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忠奸抗衡/中国王朝内争实录
内容
试读章节

赤县神州古俗:

五月初五日,滔滔湘江,浩浩洞庭,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万众呼唤:

“魂兮,归来,三阊大夫——”

“魂兮,归来,三阊大夫——”

时光回到2000多年前,那是秦、楚、齐、燕、赵、魏、韩七雄混战,争夺天下的战国时代。

楚怀王十一年(前318年),楚国年仅22岁的兰台宫文学侍臣屈原,被楚怀王擢升为左徒。楚国的宰相称为令尹,左徒是仅次于令尹的副相。屈原与楚王同姓。他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之子,因封于“屈”地,所以以屈为氏。在楚国的贵族中,屈氏受封最早,族人最盛,绵世最久,由春秋至战国,屈氏子孙,或为将,或为相,都是显要人物。屈氏与景氏、昭氏同为楚国的“著封”。

贵族的家世,使屈原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广泛地涉猎了诸子之学,而受儒家、法家思想影响尤深。他把儒家所提倡的忠君报国、爱人重民、修身正己视为自己做人的行为准则;把法家的明法度、重耕战、以法治国视为理民兴邦的途径。儒家、法家的积极人世、奋发有为的思想熏陶,培养了他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性格。

屈原骤升要职,年少得志,意气风发。他准备像伊尹、吕望辅佐商汤、周文王那样去辅佐怀王,干出一番大事业,以不负国家的重托、黎民的期望、君王的信重。

屈原对列国的形势、楚国的状况与处境十分清楚,并且深明其中的纵横之术及治乱兴衰之道。七国之中以秦最强。秦本是僻居西陲的弱国,一向被诸侯所轻蔑。秦孝公耻于被诸侯所轻,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以军功大小赐爵赏田宅;厉行法治,有法必依。变法成功,秦遂国富兵强,依恃其优于别国的实力,连年攻伐各国,欲统一天下,成为山东六国的严重威胁。齐国一直是东方大国。齐威王任邹忌为相,改革旧制,重视农桑,擅渔盐之利,经济繁荣,国力雄厚,为七国之首富。

七国之中,虽然秦最强,齐最富,但楚国的领土最大。楚国雄踞长江中下游,地广人众,物产丰富,且有雄兵百万,甲坚如金石,矛锐如蜂虿;士卒悍勇如飘风,为山东六国之冠,足可以与强秦抗衡。但屈原也清醒地看到,楚国这个立国已达七八百年之久的古国,旧制因循,积弊冗深。特别是受封食禄的世家大族太多,权势太大。他们不但侵吞大量的国家财富,而且还垄断国政,利用权势,对上威胁国君,对下压制贤能、欺凌百姓,致使国政日益腐败,造成贤才弃楚外流,百姓操戈反叛,外敌不断入侵。庞大的楚国正在日益衰落下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屈原为此感到痛心疾首。

审时度势,屈原认为楚国的当务之急是迅速调整与各国的关系,改革国内的弊政,谋图振兴,与秦国争夺天下。他要向怀王进陈富国强兵之策。

滚滚长江,激流回荡。风卷着巨浪,呼啸着扑向阻遏洪流的崖石,仿佛要把它击碎、撕裂,发出一声声雷鸣般的轰响……

江畔郢都的王宫内,刀拔弩张,唇枪舌剑。楚国的权臣显贵们正在进行一场事关楚国前途命运的大辩论。

刚刚上任的左徒屈原,头上戴着巍巍高耸的切云冠,身穿玄衣缧裳,腰系佩玉革带,英俊潇洒,正在向怀王慷慨进言:

“当今天下,七雄并立。赢秦虎视于西,韩、赵、魏、燕窥我以北,齐雄踞以东,皆有亡我之心。楚不强则不存。楚欲富国强兵,必须内施变法革新,外行联齐而抗秦,舍此而别无它路。”

“臣、臣以为不然……”老态龙钟的司马子椒喘息着起来反对屈原。“变其故而易有常乃是逆天之道,逆天道而行必不祥。所以圣人不易民而教,智者不变法而治。祖宗之法不可变易!”子椒是王族中的前辈,朝廷中的元老,官居司马,执掌军事大权。他的话在朝中常常是一言九鼎。

大臣们纷纷交头耳语,叽叽附和。

“司马所言甚是!”怀王的爱子子兰支持子椒的意见。他接着说道:“另外,儿臣认为左徒的‘联齐抗秦’之策也是万万不可取的。秦是天下第一强国,又主动与楚交好。齐不如秦强,今背盟弃强而交弱,岂不是自招祸患吗?”

怀王点了点头。

屈原针锋相对地驳斥子椒、子兰,他又向怀王进言道:

“司马与王子之论不可取。臣以为先王之法虽然善美,但已实行数百年。时异则事异。时代不同了,事情变化了,处理事情的章法也就要随之改变。试看当今列国,魏用李俚变法,魏先称雄于诸侯;齐用邹忌变法,齐富甲天下;赵用鲁仲连变法、韩用申不害变法,赵、韩振兴;至于秦用商鞅变法,国富兵强更为天下人所知。司马所谓‘不易民而教,不变法而治’,实非圣人之言,智者之为!至于子兰王子的忧虑,是只见其表而未知其里。秦乃虎狼之国,意在吞并诸侯,一统天下。它与楚国交好,目的是联楚而灭齐、魏、韩、赵、燕诸国,一旦诸国破灭,岂能容楚一国独存?今若楚、齐联盟,魏、韩、赵、燕必从,六国联合伐秦,何愁秦国不灭?秦灭则楚强,那时,一统天下者,舍楚而谁?”

屈原早就以能言善辩而闻名于楚国,他的侃侃精论,驳得子椒、子兰哑口无言。其他大臣面面相觑,不敢置辞。

大臣中有个上官大夫叫作靳尚。他30余岁的年纪,身姿挺拔,风度翩翩,极富有男人的魅力。只可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为人奸险狡诈,心黑手毒,贪婪成性。他不懂什么治国之术,只因为善于讨取怀王宠姬郑袖的欢心而爬上了大夫的高位,也深得怀王的宠信。屈原才华横溢,品性清高,平日最鄙视靳尚,从不与他交往。因此,对屈原的高升,他充满了仇恨与嫉妒。但他知道屈原是一颗正在跃起的新星,他不敢轻易得罪。在屈原与子椒、子兰激烈争辩的时候,他站在怀王座前谦恭地倾听着。子椒、子兰发言,他不时地微微点头,好像是在表示支持;屈原发言,他面带笑容,好像是赞许。他游刃左右,看风使舵,等待时机,掷出最后的赌注。如果说子椒、子兰反对屈原是出于不同的政见,那么靳尚则是一个心怀叵测的奸邪小人。这类人最容易得到昏君的信重,祸国殃民。

怀王熊槐是一个头脑简单、目光短浅、毫无主见的人。他看不清列国形势,自以为楚国处于“天下第一大国”的地位,不知道秦国是楚国的主要敌人。即位之后,先后与魏国、齐国开战,并与秦国结盟于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中了秦国分化瓦解诸国、各个击破的“连横”之计。经屈原指明,才知道上了大当。对屈原提出的改革,他有点犹豫,但听说将来能够一统天下,却正中他好大喜功的心怀。怀王采纳了屈原的建议,命屈原负责起草国家的宪令,接待各国的宾客,处理国家的内政、外交事务。P1-4

目录

出版者的话

前言

魂兮归来

大汉之旄

大隋巨奸

烽火长安

北国宫变

天日昭昭

浩气丹心

元初奸佞

热血千秋

青天海瑞

辽东忠魂

大明孤忠

千秋功业

序言

历史是人类知识、智慧的积累,是先辈留给后代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故日“读史使人明智”。不过,在生活快节奏的今天,要读一部煌煌历史巨著,对许多人来说,不下非常的决心,恐难静心卒读。即便下定决心,恐怕是纵有开头、亦难有结尾。鉴于此,我们策划出版了《中国王朝内争实录》丛书。

我们这套书的出版,试图走出一条新路,即高雅的学问通俗去作。我们觉得,在学术界有一种不成文的清规戒律,学术高居文雅的殿堂,傲守高不可攀、曲高和寡的自尊,以理性、冷峻为美。这种清高和自尊,我们是很钦佩的。但是,思想和知识是需要传播的,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掌握,一代传一代,思想才能成为不朽,知识才能成为永恒。所以我们请专家学者,走下殿堂,靠近民众,在雅和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俗,不是低俗,不是粗俗,更不是媚俗,而是请学有专长的学者,把他们的学术成果、学术观点,用清新雅丽的语言、闪烁着思想火花的华采辞章,用读者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再现历史,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并以史为鉴。

历史是异彩纷呈的,是博大精深的。我们涉足历史,并不能因这几本小书,就奢望趟过历史的每一条河流。经反复论证,征求学者的意见,决定围绕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展开论述。从皇位、相位、宠位、军阀、朋党、忠奸之臣、新旧势力、以及文字狱八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再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复杂性、多面性,手段和方法的残酷性和阴险性。他们有的为了国家大业,忍辱负重,矢志不二;有的身不由己,莫名其妙地成为牺牲品;有的为了一个权字,朋友可以反目,兄弟可以成仇,甚至刀剑相加,同室操戈。当然历史是复杂的、矛盾的,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不能以简单的善恶来做终极评判,也不能因其手段的残忍和卑劣,而否定其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反过来,也不能因其有功于社会,而赞成其手段的残忍和卑劣,而应该历史地、客观地评判。总之,经过作者独具匠心的条分缕析,一条是非、善恶的脉络,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不仅可以从中追览历史的风风雨雨,而且可以了解史学家的观点和其对历史的客观评价;不仅可以追睹历史上惊心动魄的厮杀,而且可以掩卷沉思,得到历史的启迪。  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期待着读者朋友的认可和诚恳的批评、指正。

内容推荐

历史上的忠臣、奸臣、昏君早已成为过去,但他们的言行事迹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发人深思。我们撰写《忠奸抗衡》一书的目的,也正是在于通过抨击祸国殃民的奸臣贼子、庸主昏君,颂扬公忠体国的贤能忠臣,给人们以启迪。

中国古代的忠臣、奸臣形形色色,他们之间的斗争错综复杂。《忠奸抗衡》以容易引起现代人共鸣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作为选择标准。在撰写中,我们探索着用一种较新的笔法写作,以增强趣味性、可读性和启迪的作用。本书由杨英杰、喻大华编著。

编辑推荐

忠臣不仅讲究知行合一,还讲究不可为而为之。文天祥颠沛流离,九死一生,为的是“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可法血洒扬州,为的是向垂死的故国尽臣子的最后一份力量。这就好比父亲病危,做儿子的明知不可救也要尽力去救。体现了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精神,并且可以取得人格、信念上的胜利,但在事实上却注定是失败者、牺牲者。

历史上的忠臣、奸臣、昏君早已成为过去,但他们的言行事迹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发人深思。我们撰写《忠奸抗衡》一书的目的,也正是在于通过抨击祸国殃民的奸臣贼子、庸主昏君,颂扬公忠体国的贤能忠臣,给人们以启迪。本书由杨英杰、喻大华编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忠奸抗衡/中国王朝内争实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英杰//喻大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76160
开本 16开
页数 194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0.9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2
出版地 辽宁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4: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