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人最后的旅程
内容
商品特色

详情-01.jpg

内容简介

本书是继女性问题之后,上野千鹤子关注的又一个重要的社会领域。与女性一样,作为庞大的弱势群体,老年人的生活在经历了长期的被忽视之后,终于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这个超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晚年是否可以在家中安度?他们与子女的关系究竟如何?社会医疗和保障机构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上野千鹤子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和思考,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养老规划方案。她在分析了老后居家看护医疗状况以及多位临终者的实际案例后,主张即使没有亲友,或是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也能选择一个人居家养老临终,有尊严并安心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

本书详细解答了老年人应该如何实现居家养老,是一本相当实用的晚年居家养老规划书。本书是写过希望临终前能有完善规划的人的,同时也写给那些想要让家人走得安稳舒适的亲友们的对于同日本一样越来越为老龄化问题所困扰的中国来说,这是一部直击社会痛点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设性作品,对于社会机构配套和政府规划层面,也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书附赠上野女士授权的中文版特编手册,能够让无暇细读的人们在半小时之内领略本书的大意。

作者简介
上野千鹤子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日本女性学/性别研究的代表人物,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现任日本非营利性组织“女性行动网络”(Women’s Action Network)理事长。其Z著名的作品是《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厌女》《裙子底下的剧场》,以及《近代家庭的形成与终结》。
精彩书摘

越来越多的“一个人”

为何现在必须考虑“一个人居家临终”的问题呢?

理由很简单。

第一,不管愿意与否,今后独居的人口都会增加。第二,“无处临终的难民”今后也会增加,他们无法在医院或养老机构里走完最后的人生旅程。综合这两个因素考虑的话,就只剩下一个人在家里临终的选择了。也就是说,这并非我们的愿望,而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日本社会进入了人口不断减少的时代。孩子的数量也丝毫没有增加的迹象。

而且不得不提的是,日本已迈入超老龄社会。厚生劳动省一直提及“人生八十年”,但是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非营利组织)“改善老龄社会妇女协会”理事长樋口惠子女士则说“人生一百年”。据最新的统计显示,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6.83岁,男性为80.50岁(2014年)。所谓的平均寿命,是指人零岁时的平均余生寿命,已经进入高龄期的人,要比平均寿命更长寿。就算有家人,越长寿的人,经历的生离死别也会越多。这也印证了我上一本书的腰封上所写的内容(“不论结婚与否,最终大家都会是一个人”)。

日本国民生活基础调查(2013年)的数据显示,目前有老年人的家庭中,单身家庭占25.6%,夫妻家庭占31.1%,两者合在一起为56.7%,超过了总体的一半。夫妻家庭中如有一方去世就变成了单身家庭,所以想必单身家庭今后将会不断增加。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暨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推算,到2020年(原定东京奥运会开幕之年),也就是仅仅5年之后!预计户主是65岁以上者的单身家庭的比例为33.3%,将反超夫妻家庭的32.5%,两者合计为65.8%。根据日本国民生活基础调查的数据,2013年高龄父母与未婚子女同住的家庭占19.8%,比过去略有增加,但是加上孙辈的三代同堂家庭却大为减少,仅有13.2%。如果仔细观察父母与子女同住的家庭,不难发现,高龄的老父母与初老的未婚子女同住的情况在增加;三代同堂的家庭中不乏老年人迫于无奈与离了婚的女儿及其孩子同住的情形。在结婚带来的代际分离已经成为习惯的今天,嫁到丈夫家与公婆一起居住的女性并不多见。而父母与子女同住的家庭,若父母去世后,子女将会成为单身家庭,所以,这类家庭也是单身家庭的后备军。

单身家庭的增加并非全无益处。虽然人口在减少,户数却在增加,这意味着内需的扩大。因为每一次代际的分离,都需要添置新的家电等生活必需品。

很多人并非从一开始就是独居的,而是因为丧偶、离婚、不婚才成为一个人的。从不同性别、年龄、阶层的配偶拥有率(配偶在世的比例)来看,男性的配偶拥有率最高的年龄段是在70~74岁(2010年),过了75岁以后,丧偶率上升,配偶拥有率开始下降。50~59岁和60~69岁的配偶拥有率之所以不如70~79岁的人那么高,是因为这个年纪的人的离婚率在缓慢增加。此外,30~39岁和40~49岁的人的配偶拥有率与5年前相比有所减少,因为未婚比例增加了。另一方面,女性的配偶拥有率的高峰在55~59岁,低于男性的最高配偶拥有率。也就是说,在这个年龄前至少结过一次婚的女性,在经历丧偶和离婚后,没有再婚的可能性比较大。大概是因为女性觉得“一辈子结一次婚就足够了”。75岁以后长寿女性的丧偶率超过了配偶拥有率。可见,女性在老年时成为“一个人”的概率颇高。

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暨人口问题研究所于2014年发布的日本人终身未婚率的数据显示,50岁时没有结婚经历的未婚单身者,男性中有20%,女性中有10%。这个比例还将持续增加,有专家推测,在目前40~49岁的男性中,4人中就有1人将会是终身未婚者,而在目前30~39岁的男性中,3人中就有1人是如此。这个推测是否准确,等这些人年满50岁时便会知晓。根据经验,只要结过一次婚的人,即使离了婚也会有再婚的倾向;相反,从未结过婚的人很可能终身不婚,所以上面的推测应该八九不离十吧。同时,专家还预测,30~39岁的女性中,5人里有1人将终身不婚。为什么女性的终身未婚率比男性低呢?那是因为,女性有可能会成为丧偶或离婚的男性的再婚对象。这么一说,想必有很多男性会如释重负,但其实没有那么简单,我要附加一个条件,那就是,这种情况仅限于拥有不菲身价的男性。单身“败犬”a的增加,是无法阻挡的人口学现象,这可不是我造成的。

既然如此,我希望我在世期间能出现一种机制,它能够使一个人居家临终的生活变得平稳且安心。

前言/序言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终于顺利加入了老年人的行列,体力和记忆力逐渐下降,正一天天衰老下去。

我所在的地方政府给我寄来了“照护保险的1号被保险人证”。地方上的民生委员竟然也开始和我商量何时可以来登门拜访。因为我是一名“独居老人”,是需要被关怀的对象。地方上对于独居老人特别留意,担心出现“孤独死”的现象。

刚开始,我觉得不需要他们前来拜访,但是转念一想:“既然你们自己找上门来,我何不趁此机会看看民生委员都是些什么样的人,都会问些什么问题呢?”受油然而生的好奇心的驱使,我决定接受他们的来访。

自我的著作《一个人的老后》(法研社,2007年/文艺春秋,2011年)出版以来,已经过了整整8年。在那之后,“一个人”越来越多。据2013年的统计,老年人家庭中有1/4是单身家庭,夫妻同住家庭占30%,两者合计起来的比例远远超过与子女同住的家庭比例(后者不到40%)。夫妻家庭中总有一方会先走一步,所以他们是独居的“一个人”的后备军。因为变成“一个人”后,子女似乎也不想与其同住。不过,即便子女提出“一起住吧”的请求,也不能糊里糊涂地就答应了,在《一个人的老后》里,我将这种请求称为“魔鬼的呢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住在一起之后,老年生活的计划全部被打乱的情况不胜枚举。如果是住到子女家去,不但生活环境变了,到了需要照护的那一天,还会成为子女的累赘。离开自己住惯了的地方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他们的幸福指数绝对不高。相反,如果是子女住回父母家里,那么说不定哪一天子女为了自己的方便,会把老人送去养老机构或医院。与其那样,还不如一开始就选择独居。就像我在《一个人的老后》的腰封上写的:“不论结婚与否,最终大家都会是一个人。”“一个人”独自迎接死亡的时代,似乎比预想的来得更快。

最近,我开始收到同辈人的讣告。如果是父母辈和师长辈的人去世,虽然也很令人悲伤,但想到年老去世是自然规律,尚能接受。同辈的话,着实让人心痛不已。

伊藤比吕美女士在其最近的著作《父亲活着》(光文社,2014年)中这样写道:“送走了父母,送别了父母……感觉自己终于长大成人了。”

虽然不可能是在58岁的年纪才“终于长大成人”的。另一位朋友在送走父母之后这样说道:“我与死亡之间隔着的屏障消失了,感到脚底阵阵发凉。”

是的,因为接下来就要轮到自己了。

近些年,在亲身经历了一些好友的离世后,我开始感觉到,死亡并不遥远,它就在我的身边。

所以,我决定撰写这本《一个人最后的旅程》。

这是在写完“一个人”系列的《一个人的老后》和《一个人的老后——男人之道》(法研社,2009年/文春文库,2012年)之后,我一直计划写的一本书,希望就此完结“一个人”系列的三部曲。当然,就算这个系列完结了,我的人生还在继续着。我感觉自己还能活一阵子,所以接下来打算写另一本书,题目就叫《一个人的死后》(笑)。话虽如此,其实死后的事儿,我才不在意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人最后的旅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上野千鹤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212694
开本 32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176000
出版时间 2021-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6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