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蟋蟀的住宅/美好阅读享阅科学之美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卵壳的盖子去掉以后,一只幼小的蟋蟀跳出来,它非常灵敏和活泼,不时用长的而且经常颤动的触须打探四周发生的情况,并且性急地跑来跳去。当有一天它长胖了,那才真是有些滑稽呢!

……

李传江、张瑞芳主编的这本《蟋蟀的住宅》寻访隐藏在草丛的客人,畅游广阔森林和海洋;文字带你发现大自然的万千生命,字里行间接收来自它们的奇妙讯息。

内容推荐

任时光荏苒,沧海变幻,阅读一直是人类获得知识和智慧的重要途径。

在今天这个科技发达、媒介众多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取信息和知识,广播、电视、网络;视觉的、听觉的……但唯有捧着书本阅读,在获取信息和知识之外,还能带给人们富含智慧的美好感受。

美好阅读享阅科学之美系列丛书共六册,分别根据不同的知识领域精选了世界范围内科普名家、文学家的经典名作,以及活跃在科学前沿的作者的有趣文章。这些文学作品语言生动、引人入胜,通过故事、散文的形式将复杂的科学知识和博大的科学思想娓娓道来。

李传江、张瑞芳主编的这本《蟋蟀的住宅》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该书用关于昆虫、鸟类和哺乳类生物的有趣故事,融入轻松易懂的常识与知识,展开一幅大自然的画卷,启发青少年对于“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的深刻思考,触动心灵。

目录

第一辑/蟋蟀的住宅

 红蚂蚁/[法国]法布尔 著 王光 译

 蟋蟀的住宅/[法国]法布尔 著 王光 译

 蚂蚁的内战/[法国]米什莱 著 徐知免 译

 蜂王的结婚飞行/[比利时]梅特林克 著 陈训明 译

 蝉与纺织娘/郑振铎 著

 枯叶蝴蝶/徐迟 著

 新蝉第一声/叶灵凤 著

第二辑/春天的报信者

 林鸟/[英国]亨利·赫德逊 著 高健 译

 雨燕/[苏联]普里什文 著 潘安荣 译

 天鹅/[法国]列那尔 著 徐知免 译

 蜂鸟/[法国]布丰 著 程依荣 译

 缝纫鸟/玛拉沁夫 著

 夜莺的迁徙/[法国]米什莱 著 徐知免 译

 雨后的森林风波/[苏联]普里什文 著 穆紫 译

 鸟语啁啾/[英国]劳伦斯 著 黑马 译

 春天的报信者/[法国]黎达 著 严大椿 译

第三辑/约会黑叶猴

 松鼠/[法国]科莱特 著 谭立德 译

 骆驼/梁实秋 著

 约会黑叶猴/刘先平 著

 海豹历险记/[法国]黎达 著 严大椿 译

 藏羚羊的眼泪/张鸣跃 著

 喀伦泡之王老暴/[加拿大]西顿 著 蒲隆 译

 北极熊的故事/位梦华 著

 森林中的绅士/茅盾 著

 海豚的微笑与悲伤/郑炜 著

 绿毛龟/[新加坡]尤今 著

 观癞蛤蟆有感/[英国]乔治·奥威尔 著 刘重德 译

试读章节

蚂蚁的内战

[法国]米什莱

六月八日晚上,有人从森林里带来了一大块泥土,这土块里夹杂着不少小木片,其中大都属于北方省繁生的那类树木碎片,杉树针叶或是一些荆棘似的带刺树叶。

土块中间,乱纷纷一窝蚂蚁,大小形态各异,有卵、幼虫、蛹、身量较小的工蚁、颇像战士和保护者的大蚂蚁,还有一些刚刚披上婚礼吉服的雌蚁——她们在爱情生活中总是插着一双翅膀。这是一个完整的城市标本,这么一群褐黑色的小动物,外貌固有差别,但是身上却具有同样的标记,这就是每一只蚂蚁的胸甲上都有一个暗红色的斑点。乍一看仿佛杂乱无章,但每只蚂蚁级别与职司不同,各有居处,很容易辨认:那些管建筑的工蚁,用小木片为它们搭起了一层层房屋。

这群小动物,在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动下,毫不气馁。它们在继续干活。主要的工作就是从过于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把蚁卵和蛹搬开。这项共同劳动把它们从地下室吸引到地面上来。小小的蚂蚁不停地活动。大蚂蚁围绕着一个大土坛(这是小城邦的一部分)穿梭似的往来巡逻,它们迈着坚定的步伐,遇到什么也从不后退;即使我们在场,也毫无惧色。我们故意把一些障碍物——比如一根小树枝或是我们的手指放在它们面前,挡住去路,它们马上就躺下身子,灵巧地挥动小胳臂,像小猫咪似的拍打着我们。

当它们围绕着土坛巡逻时,在沙丘上碰到不少黑蚁——这另一种蚂蚁在我们花园里最多。它们在地底下建造了许多寓所,但从来不用木头,而是泥水结构,以唾液和泥土,再加上自身体内的蚁酸构成,这样既干燥又卫生。它们用蔷薇、苹果树、桃树来美化环境,还把大批蚜虫运送到树上,以获得蜜汁,供自己和幼儿食用。

这两票人马相逢并不友好。虽然大木蚁队伍里也有身量较小的蚂蚁,但根据长腿和胸甲上的红斑它们就能一下子辨认出黑蚂蚁来。它们是无情的。也许它们怀疑这些四处游荡的黑蚁是敌方派来侦察的探子,要不就是黑蚁企图对新来的移民设下陷阱。总之,这些大木蚁把几个小黑蚁杀了。

这件事引起了一连串可怕而无法估量的后果。不幸土坛恰好在一棵苹果树旁边,果树上尽是绒毛蚜虫,它们使园丁叹息而使蚂蚁无限喜悦。黑蚁早已就占有了这群宝贝甜虫,并在树根下面安营扎寨,财源近在咫尺,随手可以取用。平常这一大群黑蚁都聚集在地底下。

这场激战发生在上午十一点钟。最迟十一点一刻,整个黑蚂蚁部落全都警觉、沸腾起来。它们挺着身子,从各个地下室爬上来,从所有的门口冒出来。一道道长长的暗色队伍淹没了沙土;小径上一片乌黑,非常热闹。地下可能就更加热闹了,它们大概具有极其敏感的大脑吧。太阳光笔直照射着小花园,刺痛、灼热了大批人马,使它们向前猛进。酷烈的热气、特别是对个子高大的外来敌人侵犯到它们的家园满怀戒惧,这一切驱使它们大胆而坚决地战斗,前仆后继,视死如归。

在我们看来这无疑是送死,因为每只木蚁抵得上八到十只这种小黑蚁。第一次交锋,我们看见一只大木蚁向一只小黑蚁猛扑过去,一下子就把它歼灭了。然而黑蚁数量众多。你知道后来怎么样了?若是第一排被堵住,战死了,第二排就立即冲上去,接着第三排也冲上去,但如果全军开上去都阵亡了呢?这真叫我们为之焦灼不安。我们为园子里的这些土著小民族受到由我们引来的这些异族粗野蛮横的侵扰而心酸。

外来者并没有遇到任何挑战,竟然首先启衅杀戮起本地居民来了!应当承认,我们仅仅是从双方实力进行对比的,根本没有对它们的精神力量作出估计。

我们看到,在第一回合中,小黑蚁的那种机智和融洽,实在令人惊异。它们每六只蚂蚁去对付一个入侵的庞然大物,每一只都抓住对方一条腿,死死逮住,叫它动弹不得;又有两只,爬到大蚂蚁背上,咬住触角,毫不放松:强大的对手肢体都被钉得死死的,一动也不能动。木蚁们仿佛失魂落魄,迷迷糊糊,对自己的力量优势完全动摇了。于是又有另外几只黑蚁过来,上上下下,毫无危险地刺死了它。临近观看这一幕真是可怕啊。不管这些小蚂蚁的英雄行为怎样值得钦佩,它们的狂怒可真叫人害怕。那些被捆绑起来的可怜的巨人悲惨地被拖曳纠缠,东拉西扯,就像漂泊在大海里似的漂泊在愤激疯狂的浪潮里,盲目、无力、无法抵抗,仿佛一群被牵往屠场的羔羊。这怎能不唤起我心中的怜悯呢?

我们真想把双方分开。可怎么办?面前是无数黑压压的蚂蚁,人的力量在这么众多的蚂蚁面前消失了。我想了一个再好也没有的法子,把这里遍地都灌上水,一片尽成泽国,但这似乎不行。冲突双方还是不肯停止交战,大水漫过之后,这场屠杀仍然继续进行下去。我又想到一条妙计,确实非常残酷,不过却更加厉害,这就是点燃起大把稻草,将胜利者和战败者统统付之一炬。

最使我震惊的就是,实际上被捆绑或抓住的只是很少的一些大蚂蚁。如果它们中间那些身子还自由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子猛扑到这群攻击者身上,就足以致对方于死命,它们准能轻而易举地进行一场可怕的歼灭战,但是,它们完全没有觉察到这个。它们疯狂地乱窜,这一下刚好闯进了危险的核心,误入敌军重围。啊!它们不仅仅是败了阵,而且简直就像发了疯啦。那些小蚂蚁呢,觉得这是在自家的土地上打仗,表现出非凡的坚定。外来的大蚂蚁,没个生根之处,竟成了危城覆没后一支绝望的孤军,晕头转向,不知道自己将转徙何方,只感到这里的一切危机四伏,充满敌意,任何躲避的地方都找不着……它们处于一个民族沦丧、失去了神明庇护的悲惨境地!

……

P12-17

序言

阅读智慧 感受美好

任时光荏苒,沧海变幻,阅读一直是人类获得知识和智慧的重要途径。

在今天这个科技发达、媒介众多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获取信息和知识,广播、电视、网络;视觉的、听觉的……但唯有捧着书本阅读,在获取信息和知识之外,还能带给人们富含智慧的美好感受。

从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到银河系之外,在一切我们能看到的地方,甚至是那些我们看不到的、触不可及的神秘地带,每一个美妙的细节,都被人类用各种文字记录在书中。

人们记下了一颗种子发出嫩芽,绽放花朵,再传播出新的种子的生命轮回;记下了一只来自亚洲的小夜莺,飞越群山峻岭,往意大利南部过冬的行迹;还有一粒灰尘,是如何在人群中、旷野中,甚至是大气层之上旅行的。当然,人们更不会忘记属于自己的篇章,壮丽如踏上喜马拉雅山、南极大陆和月球的伟大之路,细微如探索原子核内部的神秘能量。还有那些只属于人类智慧的美妙思考:为什么数字能包含世间所有秘密,是什么牵动着宇宙中所有的行星……

你一定会问,你说的是一本科学书吗?是的,但也不全是。这本书里没有枯燥的数字、定理和公式,更没有令人头疼的习题与眼花缭乱的图表。这里有的是一些有趣、好玩、富有智慧的故事。比如一株植物是如何躲过重重危险,最终成为参天大树的;游戏一般的折纸技艺,是怎样帮助航天飞机飞上太空的;为什么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繁华,但动物和星光却不愿意出现了;还有空山雨后的百合花,沙漠星空下的小王子……在这套书里,科学不再只是数字和符号,而是拥有灵魂的动植物,波澜壮阔的宇宙,还有我们最美丽也最不堪重负的地球。

也许你又要问了,那这些故事,都是真懂科学的人写的吗?当然是的。这些故事的作者,既有居里夫人、杨振宁这样的科学家,也有鲁迅、梅特林克这样的文学家,有伊林、高士奇这样的科普作家,也有像法布尔、普里什文这样的大自然中的行者。这些作品有历经了时间考验的经典名篇,也有来自目前活跃在科学前沿的作者们创作的有趣新文章。

这不是一套十分刻板、严格的科学读本,而是一套有意思、有审美、有智慧的书。希望这套书能满足你对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对美妙文字的畅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蟋蟀的住宅/美好阅读享阅科学之美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李传江//张瑞芳
绘者 冯瑶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716984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4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少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2015130598
中图分类号 I18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