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讨论的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现象级个案和鲁迅、沈从文、郁达夫、张爱玲、废名、卞之琳等作家的经典作品。试图把文学主体理解为现代性的美学形式,通过形式的审美中介,探究现代审美主体创生的文学秘密,寻找文本内的主体建构与文本外的历史文化的深层关联。本书还讨论了现代文学的文体特征、诗学形式以及叙事结构与传统诗性文化的深层联系、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内在纠葛等议题,最终试图达成对现代作家把握世界的诗学方式的总体探究。
图书 | 文本的内外(现代主体与审美形式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精) |
内容 |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的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现象级个案和鲁迅、沈从文、郁达夫、张爱玲、废名、卞之琳等作家的经典作品。试图把文学主体理解为现代性的美学形式,通过形式的审美中介,探究现代审美主体创生的文学秘密,寻找文本内的主体建构与文本外的历史文化的深层关联。本书还讨论了现代文学的文体特征、诗学形式以及叙事结构与传统诗性文化的深层联系、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内在纠葛等议题,最终试图达成对现代作家把握世界的诗学方式的总体探究。 作者简介 吴晓东,黑龙江省勃利县人,1984年至1994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阳光与苦难》《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记忆的神话》《镜花水月的世界》《从卡夫卡到昆德拉》《文学的诗性之灯》《二十世纪的诗心》《文学性的命运》《临水的纳蕤思》《梦中的彩笔》《废墟的忧伤》《1930年代的沪上文学风景》《如此愉悦、如此忧伤》等。 读者对象 专业研究者、大众读者 宣传语 聚焦中国现代文学的现象级个案与名家经典 探究现代作家把握世界的诗学方式 编辑推荐 如吴晓东教授所言:“赋予文学某种深刻内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文学返归“正常”的今天,我们或许有可能真正地平视文学,思考文学的价值、作用和精神与审美的内质。 吴晓东教授的文学批评,以深入的理论探索与细腻的文本解读见长。书中那些极具思想穿透力和文字感悟力的分析,这让人感觉到,文本自有其强烈的生命力,一遇有缘人,便如逢甘霖,重焕生机,有了穿越时间与空间、直达本心的能力。这应该是独属于文学的魅力,也是独属于文本分析的魅力。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本的内外(现代主体与审美形式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晓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9809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7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1-04-01 |
首版时间 | 2021-04-01 |
印刷时间 | 2021-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64 |
CIP核字 | 2021063011 |
中图分类号 | I206.7 |
丛书名 | |
印张 | 3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