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伊甸
内容
内容推荐
因为一个飞行事故,六位宇航员迫降伊甸星,一颗美丽但奇异的星球。在令人困惑的建筑迷宫里,到处有死亡的图景:万人冢,沟渠和井中的尸体,成簇的卵状结构中填满骨骼……《伊甸》是波兰科幻泰斗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却又似曾相识的异星文明。
作者简介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波兰作家、未来学家,1921年生于利沃夫,二战后迁至克拉科夫,展开写作生涯。他的作品涉猎人工智能、控制论、宇宙学、基因工程、博弈论、社会学和进化论,探讨了技术和智能的本质,被翻译成五十种语言,总销量超过四千五百万册。《纽约时报》称他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深邃精神",库尔特·冯内古特、厄休拉·勒古恩、菲利普·迪克、安德烈·斯帕克沃斯基都被他的才华所折服。
目录
《伊甸》无目录
序言
致华语读者
2021年波兰“斯坦尼斯瓦
夫·莱姆年”
暨莱姆诞辰100周年
为什么会有莱姆这样的
人呢?他是20世纪波兰最杰
出的作家之一,甚至也可以
说是最杰出的科幻小说家。
他的文学才华和智慧,以及
他戏剧般的人生,共同铸就
了这位奇才。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爆发残酷地摧折了他的
青春。有着犹太家庭背景的
他,被迫隐姓埋名,改变身
份,做起了焊工。1945年
后,当发现家里已无以为继
的时候,他正式踏上了写作
的道路。在战后的1946年
至1949年间,莱姆发表了
他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曾在
雅盖隆大学学习医学。尽管
没有完成学业,但在与教授
和同学的对话中,莱姆提出
了最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
贯穿在他今后的作品当中:
人与机器的边界在哪里?人
可以“从原子中”构建出来吗
?人工智能时代的道德标准
究竟在哪里?
莱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
代所做的各种预测和直觉判
断已成为当代现实生活的一
部分。然而,他的作品最发
人深省的并非物质与技术层
面的想象,而是道德层面上
的深刻思考:人的创造力能
够达到何种地步?机器权限
的边界在哪里?在一个机器
和人类共同存在的世界里,
道德的标杆将会是怎样?这
些都是我们在当今文明技术
发展的同时要去寻找的答案

莱姆怀着好奇和从容之
心看待未来。作为一名卓越
的未来学家,他能够猜想到
在不久的将来,等待人类的
是什么。这也是他的作品值
得一再回味的原因。许多作
品尽管写作于几十年前,但
在今时今日依然能凸显出它
们的时代前瞻性。
赛熙军
(Wojciech
Zajaczkowski)
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
2021年3月9日于北京
导语
面对身陷绝境的异星生命,伸出援手,就能有所帮助吗?
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之一,以诡谲想象和深邃哲思刻画一个令人毛骨悚然却又似曾相识的异星文明。
莱姆是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被译成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早在70年前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
莱姆100周年诞辰纪念版,波兰驻华大使亲自撰写序言。
书评(媒体评论)
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
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
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
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
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
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
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
的回味和思考。
——刘慈欣
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
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
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
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
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
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
世界。
——吴岩
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
☆智慧、☆博学、☆幽默的
一位。
——安东尼·伯吉斯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
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
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
其右。
——库尔特·冯内古特
相比之下,我们疲惫的
宇宙显得苍白无力。
——《华盛顿邮报》
与阿瑟·克拉克、艾萨克·
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
肩的科幻小说巨人。
——《纽约时报》
精彩页

计算发生了一个错误。他们没有飞出大气层,而是撞了上去。在巨大的爆裂声中,太空船的防护膜鼓起,一头钻进大气层。他们在沙发上感觉到减震器在打滑。正面的显示器着火,熄灭了。炽热的气体压向火箭尖端,一团烟雾罩住了外部摄像头。制动过程不充分,而且也开始得太晚了。烧焦的橡胶臭味充斥着整个控制室。制动的压力让他们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末日到了。但没有人有余力去想。他们甚至无法呼吸。氧气脉动器工作到最后一刻,像给气球打气一般把空气压进他们的身体。
突然,咆哮声停止了。应急灯亮起,每侧六个。驱动器的仪表板上方闪烁起警报信号。配件爆裂,被挤压得如同手风琴的风箱。绝缘废料和有机玻璃碎片沙沙地滑过地板。雷鸣声消失,一阵沉闷的哨声越来越响,席卷一切。
“怎么回事?”医生呻吟着吐出嘴里的橡胶碎片。
“躺着别动!”船长冲他喊道,眼睛死死地盯着最后一块能用的屏幕。
飞船仿佛被攻城槌击中,翻了个跟斗。他们躺在尼龙网里面,像弹奏的琴弦一样震动。突然间,一切都停下来,像一个凝滞在最高点的秋千似的——紧接着是隆隆声响。
为了迎接最后一击而紧绷的肌肉松弛下来。火箭缓缓降落在排气火柱上,喷嘴发出令人安心的嗡嗡声。但是仅仅几分钟之后,舱壁一阵震颤,且震动愈发强烈。肯定是涡轮机轴承松动了。大家面面相觑,没有人说话。他们清楚,一切都取决于转子是否能经受住应变。
控制室突然抖动起来,好似在被一把钢锤激烈地敲打。最后一面屏幕厚厚的凸透镜上开始有裂缝交织,荧光盘熄灭。应急灯的苍白光线从下方亮起,把他们硕大的影子投射到倾斜的舱壁上。轰鸣声逐渐变成怒吼。舱壁下方有什么东西在刮擦,破碎,裂开,发出刺耳的金属响声。船体不停地剧烈颠簸,了无生气。大家蜷缩起身体,屏气凝神。黑暗和混乱笼罩了一切。突然,他们的身体向前射出,撞在长长的尼龙绳上,差点撞到破碎的仪表板,然后又像房问里沉重的钟摆一样,开始小幅度地摇晃……
火箭如同一座崩塌的山体一般倾倒下来。轻微滚动的雷声仿佛来自远方。高高抛起的土块沿着外部装甲滑落。一切都凝滞了。下方的管道嘶嘶作响。有什么东西在令人恐惧地汩汩流动,流速很快,越来越快。水哗哗流淌,混合着震耳欲聋、重复不停的嘶嘶声,宛如液体滴落在灼热的金属片上。
“我们还活着。”化学家说道。周围漆黑一片,看不到一丁点儿东西。他挂在尼龙网上,就像装在一只四角系着绳子的麻袋里。他推断火箭处于侧翻体位。有东西噼啪作响。医生的老旧汽油打火机蹿出苍白的火苗。
“人呢?”船长问。他的尼龙网的一条绳子被扯裂了。他无助地慢慢转过身,徒劳地试图穿过网孔攀住墙壁。
“一。”工程师报数。
“二。”物理学家喊道。
“三。”化学家的声音。
“四。”神经机械学家捂着额头。
“五。”医生是最后一个。
“大家都在,可喜可贺。”船长的声音平静下来。“机器人呢?”
无人应答。
“机器人?”
沉默。打火机烧到了医生的手指,他关了它。一切又陷入黑暗。
“我不是总说,我们人类才是由更好的材料组成的。”医生的声音划破黑暗。
“你们谁有刀子吗?”
“我有……要切断绳索吗?”
“要是不用切就能出来,当然更好。我是做不到。”
“我试试。”
化学家拉扯绳子,他的呼吸变得急促。敲打声,玻璃的嘎啦声。
“我下来了,我的意思是我在舱壁上。”他从黑暗的坑道底部喊道,“医生,点着打火机,我帮你出来。”
“动作快点,汽油快烧完了。”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伊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波兰)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译者 译者:续文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85648
开本 32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1-08-01
首版时间 2021-08-01
印刷时间 202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36
CIP核字 2021010916
中图分类号 I513.45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5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