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广东清远举办了首届生态诗歌笔会,以诗歌的创作和理论研究,聚焦、思辨人和自然的关系,从那时起,清远选择了以生态诗歌来推动清远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文化膂力。十八大以来,中国诗歌学会在积极响应、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同时,开始着手生态诗歌的实践规划和实践布局。
本书为第三届生态诗歌笔会论文集,很多专家、教授和学者都以清远生态诗歌为研究基石,建立了生态诗歌为内核的生态美学、生态写作理论体系。
图书 | 生态诗学新探(清远第三届生态诗歌笔会论文集) |
内容 | 内容推荐 2008年,广东清远举办了首届生态诗歌笔会,以诗歌的创作和理论研究,聚焦、思辨人和自然的关系,从那时起,清远选择了以生态诗歌来推动清远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文化膂力。十八大以来,中国诗歌学会在积极响应、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同时,开始着手生态诗歌的实践规划和实践布局。 本书为第三届生态诗歌笔会论文集,很多专家、教授和学者都以清远生态诗歌为研究基石,建立了生态诗歌为内核的生态美学、生态写作理论体系。 目录 第一部分 生态诗学建构 生态诗学初探 地方感的丧失与重建——论当代生态诗歌对于新诗的建设意义 生态诗歌应该辩证地书写——生态诗歌随想 生态诗歌的意象与实践美学——以华海主编的《庚子生态诗歌选本》为例 生态诗的当代价值 面向未来的生态诗歌写作 生态诗歌的广东经验 要增强生态诗歌的文体意识 生之态 揭开“清远生态诗歌”的面纱 大地诗学与语言虚构——生态诗歌创作札记 生态诗歌的潜质与创造——兼论中国生态诗学的探索 第二部分 生态诗歌文本评论 日常生活景象生态意蕴的领悟——评华海生态诗集《蓝之岛》 华海生态诗歌的审美空间 绿光一样的诗集——读《庚子生态诗歌选本》 生态诗的新变——《庚子生态诗歌选本》荐读 一颗穿越古今的灵魂——华海《清远记》感性批评 《裂开的星球》与《红胸鸟》生态文学创作的方法论意义 他有余力再造一座岛屿——读华海的《蓝之岛》 溯洄者的姿态与想象——谈华海《蓝之岛》中的生态美学意识 理性的定位与诗性的生发——白楼的诗集《自然之岛》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生态诗学新探(清远第三届生态诗歌笔会论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华海//侯之虎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方日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12577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22-09-01 |
首版时间 | 2022-09-01 |
印刷时间 | 2022-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44 |
CIP核字 | 2022143472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10 |
宽 | 143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