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清代政治论稿(精)/当代学术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主要的清史研究成果结集。大体分为“满洲崛起”“康乾盛世的成就与隐患”“满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几个方面。既从大处入手梳理脉络,把握大势,亦能从细微处透视大问题,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其中 “清初八旗制度” 一篇,利用满文档案和其他文献,对入关前满族的八旗制度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代表一代学人对清史的思考、总结和评述。
目录
前 言
满 洲 崛 起
清初八旗制度
一、八旗制度的创立
二、八旗之主——主旗贝勒
三、管旗大臣——固山额真
四、八旗的基层组织——牛录
五、八旗兵制
六、蒙古八旗
七、汉军八旗
“土黑勒威勒”考释
论文馆儒臣及其对清初政治的影响
一、文馆汉族官生的政治性格
二、文馆儒臣对清初政治的影响
刘兴祚论
康乾盛世的成就与隐患
明清鼎革之际中国政治的走向
清初奏折探析
一、顺治年间官私文献所提及的“奏折”
二、康熙朝的密折
三、康熙朝非机密性的奏折
四、康熙朝奏折制度已具雏形
雍正密谕浅析
——兼及军机处建立时间
康乾盛世的成就与隐患
一、为什么把康乾时代的中国称为盛世
二、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在18 世纪国势达到
  鼎盛的首要原因
三、利弊相因,祸福相倚——盛世光环掩盖下的隐患
四、世界形势剧变:中国与欧洲大国间战略均势即将
  被打破
康乾之际禁南洋案探析
——兼论地方利益对中央决策的影响
乾隆年间侵贪问题研究
《字贯》《一柱楼诗》两案与乾隆查办禁书
清乾隆朝疯汉文字狱探析
乾隆皇帝生母及诞生地考
——从最近公布的一则清宫档案说起
土尔扈特蒙古回归日期续考
满汉文化冲突与融合
清朝皇帝的中国观
清开国时期的国家概念
“统驭天下中国之主”
清朝皇帝对中国疆界的认识和自我约束
“天下一统,华夷一家”
“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也谈满族汉化
宁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误事的清官
——雍正对用人之道的别一种见解
政治冲突与文化隔阂:杨名时案透视
李卫“阴间”说
所谓“君臣万里谈心”
关于杨名时的泄漏密折
且看朱纲如何审案
两种文本系统的杨名时传记
导语
著名清史学者郭成康在清代政治史的各个重要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明清易代、八旗制度、奏折制度、中央决策制度和满汉融合等专题上都有着承上启下的学术贡献。本书就是郭成康主要研究成果的结集。郭成康既能从大处入手梳理脉络,把握大势,亦能从细微处透视大问题,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他的八旗制度研究,是自孟森以来对八旗制度最全面、最系统的研究,他的人物论浸润着可贵的人文关怀,他对明清国家中枢机构的演变有着宏大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他在满汉关系和融合方面多有持平之论,对新清史也展开了积极的对话。本书代表了一代学人对清史的思考、总结和评述。
精彩页
20 世纪80 年代前后,清开国史是清史研究的一个热点。清人从在东北一隅建国,到定鼎燕京,开创一代新王朝,用了不过三十年时间,被后人看成“奇事”。第一组主题为“满洲崛起”的文章,就是试图从满洲角度解释这件“奇事”的合理性,关注点可能更多地放在文化上。
满洲崛起之际,面临强邻逼处、战无虚日的严峻形势。《清初八旗制度》着力探讨清开国帝王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如何汲取并充分发扬满族整体意识、严明法纪、尚武精神以及权利义务相统一,特别是崇实务实的文化传统,以八旗制度凝聚和统辖国人,同化归附的蒙古和汉人,从以分散的族党村寨组织部众,到体察围猎规则编组牛录,到初编四十牛录,到创建八旗制度,再到组建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一路反复探索,备尝艰辛,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遂臻于完备。同时,满洲统治者始终把军队建设置于国事首位,伴随着对外征服战争全方位的展开,八旗兵被锻造成当时中国乃至东亚一支如日后康熙皇帝所谓“战必胜,攻必克,所向无敌”的军队。17 世纪中叶清朝皇帝皇太极去世时,入主中原、统一中国可谓万事俱备,只待良机。
《“土黑勒威勒”考释》考察了已被岁月尘封的清初一种独特的科罚制度。法司在定罪量刑时,把贵族和官员“过误犯事”,如失职、怠惰、元旦大宴迟到、斋戒期间食韭、作证反复、赌博淫乱、隐匿丁口、在家中听讼等合并为一类,一律绳之以法,科罚“土黑勒威勒”。科罚时按世爵高低罚银,世爵愈高,科罚愈重。崇德三年(1638)正月刑部共审理18 宗案件,受到刑罚的23 名有世爵者中,13 人被罚“土黑勒威勒”,可见贵族和官员“过误犯事”之类轻微违法是普遍的、大量的,刑部一概以法绳之,且平日特权愈多、得利愈多者科罚愈重,如此既贯彻了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也体现了“罚重于上”的立法精神。《“土黑勒威勒”考释》一文不止于考察这一司法特例,更重要的是由此而揭示一个处于上升时期、充满生气的民族的思维与行为方式。
《论文馆儒臣及其对清初政治的影响》一文论述努尔哈赤汗位继承人对汉族文明的态度。皇太极即位后,锐意革新,仿明制建立六部,至于六部职官设置及其职掌,并没有全盘照搬《大明会典》,而是坚持从满洲国情出发,借鉴明制,即“参汉酌金,用心筹思,就今日规模,立个《金典》出来”。当改革成为满洲继往开来的时代呼唤时,汉族政治文化无疑有借鉴价值,但皇太极以为“汉文史书,殊多饰辞”,令文馆儒臣只翻译“有关政要者”,用备观览;他并不反对读书,但读书必须“明晰是非,通权达变”,不能胶柱鼓瑟,“拘守篇章”;他一再表示不喜“空言文饰,要取虚誉”,尤其耻于“行不逮言”。皇太极与其父努尔哈赤所处形势有所不同,但二人“凡事莫贵于务实”的思想路线完全一致。
总结清开国史,满洲迅速崛起,究竟靠的是什么?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清入关后第三代皇帝雍正提要钩玄,给出的回答是:“我朝龙兴,混一区宇,惟恃实行与武略耳。”“实行”“武略”,只有两个词、四个字,且“实行”置于“武略”之上,尤其耐人寻味。雍正所谓“实行”,指的是崇实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继之以躬身践履为认知的归宿。“实行”,实际是从哲学的文化的高度对满洲崛起的最大优势和根本经验做了精辟概括。
以上几篇文章从满洲角度彰显了清人发祥岁月的辉煌,《刘兴祚论》一文则把关注点切换到另一历史维度,透过这位自称“汉人金官”的传奇人物在民族危难时刻的人生抉择,揭示满洲“神武开基”黑暗的一面。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前十年,居住在辽东开原的年轻士子刘兴祚流落到了边外的建州女真,努尔哈赤“爱其才,待如子”,并给他起了一个满语名字“爱塔”。1621 年金军占据辽东,爱塔积功至副将,地位仅次于施吾里额驸佟养性、抚西额驸李永芳,成为金国汉官中第三号显赫人物,明廷曾悬“除荆州刺史,给银万两”重赏购求这个民族败类的头颅。
随着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迅速激化,爱塔泯灭已久的民族意识开始苏醒。1621 年七月,镇江汉民与明将毛文龙内外呼应,袭取镇江,捕杀金国游击佟养真等多人,努尔哈赤随即派兵屠杀镇江汉民,幸存的一万二千人全部没为奴隶。以镇江屠城为起点,努尔哈赤对汉人的民族压迫越来越残暴,而辽东汉人反金的敌忾情绪也越来越激烈。五年后,努尔哈赤竟下令屠戮辽东仇金的汉民,绅衿首当其冲,酿成一场时称“杀秀才”的惨绝人寰的浩劫。劫后余生的汉民,被全部强制编为庄屯,分隶八旗,给诸贝勒、大臣为奴。残酷的现实震撼着爱塔的良知,当面临善与恶、是与非、顺与逆的抉择的严峻时刻,他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沉着地寻找机会报效明朝。他屡屡暗中通书时为宁蓟道的袁崇焕,表白自己“心在明朝,寝食不忘”,又将金兵两次入关杀掠的机密情报,遣人密送袁崇焕。1628 年冬,兴祚设计诈死逃出严密防范的金国,投往明廷开镇朝鲜皮岛的东江镇。向崇祯帝承诺五年复辽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对从敌人营垒中倒戈回归的兴祚寄予厚望。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清代政治论稿(精)/当代学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成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71675
开本 16开
页数 58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578
出版时间 2021-08-01
首版时间 2021-08-01
印刷时间 202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880
CIP核字 2021098969
中图分类号 D691
丛书名
印张 3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2: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