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音乐的美及其鉴赏 |
| 内容 |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不同时期中外音乐经典作品的鉴赏,揭示音乐不同层次美的内容,包括体现喜怒哀乐的基本情绪,体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民族、不同音乐家个性的风格特征,体现音乐作品深层内容的精神内涵,以及音乐中的画面、视觉形象和文学性的内容等,旨在将音乐美学和音乐鉴赏之间架起桥梁,使音乐美学从理论的象牙塔走进大众的音乐审美视线,把音乐中的美的真谛用鉴赏的方式传递,帮助普通听众提升音乐欣赏实践中的审美境界。 作者简介 王次炤,音乐学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前院长。1983年以来,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设《音乐美学基础》、《中国传统音乐与传统音乐思想》、《音乐与文学比较研究》等7门课程。主要论文有《音乐的结构和功能》、《价值论的音乐美学探讨》、《论音乐传统的多层结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论音乐与文学》等60余篇;发表音乐学其他各类文章及评论文章100余篇;出版的著作、教材有《音乐美学基础》(与张前合著)、《音乐美学新论》等8部。多次应邀赴美国、英国、奥地利、德国、瑞士、丹麦、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中国的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讲学。曾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奖金奖,中国文艺评论奖金奖,文化部高等艺术院校优秀教材奖,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等奖项。所开设的《音乐美学基本问题》被评为2005年国家精品课程。曾获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先后荣获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Sanford Medal荣誉勋章以及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和香港演艺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并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兼任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办艺术硕士专业学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会长、中国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会长、《人民音乐》主编等。 目录 绪论 从《如歌的行板》看音乐美的构成 第一讲 音乐中的基本情绪 第二讲 音乐中的时代风格 第三讲 音乐中的民族风格 第四讲 音乐中的个人风格 第五讲 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第六讲 中国传统音乐的速度现象 第七讲 音乐中的精神内涵与审美途径 第八讲 音乐中的精神内涵与境界 第九讲 音乐中的模仿 第十讲 音乐中的象征 第十一讲 音乐中的造型与空间移位 第十二讲 音乐中的画面与视觉形象 第十三讲 音乐中的文学性因素及与文学有关的音乐作品 第十四讲 音乐表现文学性内容的主要手段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音乐的美及其鉴赏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次炤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306073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48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1-07-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07-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60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