

从那个时候起,在我幼小的心里,有了一种对吃“公家饭”公社干部的崇拜和追求,也默默地催。生了一个当时认为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尤其是看见他们在乡亲们面前那种说一不二的号召力和处理家长里短时循循善诱的亲和力,更是让幼小的我羡慕得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

二十多年前的一天,由于机缘巧合,我误打误撞地成了一名吃“农业粮”的乡办干部。后来由于自己勤勉卖力地工作,如履薄冰地做人,总算得到了组织的青睐、领导的器重和同事们的认可,因而从一个普通的“乡丁”慢慢成了一名让乡亲们羡慕不已的“乡官”。

然而,不知是由于时代的发展,还是体制与机制的错位,抑或是乡镇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总之,当我常常带着思辨的眼光来审视当代乡官在农村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时,我猛然间发现,如今的乡官与以前的公社干部相比较,真可谓一比吓一跳,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相差甚远。

这究竟是为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在担任乡官的十多年时间里,我曾经苦苦地思索着、求解着,努力地让自己做一个受农村百姓欢迎、让父老乡亲满意的好乡官。直到离开乡镇到县城工作的那一天,热情送别的人群和经久不息的鞭炮声,让我当时还自作多情地感动了好一阵子,自以为自己的“官声”还是可以的。

但过后冷静下来想想,与小时候所感受到的乡亲们对公社干部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和尊敬相比,便自觉不自觉地给自己的乡官形象和百姓对自己的满意度打上了若干个问号。

不过,正是有了这二十多年从“乡丁”到“乡官”的经历,才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乡官们在乡镇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因此,当坊间及各种媒体从频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上,总是一味地、不分青红皂白地对乡镇干部进行尖刻批评、横加指责时,我就会在心里默默祈求,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深层根源,机制与体制的摩擦碰撞留下的客观因素中还乡官们一个公正的评价。其实,他们虽然赢弱,但他们的脊梁却承载着共和国大厦最底层安全稳定的重压;他们自己虽然清贫,却在为农村经济的繁荣振兴、农民朋友的发家致富贡献着智慧和汗水;他们虽然不是专业的税官,但各级政府的国库里却有他们想方设法一分一厘聚积起来的“国银”。

基于这个原因,我便拿起了这支闲置多年且不自量力的笔,不知天高地厚地把“李子文”们这群默默无闻、不计名利得失、忘我工作在乡镇一线的普通乡官们的生存状态,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他们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演绎着当代乡官们的五味杂陈,传导出普通乡官们在处置各种复杂问题时的艰难阵痛……也许是原生态的成分过浓,因此,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乡官》总是这样那样地经不起推敲,露出艺术的破绽,还望读者海涵,敬请批评指正。

在《乡官》创作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在乡镇工作的同事们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更得到了罗海清、戴佳臻、游道勤等领导和老师的指导和鼓励,责任编辑于子佳老师逐章逐节、逐字逐句地推敲、审校、修改,使《乡官》增色不少,并最终得以出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胡水

2010年2月20日于高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乡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44291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4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45
17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