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曾经给毛泽东、周恩来当过秘书的老红军童小鹏留下的6本军中日记手迹。记载了作者从1933年1月1日至1936年12月16日的战斗生活经历。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包括本次第1次公开出版的日记手稿全部影印件和部分已经公开发表过的简体印刷版;下篇主要包括延安时期童小鹏《长征记》的誉写稿手迹及其他。史料真实,弥足珍藏和学习参考。
图书 | 军中日记 |
内容 | 内容简介 这是一位曾经给毛泽东、周恩来当过秘书的老红军童小鹏留下的6本军中日记手迹。记载了作者从1933年1月1日至1936年12月16日的战斗生活经历。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包括本次第1次公开出版的日记手稿全部影印件和部分已经公开发表过的简体印刷版;下篇主要包括延安时期童小鹏《长征记》的誉写稿手迹及其他。史料真实,弥足珍藏和学习参考。 目录 代序:父亲童小鹏的《军中日记》 上篇 《军中日记》手稿影印件和摘记印刷版 一九三三年 一九三四年 一九兰五年 一九三六年 下篇 一九三六年《长征记》誊写稿影印件和印刷版 《长征记》五篇文稿影印件 《长征记》导读 离开老家的一天 夜行军的一幕 泥菩萨——小广仔 粤汉路旁 禁忌的一天 残酷的轰炸 波罗子 前言/序言 我的面前,摆着6本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薄薄的日记本,边角已经磨损,呈锯齿般的模样。每一本的封面上,都写着“军中日记”几个字,旁边还标记着年月、编号,画有红色五角星的简单图案。 《军中日记》,是我父亲童小鹏留下的一部珍贵日记。 “红军的生活是最光荣的生活” 《军中日记》的第一本是棕褐色的软封皮,记录时间从1933年1月1日到12月31日;第二本是一本已泛黄的练习本,记录时间从1934年1月1日到12月31日;第三本是稍大点的练习本,顶部还用了纸绳加固,记录时间从1935年1月1日到6月30日;第四、五、六本均是硬纸壳的封面。第四本的记录时间从1935年7月1日到1936年4月30日。第五本的记录时间从1936年5月1日到9月30日。第六本的记录时间从1936年10月1日到12月16日。也就是说,《军中日记))可以分为三部分:《中央苏区日记》《长征日记》和《陕北日记》。 我小心翼翼地翻开这些80多年前的日记本,注意到在每月一日前都画着各式各样的简图,类似于墙报式的宣传画。而且,第一本日记的上半部分有水浸过的痕迹,可能受过雨淋或者曾掉到水里。这些日记使用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笔写成。有用红色、蓝色、黑色钢笔水写的,有用黑色铅笔写的。有时用兑了水的蓝色钢笔水写的——淡蓝色的字——这也是我上初中时有过的体验。但日记多数还是用黑铅笔写的,以至于有些铅笔字已相当模糊,要眯着眼费劲看才能辨认出来。可见当时钢笔水还是供不应求,或者是行军作战中不便携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军中日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童小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573900 |
开本 | |
页数 | |
版次 |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7-07-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