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碑刻(皇皇史册)/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 |
| 内容 | 内容推荐 碑刻不只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个时代价值观的凝聚,一个民族性格的压舱石。中轴线作为旧时代权力场的象征,沿途所立古碑尤其庄重、规范,既为天下人示范,又代表着正序与传统。本书对古碑进行了科普,对中轴线上的古碑进行了解读,让人从碑刻的角度重新理解中轴线。 目录 前言 为了那一万通古碑 第一辑 中轴如银河 碑碣似星辰 碑可能是古代的起重机 碑上的孔是怎么弄丢的 石碑和石刻不一样 碑是怎么刻出来的 如何挑选碑材 如何选择碑形 如何看雕工 中轴线上的碑有何不同 第二辑 发生:从燕墩到天桥 偏离了中轴线,却被乾隆看重 这两通石幢,竟是北京历史的水准点 陶然亭的亭跑哪儿去了 赛金花的“四绝”碑何处寻 《香冢碑》《鹦鹉冢碑》,谁开的历史玩笑 铁保的这块小碑,藏着大讲究 北宋皇城的艮岳遗石,何时混入先农坛 一块香会碑,为何混入皇家祭天场所 修个渠,竟也值得乾隆题碑 第三辑 发展:从天桥到正阳门 谁涂改了中轴线边最古老的碑 湖广会馆,古碑如今不易找 明明是银业公会,为什么叫正乙祠 梨园行为何有两家公会 北京最古老学校的两块碑去哪儿了 说药王,谁是真药王 关公何时卖过香烛 玉匠为何成了道士的“师兄” 光绪未被废,全靠正阳门关帝庙 第四辑 高潮:从正阳门到地安门 下马碑不起眼,却藏着大讲究 “下马必亡碑”,历史深处闪耀的智慧 南薰殿,在这里与历史对话 《文渊阁碑》,文治的地标 乾隆为何为两棵树立碑 借“兰亭八柱石”,乾隆想永垂青史 皇史宬,防天灾不防人祸 敬胜斋,故宫里的小碑林 这种碑,只有乾隆立过 究竟谁是“燕京八景” 巨碑背后,藏着皇帝的小心思 景山里有通“三错碑” 第五辑 结尾:从地安门到鼓楼 忠臣才当得起的《傅恒宗祠碑》 敢和孔子比肩的张亚子 中轴线上的小武当山 在这里,坐看五百年风云 福字碑,一个王朝的梦想与寄托 在老北京城中寻找赵孟 贤良永在,此处存英魂 两块石碑,背后藏着大历史 在中轴线最北端,遭遇梁诗正 参考书目 深邃碑刻之旅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碑刻(皇皇史册)/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蔡辉 |
| 译者 | |
| 编者 |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016084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1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43 |
| 出版时间 | 2021-10-01 |
| 首版时间 | 2021-10-01 |
| 印刷时间 | 2021-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88 |
| CIP核字 | 2020255392 |
| 中图分类号 | K877.4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0.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