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孩子的语言
内容
商品特色

详情-01.jpg

内容简介

孩子会说话,不等于他们“会说话”

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他们就已经会说话了。但是会说话和“会说话”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在儿童语言这个范畴之内,家长需要掌握两种关键能力:是能够从孩子幼稚的表达中,准确的领会他们的真实意图;第二是能够引导孩子讲“高智商的话”、“高情商的话”。这两种能力,都并非天生,需要家长以谦卑的姿态去重新学习儿童语言的“真谛”。

作者简介
徐井才,男. 1977年出生于河北廊坊永清县,全国工商联书业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理事、“大国之声公益基金”发起人,永清县人大代表,京联集团董事长。曾策划编辑:《中外名人传记》、《名校名师导读》、《我爱科学书系》《学习小博士百问百答丛书》《从小学国学书系》、《盘点名胜典故》《学生感兴趣的科普书》《国学经典读本》《森林报》等。
精彩书摘

01/ 每个孩子的大脑中都有一部“词典”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但说话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在学会开口说话以前,孩子并不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所以很多人便以为,不会说话的孩子除了吃喝拉撒,基本什么都不懂。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其实,孩子对语言的学习要比我们认为的早得多,即使他们还不能开口说话,不能用语言将自己的意愿表达清楚,也不代表他们对语言就一无所知。事实上,早在能够开口说话之前,他们的大脑就已经开始积累和储存语言词汇了。

近年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学习语言的方式,更类似于一种“统计学习”。简单来说,孩子在接收到外界语言时,大脑能够通过分析语言中的统计规律,学会这种语言的词汇、语音以及语法等,从而掌握这门语言。

早在1996年的时候,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心理学教授詹妮·萨弗瑞就曾做过一个实验:她用毫无意义的人造语言制作了一段录音,在这段录音中,有两个“词汇”会反复出现,然后她把这段录音重复播放给8个月大的婴儿听。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个还不会开口说话的婴儿在连续听了两分钟之后,就从中“筛选”出了这两个重复的“词汇”,并在之后的检测中,对这两个“词汇”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

萨弗瑞的研究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孩子学习语言的“统计学习”机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关的研究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儿童认知实验室的主任丽贝卡·戈麦斯教授也做了一项实验:她将一段人造语言播放给1岁左右的孩子听,结果发现,他们竟能从中学会这种人造语言人为设定的复杂语法规则。

很显然,孩子在学习语言时使用的这种“统计学习”机制,不仅具备分析和模仿的能力,同时还具备抽象能力。这种机制不仅能够让孩子学会多种语言,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学习并掌握很多语言之外的知识技能。

可以说,每个孩子的大脑中都有一部“词典”,而这部“词典”中的内容早在他们接触外部语言环境时就已经开始记录和积累了。这也就意味着,孩子大脑中“词典”储存的词汇量,与他们所处的外部语言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他们所能接收到的语言词汇越丰富,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就会越强。

对孩子来说,在语言方面,他们重要的导师就是父母。据统计,一个孩子每天使用的词汇,有86%—98%都是与父母一致的。因此,可以认为,孩子的语言能力与父母潜移默化的教导有着直接的关系。

科学家们在研究孩子的语言能力时曾做过一些调查,得到了这样的三组数据:

(1)13—36个月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

脑力劳动者家庭为487句/小时;

工人阶级家庭为301句/小时;

福利救济家庭为178句/小时。

(2)3岁孩子累计听到的词汇量:

脑力劳动者家庭为4500万;

福利救济家庭为1300万。

(3)3岁孩子掌握的词汇量:

脑力劳动者家庭为1116个;

福利救济家庭为525个。

很显然,出自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在语言能力方面的表现往往要比出自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优秀得多,这并不是一种偶然。通常来说,脑力劳动者无论学历还是知识面都是要高过体力劳动者,而这一点也会直接反应在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上。

无论是日常对话还是描述或表达内心情绪,脑力劳动者的语言表达通常都会更丰富一些,因为他们大脑中储存的知识文化往往会更多一些,他们可以用许多不同的词汇或句子去描述一件事情或一种状况。比如在看到一片荷花盛开的荷塘时,知识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大概只能赞叹一句:“真美啊!”而知识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则可能会赞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如此一来,在这两种不同表达方式的影响下,前者孩子大脑中的“词典”储存下的词汇,就只有一个单调且缺乏个性的“美”,而后者孩子大脑中的“词典”则能收获更多的词汇以及表达方式,从而促进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

所以,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其实并不需要担心孩子“不懂”,而特意使用一些语法简单、词汇贫瘠的“幼儿用语”,这对孩子的语言学习反而没有多少好处。要知道,在学习一门新语言的时候,比起成年人,孩子反而会更有“天赋”。

前言/序言

欢迎来到孩子的语言世界

欢迎来到孩子的语言世界!当你打开这本书的时候,一场与孩子密切相关的“语言冒险”就已经开始了!

站,我们将一起见证孩子从牙牙学语到滔滔不绝的语言成长历程。我们会看到,孩子究竟是如何从只会发出无意义声音的婴儿,一点点成长到能够熟练掌握语言表达能力的孩童。这是一段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努力的旅程,也是孩子语言学习之路的重要开端。

第二站,我们将一起学习孩子童言稚语背后的潜台词,透过语言的表象,听清楚孩子内心真正的声音。通过这一站,我们将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读懂孩子每一句“谎言”背后的真相。

第三站,我们将掌握问答的智慧,用好的方式去应付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并在问答中挖掘出智慧的宝藏,引导孩子一步步地去探究世界,了解自我。

第四站,我们将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明白会说话的孩子究竟赢在哪里。与此同时,对语言表达能力优势的认知,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为孩子制定语言学习的方向与计划,让孩子能够一开口就赢在“起跑线”上。

第五站,我们将体会一场亲子间的对峙,一点点解读孩子尖锐语言背后的求救信息。也只有解读了孩子的挣扎与痛苦,作为父母的我们才能真正懂得沟通的可贵。

第六站,我们将明白语言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在学习中展开自我反省。这段旅程会让我们看到语言暴力的可怕,让我们明白家庭语言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明白父母在孩子的生命中究竟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

第七站,我们将撬动思维的“杠杆”,从而帮助孩子完成思维到表达的“转码”。这是智慧的碰撞,是思维的火花,也是逻辑的胜利。

第八站,我们将看到语言在说话之外的无数种可能,并学会解读孩子在语言表达之外传递出的每一个信号。即便没有只言片语的声音,我们也能一点点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和情绪语言。

这是一段漫长的冒险之旅,也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亲身经历一次的灵魂之旅。只有走进孩子的语言世界,我们才能真正听到并听懂孩子的声音,与孩子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实现心与心的对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孩子的语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井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659182
开本 其他
页数
版次 1
装订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21-07-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育儿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