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红楼梦阅读史 |
| 内容 | 内容推荐 《〈红楼梦〉阅读史》以现代阅读学理论为指导,以时间为序,考察和梳理了古今中外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时表现出的思想态度、情感反应及行为变化的过程和历史,主要涉及阅者群体、阅读动机、阅读视野、阅读方式、阅读心理等方面,以及《红楼梦》与现代语文教育的关系、在域外的阅读等问题。真正体会和把握《红楼梦》对于中国人的精神慰藉和指导意义,并进一步认识文学阅读或文学教育在人类生命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李根亮,河南新密人,文学博士,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副教授。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多项,在《红楼梦学刊》《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已出版《〈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红楼梦〉与宗教》《死亡是一面镜子》等著作。 目录 序 陈文新 导 言 一 研究背景、现状及意义 二 研究思路、内容及写作框架 第一章 1791 年前的《红楼梦》阅读 一 《红楼梦》的早期读者 二 脂砚斋和畸笏叟的阅读 三 抄写的读者 第二章 1791 年至清末的《红楼梦》阅读 一 热情的题红诗人 二 乾嘉汉学与《红楼梦》阅读 三 清代评点家的读法 四 清代进士与《红楼梦》 五 清代女性与《红楼梦》 六 清人日记与《红楼梦》 七 改写者即读者 八 禁止阅读 九 晚清政治与《红楼梦》 十 清代红楼图像的阅读 第三章 民国期间的《红楼梦》阅读 一 有意义的猜谜 二 西学与《红楼梦》阅读 三 民国报刊与《红楼梦》 四 鲁迅等作家与《红楼梦》 五 民国女性与《红楼梦》 六 抗战时期的《红楼梦》阅读 七 民国语文教育与《红楼梦》 第四章 1949 年以后的《红楼梦》阅读 一 毛泽东等政治家与《红楼梦》 二 1954 年的批红运动与《红楼梦》阅读 三 “文革” 期间的《红楼梦》阅读 四 周汝昌等学者与《红楼梦》 五 王蒙等作家与《红楼梦》 六 现代女性与《红楼梦》 七 现代语文教育与《红楼梦》 八 《红楼梦》的现代揭秘及其意义 九 现代红楼图像的阅读 十 港台与域外的《红楼梦》阅读 第五章 总论 一 《红楼梦》读者群的特征及变化 二 《红楼梦》阅读的意义与目的 三 《红楼梦》与家庭阅读文化 四 《红楼梦》的阅读视野及方式 参考文献 一 著作 二 论文 后 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红楼梦阅读史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根亮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齐鲁书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34493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1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31 |
| 出版时间 | 2021-12-01 |
| 首版时间 | 2021-12-01 |
| 印刷时间 | 2021-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50 |
| CIP核字 | 2021228136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1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山东 |
| 长 | 210 |
| 宽 | 148 |
| 高 | 21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