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心你的爱在伤害孩子/生命树父母学院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小心你的爱在伤害孩子》并不是为了攻击妈妈们而写的。作者文恩禧只是想通过这本书,与众多妈妈一起找出那些子女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分析原因,使之得到有效地解决。我希望每位妈妈都能真正地疼爱自己的子女,而孩子们能够因为这些疼爱而健康幸福地长大成人,更希望所有的妈妈和孩子都能愉快而幸福地生活。

内容推荐

这本《小心你的爱在伤害孩子》刚开始看的时候,也许会让妈妈读者们有紧张感和压力感,甚至有刺痛感,却又吸引着人迫不及待地往下看。原来,作者让我们知道,我们这样做真的不是故意的,因为我们也是受伤的小孩!我们也需要呵护和宠爱!为了孩子和家庭,我们常常忽视了自我的内心感受,全心全意地爱着孩子和家人,独自承担做妈妈的那份不易和辛苦。

《小心你的爱在伤害孩子》作者文恩禧对此深有体会,先后去美国、英国深造心理学和咨询学,成立女性心理咨询室和妈妈自我成长工作室,提倡关爱妈妈心理健康,帮助妈妈减轻内心的压力和焦虑,教给妈妈要懂得寻求丈夫的帮助,成为更好的自我,做个好妻子、好儿媳、好妈妈。

目录

中国版序文 致中国读者

原版书编者按 让孩子伤心的妈妈们,那些不经意间的错误行为

序言 妈妈怎能让孩子伤心?

1 献给孩子的检讨书

1-1 本想成为不一样的妈妈

1-2 只有达成目标,才有资格接受爱吗?

1-3 被誉为“家庭是人权的盲区”的尴尬现实

1-4 如果真希望孩子幸福的话

1-5 无视孩子心理的妈妈

1-6 一味地顾着子女的外在需求

1-7 只顾模仿别人的妈妈

1-8 认为自己的孩子好就可以

2 “包含”——东方妈妈的行为模式

2-1 一辈子“包含”子女的妈妈们

2-2 东方版“女人的一生”

2-3 专职爸爸又如何

2-4 不管包含不包含,都会有内疚感

2-6 只专心做妈妈的角色

2-7 只有妈妈独自奔跑吗?

2-8 孩子并不是妈妈的佣兵

2-9 不知不觉间给的伤害

2-10 妈妈的声音,调下大小吧

3 使妈妈的角色越发艰难的社会文化习俗

3-1 不学习,长大之后就是失败者

3-2 妈妈应该把爸爸的角色还给爸爸

3-3父母需要只会赚钱的孩子吗?

3-4 妈妈们真的摆脱了三从四德吗?

3-5 按照孩子外婆的做法当妈妈

3-6 只有妈妈的心理健康,子女的心理才能健康

4 回顾自己的小时候

4-1治愈儿时的伤口

4-2 我怎样做才能让妈妈称心如意

4-3 给妈妈当卫星的女儿

4-4 没有一出生就定型的孩子

4-5 只知道自己的孩子,只看他人眼色的孩子

4-6 父母吵架,在孩子眼中就是战争

4-7 只能以“恼怒”表现的心情

4-8不要用花打人

5 治愈儿时伤口的妈妈

5-1 认识你自己

5-2 回到小时候

5-3 用希望的曙光战胜绝望的黑暗

5-4 从来没有人在过去中自由过

5-5 成为好妈妈

5-6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6 与孩子共享心理的好妈妈

6-1 读懂孩子的眼睛,然后理解他们

6-2 怎样传达所感受的世界

6-3 改变自己是改善家庭关系的第一方法

6-4 摆脱儿时习惯的影响

6-5 不要活在妈妈的标准之下

6-6 妈妈的改变——故事1

6-7 妈妈的改变——故事2

6-8 妈妈的改变——故事3

6-9 妈妈的改变——故事4

6-10 妈妈的改变——故事5

结束语 为了更加疼爱孩子

试读章节

大部分东方妈妈都因为子女的问题而患有心病,她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采取“包含”的行为模式,没办法将自己和子女们分开对待,所以经常把孩子的问题当成是自己的问题,时时刻刻都在为子女担心。

东方妈妈都会为了把子女送进重点大学而费尽心思,这点我也不例外。我年轻的时候认为可以利用西方心理学来解释东方妈妈的这种行为,所以我尝试从心理分析学的角度分析自己。当时还觉得用形态心理学(一门专门研究相貌与性格之间微妙关系的综合性学科)认识孩子是非常神奇的,更觉得行为主义心理学可以帮助我分析东方人的心理,但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我期冀的效果。结婚之后我发现,即使尝试着和婆家搞好关系,也总不能避免矛盾不时发生,而在我成为妈妈之后冲突就变得更多了。于是我按照西方的理论,阅读了培养孩子独立性和激发孩子创造性的相关文章,并且编写和演讲了相关的话题。可是当我合上书本后再看看自己的孩子,感觉那些方法都是白费力气。听演讲的时候,妈妈们不断地点头表示自己理解了演讲内容,但一回到家里就大脑放空,根本无法付诸实践。这是因为妈妈根本无法把子女和自己分别视为是独立的个体。或者说妈妈根本无法忍受孩子不听话、自作主张。

在我46岁时,我意识到西方的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东方妈妈的这种心理,于是我来到了英国,正式着手研究这部分内容。我的研究主要以妈妈的“心病”为主题,而这种“心病”也可以说成是“妈妈忧郁症”。在东方妈妈和西方妈妈同样患有忧郁症而原因不同的条件下,我开始分别研究这两类不同的妈妈。

两者最为不同的是,西方妈妈能把子女问题和自己的问题分开思考和处理。东方妈妈则认为子女和妈妈生活在一个圈子里,必须要同步处理两者的问题。西方妈妈认为,只要孩子有能力找到自己的方向,上不上大学、何时上大学、上哪所大学等等都以孩子的意见为主。西方妈妈对子女的入学问题如此泰然处之,这让我很吃惊。在我们国家,子女不愿上大学就是天大的事情。

如果子女的健康状况不好,东方妈妈会以“我的饭做得不够有营养”或者“我没有把孩子照顾好”等原因责备自己;但是西方妈妈就会认为这是由于“孩子的身体一出生就很弱”等外部原因造成的。如果子女在性格方面有问题,东方妈妈会说“因为我们是双薪家庭,没有时间好好照看孩子”或者其他类似的原因,并会为此反省自己;但是西方妈妈却说这是“孩子自己的特征”。如果子女的成绩不好,东方妈妈会认为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没能给他上辅导班”,还会因此感到深深的内疚;而西方妈妈却解释说“孩子的能力有限,天生就是如此”。

经过不断的观察和研究,我觉得这些差异都可以用“包含”的行为模式来解释。东方妈妈是把自认为重要的人都列入“包含”的行为模式之中,而西方心理学更关注“个体”,所以很难利用西方心理学理论来解释东方妈妈的行为。明白了“包含”行为模式之后,我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总是忍不住向孩子大声叫嚷了。而西方妈妈把自己和孩子区分为具有完全不同特征的存在,因此他们能相互对视,保持适当的距离,并且尽量理解对方和等待对方。但是东方妈妈却把孩子“包含”在自己心中,并期待孩子可以任由自己随心所欲地打造。一旦孩子稍不符合妈妈的期待,妈妈就会变得很焦躁。妈妈们最经常说的话不就是“赶快”吗?

不仅妈妈如此,再看看我们周围的生活,在血缘、学缘、地缘方面,“包含”行为模式已得到了十分广泛的扩张,所以我们无法做出合理而冷静的判断。如果一位爸爸或妈妈对孩子使用暴力之后又说出“打你都是为了你好”这样的话,我想问这位爸爸或妈妈所在的国家还正常吗?

曾有一个东方妈妈在美国独自养育子女。因为她必须要外出工作,而一时又找不到可以照顾孩子的人,所以她就只能让孩子一个人待在家里。有一天,孩子在玩耍时出了事故,不幸死亡了。看到孩子尸体的妈妈,悲痛欲绝地说:“我杀了他,是我害死了孩子。”而听到此话的当地警察立即逮捕了这位妈妈。我们无法理解美国的警察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们都明白这位妈妈并不是说自己是杀孩子的凶手,而是说孩子的死亡是因自己的过错而感到万分痛苦,所以才表现出的深深自责。

只负责孩子到18岁的西方父母绝对无法理解我们这种独特的“包含”行为模式。“树欲静而风不止”,或许西方人永远也无法理解这句谚语的意思。P31-33

序言

由于父亲曾在中国留过学的关系,我很小就从父亲那里听到过很多有关中国女性的传奇故事。记得父亲说中国的女性比韩国的女性更积极主动,穿得也更漂亮。后来,我在美国和英国留学时,也认识了一些中国女性,在与她们相处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她们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很强。可能同是东方人的缘故,我与中国女性很有共同语言,走得也更近一些。

之后我读过很多有关现代中国女性的书籍,也与朋友们聊起过中国家庭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等问题,感觉两国的女性在对待丈夫、孩子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我感觉这本书应该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因此我很期待本书能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

以前每家有好几个孩子,再加上经济条件普遍不好,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不怎么重视。近些年来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很多家庭都只要一个孩子,再加上生活也比之前富足了,父母也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希望孩子可以幸福健康地成长。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中国,都存在妈妈伤害孩子的现象。甚至有时连背后的原因都很相似,有些原因可以说是东方妈妈独有的。这可能跟我们都接受儒家文化有关,相同的文化熏陶,使我们有着相似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儿童观。

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不再受到来自妈妈的伤害,我们需要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我认为妈妈只有治愈了小时候来自自己母亲的伤害,重新找到真实的自我,才能做一位不会伤害自己孩子的好妈妈。我坚信女性的精神健康在营造美好社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常年致力于“精神健康问题社会运动”这一心理咨询研究,为的就是帮人们(尤其是女性)解开幼年时期就已经植根于内心的各种心结。只有打开了这一心结,才能为孩子创设出一个更加健康的精神世界,使家庭变得美满和睦。在这本书中我收录了五个妈妈发生改变的故事,她们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她们的改变之大,令人很受鼓舞。

我希望这本书也能为中国的父母带来一些帮助。不仅仅只有妈妈会伤害孩子,比孩子年长的任何人都会让不具备还击能力的孩子受到伤害,所以我建议所有要照看孩子的人都能看一看这本书。韩国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居,我很期待这本书在中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小时候父亲总想教我学中文,可是我却没能学会。如今,我的这本书要被翻译成中文了,我想在另一个世界的父亲知道了也会为我感到欣慰的。虽然我不会中文,但我也很希望能收到中国读者给我的反馈。

非常感谢关心这本书的所有读者,能与大家一同分享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同时也感谢为我这本书做翻译、出版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

文恩禧

后记

经历过爱情的人不会忘记爱情带给人的兴奋和感动。相爱的人眼中只看到对方喜欢和需要的东西,只看得到对方的优点,会产生愿为爱人做任何事的热情,,这就是爱情的力量。相反,怨恨只能让人看到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我就想通过这本书揭开和证明这些。在给爱情和怨恨下定义之后,我想问妈妈:你真的疼爱你的子女吗?

如果妈妈希望与孩子相亲相爱过一辈子,就要表现出真正的爱。爱是妈妈的义务,也是乐趣。但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的妈妈只剩下爱的义务,而乐趣却消失了。我们应该从责任的“艰难”中逃脱,充分享受养育子女的真正乐趣。

分娩时的阵痛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所以生孩子之前准妈妈们都会害怕。我怀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教自然分娩法的老师总是对我们说,生孩子并不是生病而是自然的生理现象,与即将出生的孩子保持一致的呼吸,那么在分娩的过程中体验到的痛苦不会有多么恐怖。怀孕和分娩是妈妈生活的开始,之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妈妈同样可以和孩子协力度过。

如果妈妈认为可以随意带领子女,认为孩子只是自己的负担和义务,那么对于孩子而言,妈妈的感情就成为累赘了,而且容易让孩子缺乏独立性、丧失对生活的热情。有一部叫《黑天鹅》的电影,影片中母亲对舞台上跳着完美舞蹈的女儿感到自豪,她却不知道心爱的女儿正在走向死亡。妈妈们是否像这位妈妈一样随意带领子女的生活,使他们内心受伤呢?

我们需要成为呵护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保护神妈妈”。为了使孩子心理健康,妈妈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感情,但也不能冷淡对待孩子。

现在,我们的社会很难保护所有孩子们的心灵,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到处都是。一想到他们将来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我心中不由得焦躁起来。西方人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果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养育孩子的话,孩子肯定能独自获得成就。但是东方国家的文化并不简单,我们在家庭内部,是作为相互依赖和不可分离的“包含”的单位在生活。但是在现实中父母却把孩子推向竞争和成就取向的冷酷世界,孩子缺乏家人充满爱的支援。

现在很多妈妈不知道如何经营、维持和改变家庭关系,所以她们期待专家们能解决孩子们的问题。外界的帮助固然需要,但是孩子的品行主要是由家里的妈妈塑造的。拥有好品行的孩子可以走在自己的正道上不偏离。

所以妈妈们需要尽到妈妈的本分。在一定的年龄结婚、怀孕,并不代表具备了作妈妈的必要充分条件。作为妈妈,不能失去爱的感觉,这样孩子长大后,妈妈不必经历“空巢综合征”也能愉快地生活下去。父母不是子女的“提款机”,而是给予他们爱的坚强后盾。

书评(媒体评论)

韩国经济日报

现在的年轻妈妈与上一辈的母亲不同,她们更乐于接受育儿知识,更喜欢向专家学习,对成为一位好母亲充满信心,但孩子得到的惩罚和打骂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这是为什么呢?文恩禧博士说这是因为妈妈的关爱模式出了问题。

韩国NAVER网

确实正如这本书中所说,妈妈们喜欢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常常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帮孩子规划未来的人生。殊不知,妈妈们为孩子选择的那条最平常、最妥帖、最保险、最安全的路,却毁了孩子的一生。

摘自韩国城市日报妈妈的读书心得

我在看这本书时,常常泪流满面,为过去因自己的无知而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而心疼。这本书就像上天给我的一个礼物,不仅教会我读瞳孩子的内心,还让我从童年的压力和阴影中解脱出来,重新找到了自我,让我整个人充满活力,家庭变得和谐!

新浪网友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的生活就开始变得混乱。我总是把家里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吃的、用的、玩的……都是先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成了我的生活重心。但我的脾气却变得越来越大,生活得也很不快乐。这本书让我明白,找回真实的自我,做好自己才能成为好妻子、好妈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心你的爱在伤害孩子/生命树父母学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文恩禧
译者 千太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313881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