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马伯庸诚挚推荐,从书信里挖掘“三国机密”)
内容
亮点展示

790-乱世来鸿详情页.jpg

内容简介

《(简策博文)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是从三国时期的书信切入,以更为独特的视角去讲述三国的细节。无论是曹操寄给孙权的那封“会猎于吴”的挑衅信,还是嵇康寄给山涛那封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绝交书”,无论是曹植向魏明帝上的字字泣血的《求自试表》,还是诸葛亮给后主写下的传诵千秋的《出师表》,它们都是这个长达百年的乱世风云最忠实的见证者。

透过书信,我们能更为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风云激变,也能捕捉到写信人笔下鲜活生动的历史细节,还能看到那些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

战书、家书、求职信……种类繁多,细节丰富。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曹植、嵇康……文臣武将、才子名士轮番登场。

从书信里,看透三国机密。

作者简介

成长,作家、编剧。1986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居北京。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影视艺术学会会员,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北京稻诚及所书店合伙人。

专注于历史题材图书、影视剧的策划与写作,出版个人专著《列族的纷争:三国豪门世家的政治博弈》《这样好读的历史·三国争霸》《群雄逐鹿:彩绘三国演义》(文字部分)等,在中国香港出版繁体中文版专著《三国风云:八十八豪族的生死博弈》;文章散见于《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美文》《凤凰周刊》等。走访并记录三国文化遗迹百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百余处。

目录

政在家门:袁氏兄弟的帝业之梦

会猎于吴:南北霸主的隔江对话

放发山林:西取益州的仁者谲诈

东山犹叹:建安文人的欢聚离散

禽权馘亮:落寞才子的请战之表

遗种之叟:汉末名士的分隔之伤

依依东望:新城风云背后的文字暗战

兴复汉室:一代名相的北伐宣言

宁静致远:三国英豪的教子箴言

志在丰草:竹林隐者的绝交之书

乌鸟之情:亡国之臣的泣涕陈情

精彩书摘

政在家门:

袁氏兄弟的帝业之梦

中平六年(189)八月戊辰的黄昏时分,东汉帝国都城洛阳①的皇宫燃起了熊熊大火。大火先从南宫九龙门开始烧起,然后迅速蔓延到南宫的两侧宫殿,进而整个皇宫陷入火海与杀戮之中。皇宫内到处都有横尸在地的宦官,煌煌皇宫犹如人间炼狱。

指挥这次行动的是兄弟二人:司隶校尉袁绍与虎贲中郎将袁术。他们的口号是杀死皇宫里掌权的宦官,为大将军何进报仇。因为就在当天上午,何进被中常侍张让、段珪等矫太后诏书召至嘉德殿内诛杀。这样的事件是东汉近二百年外戚、宦官两派恶斗的常见戏码,已经并不新鲜。

东汉帝国的皇帝大多幼冲即位,本能地依赖自己的母族,导致外戚干政;而当皇帝年龄稍大,想要抑制外戚的权力,又只能依靠身边最可信可靠的宦官们。因而,东汉历史上那些手握重权的外戚将军如窦宪、邓骘、梁冀、窦武等,最终的结局无不是为宦官所害。到了桓、灵二帝时,宦官的权力到达了顶峰,他们不仅培养了大批鹰犬爪牙遍布朝中与地方,打压反对他们的清流大臣,而且还手握禁军,将皇宫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张让、赵忠等“十常侍”更是贵宠一时。昏庸的灵帝甚至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

光和七年(184)的黄巾起义打破了宦官集团独霸朝纲的局面。为了平息叛乱,汉灵帝任命内兄何进为大将军,总揽军权,又释放了此前因反对宦官而被禁锢的清流大臣。于是,外戚与清流大臣再次成为制衡宦官的力量。因而,尽管黄巾起义在短短九个月内就被平定,但洛阳城中、皇宫内外却波诡云谲、暗潮涌动,外戚与宦官这对宿敌摩拳擦掌,等待着最终较量的时刻。只是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一次将是一场玉石俱焚的对决,而陪葬的,将是整个东汉帝国。

注释:

①汉魏洛阳城在今河南洛阳东。东汉奉行“五德终始说”,汉光武帝定都洛阳后,以汉为火德,火忌水,改洛阳为雒阳。曹丕代汉称帝,而魏行次为土。“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故除‘隹’加‘水’,变‘雒’为‘洛’。”(《三国志·文帝纪》注引《魏略》)因此严格来说,“洛阳”在汉末灵帝、献帝时期应作“雒阳”。本书为求行文一致,统一作“洛阳”。

一、四世三公

大将军何进出身南阳屠户之家,本是庸人,只因妹妹被选入宫中得宠于皇帝才扶摇直上。根基薄弱、才能不济的何进想要与宦官“掰腕子”,只有与“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汝南袁氏家族结成联盟。

汝南袁氏是当时天下第一名门望族,其兴业之主袁安历明、章、和三朝,位居司徒,不畏权贵,弹劾外戚窦宪,为时人称颂。此后,其子袁敞任司空,其孙袁汤任太尉,其曾孙袁逢任司空。“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三公,即司徒、司空、太尉。自汉哀帝废丞相以后,三公成为事实上的宰辅,可谓位极人臣。尽管到了东汉,行政权力向尚书台转移,“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但三公百官揆首的尊贵地位没有改变,很多大臣为了过一把三公的瘾,甚至不惜掏钱向皇帝买官(如曹操之父曹嵩)。三公手上有一大特权,就是可以开府治事、征辟才俊之士为自己属吏,因而当过三公的大臣往往能够拥有众多门生故吏,进而结成庞大的人脉网络。至于像汝南袁氏这样“四世三公”的大家族,就更是“门生故吏遍天下”了。

袁绍和袁术都是司空袁逢之子,袁绍年岁居长,但是是妾室所生,且早年过继给无子的伯父袁成,而袁术则是正妻所生。因此袁绍和袁术在血缘上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在宗法上则是堂兄弟。然而,宗法社会中嫡庶之别总是很容易导致兄弟之间形成歧视链。袁绍与袁术兄弟之间的嫌隙,可谓与生俱来。

作为在洛阳城内长大的贵胄子弟,袁绍“有姿貌威容,爱士养名”“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袁术“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他们都有极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身边聚拢了大批公卿子弟、名士游侠,声望日渐高涨,其中尤以袁绍最有声望,以至来拜见袁绍的车辆都填满了街巷,导致交通瘫痪。这在当时就引起了中常侍赵忠的警觉,他说:“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作为一个终生浸淫于宫廷权力斗争的老宦官,赵忠无疑有着极强的政治嗅觉。这话可谓一语成谶,最终他和他的同伴都命丧袁绍之手。

袁绍、袁术兄弟如此卖力地提升自己的声望、结交朝野人士,当然不是单纯的性格使然,而是有其不足为外人道的政治目的。多年以后,袁术在穷困潦倒之时给袁绍寄去的一封信里用八个字道出了其中缘由:“天下提挈,政在家门。”在袁氏兄弟看来,汉室深陷宦官与外戚的恶斗之中,民心尽失,气数已尽,如果说未来将有一姓之尊取代刘氏而治天下,只可能是袁家。

正因为他们早就埋下了这颗野心,我们就不难理解袁绍、袁术兄弟为何要与出身寒微的外戚何进合作,为其出谋划策。而何进正巴不得有汝南袁氏这样的超级豪门为自己背书,双方可谓一拍即合。在何进掌权后,袁绍就被辟为大将军掾属,四年后又被举荐在西园八校尉中任佐军校尉。汉灵帝驾崩,何进提拔袁绍为司隶校尉,袁术为虎贲中郎将,甚为亲信。表面上看,何进利用了袁家的声望壮大了自己,实际上,袁氏兄弟利用了何进的地位,逐步掌握了军政权力。

袁绍的出生年正史未载,有学者根据其表字本初,推测其为本初元年(146)出生,若如此,中平六年的洛阳之变发生之时,袁绍四十四岁,正是政治家的黄金年龄。在袁绍的策划下,何进趁着灵帝新丧,首先向宦官集团发难,诛杀了手握西园兵的宦官蹇硕,为自己年仅十四岁的外甥汉少帝刘辩即位扫除了障碍。在先得一局的有利局面下,袁绍顺势向何进提出建议:将宦官集团一网打尽,永除后患。该建议得到了何进的赞同。

当时的何进已经将洛阳城内大部分兵权收归手中,想要发兵诛杀宦官并非难事,但在计划落实时遇到了阻碍。何进的妹妹何太后、母亲舞阳君、弟弟车骑将军何苗因为得了宦官的好处,都阻止何进对宦官开刀,何进也开始变得犹豫。面对这一情形,袁绍又献出另一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这也就是为后世所诟病的“引狼入室”之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乱世来鸿:书信里的三国往事(马伯庸诚挚推荐,从书信里挖掘“三国机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成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94429
开本 16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22-03-01
首版时间 2022-03-01
印刷时间 202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454
CIP核字 2021180588
中图分类号 I207.413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6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2: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