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苑漫步/甘肃当代文学作品精选与研究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全国31个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我已经去过了25个。走的城市多了,也就有了对比,兰州的特点和优点也就逐渐凸显出来。兰州市的地形恰如甘肃省,东西长而南北窄。是古丝绸之路、今亚欧大陆桥必穿之河谷。东接陕、豫,西通青、新,南连川、藏,北上宁、蒙,确是西北枢纽之城。市区在两山之间,山外有山,层峦叠嶂,极尽山河之胜;黄河从市中流过,市分南北,鳞次栉比,可谓风水非凡。这种位置,这般气势,别处少有。

解放初期,兰州两面的山上黄土裸露,只有南面的皋兰山顶孤立着一棵老榆树,虽是一景,却倍显苍凉。后来连它也倒下了,据说是由于被刻满了“到此一游”而死去的。我在一张清代的兰州城图上看到,城墙依山傍水而建,河上浮桥如龙,山上林木茂密。那是纯写实的,既非浪漫主义.更非艺术虚构。可见近代以来生态破坏之严重,森林砍伐之无情。

解放以后,各界市民为了绿化南北两山,年年奋力植树造林。因为无水缺雨,先是挑水背冰,后是电力提灌,换来了满目葱茏。到处是草的垂帘,树的梯田,完全不像黄土高原。朱铬基任总理时曾经前来登山视察,对兰州的绿化给予了支持和赞赏。他是非常重视保护生态平衡的,他在访湘西怀洞庭的诗中,曾写过“熙熙新市人兴旺,濯濯童山意怏然”的句子。建设发展了,但是破坏了林木、山变得光秃,使他大为不快,颇为不满。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是重视以绿化保护自然的。李鸿章在1898年受命查勘黄河工程时,曾将比利时工程师卢法尔的勘河报告上奏,其中说道:“上游各土山……种草片,并多栽树木……树根既能坚土、又复吸水……倘山上不宜种树,亦应种草。”(文见梁启超著《李鸿章传》)这是我见到的提出在黄河水系种草种树的最早主张。如今在兰州的群山已经真正买现丁。

兰州的山峦从有树到无树又到有树,从葱茏到光秃又到变绿,颜色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也记录了人们环保意识的反复与改变以及对于生存哲学的领悟。遭受过风沙与污染之苦的兰州人,更懂得环保的重要。所以才几十年如一日地以拼搏精神绿化两山。

黄河是兰州柔软的腰带,奔腾的血脉,闪亮的凤眼,康乐的源泉。如果没有它穿城而过,兰州将无活力,将无颜色。记得在六十年代初期,每到严冬,黄河就冻得严严实实,常见有人赶着马车从冰上来往。后来,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工业设施密集,上游“黄河小三峡”水电站相继投产,气候变暖等因素,兰州段的黄河发生了四大变化,一是变热了。冬季不再结冰;二是变清了,除非刚下过大雨,河水一直是清凌凌的,黄河在兰州真不应该再叫黄河,因为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它已经不是黄色的了;二是立体了,两岸的高楼大厦,山上的亭台楼阁,河上的座座大桥,纷纷倒影在河中;四是多彩了,过去由于水浑,河中唯黄一色,连天之蓝云之白也入水即逝。如今沿着南北两岸开辟建设了花园式的滨河路,鲜花翠柳掩映,水榭游船不绝,朝可沐清风晨练,暮可望长河落日,看山观城,戏水觅石,散步遛鸟,休闲抒情,四十里黄河风情线上任人饱览。上海的外滩,成都的府城河,长沙的橘子洲,哈尔滨的太阳岛,相比之下都已显得短小。

我曾经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住过两个星期,著名的多瑙河穿城而过,把城市分割为布达和佩斯两个部分。我很羡慕它的河上有八座造型各异的桥梁,不但将布达和佩斯紧密连接在一起,而且构成了壮观的风景。想不到现在的兰州已经在黄河上架起了十座大桥,.像是将南北市区拉得很紧的十双大手。根据规划,还要继续超过布达佩斯多瑙河上的数字。作为兰州的居民,黄河的子孙,无不感到欢欣。

兰州这一道河谷盆地,有人说是藏龙卧虎之地,这在今天也许是对的。但是在过去,我以为称它为穿龙过虎之地更为合适。因为那时它只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大驿站,过路者众,定居者寡。历史上,数不清的文臣武将、戍卒信使、商贾行旅、诗人高僧、贬官流犯都在此留下过行踪。

P4-5

后记

当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张水华编辑在微信上告诉我,书开始进入出版流程的时候,我的心情并没有轻松。相反,惶恐与不安随之而来,就像丑媳妇最终要见公婆一样,《文苑漫步》最终要接受读者的检验和批评。我知道,就评析这一块,它有许多不成熟和稚嫩的地方。但就像一个呱呱坠地的孩子,它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

本书的孕育构思又何尝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本丛书的发起人王源教授指引分解丛书的具体工作以后,到本书的最终定稿出版,整整3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最大的问题是散文和戏剧作品的收录,由于本人对甘肃当代散文领域的视野不够开阔,加之散文佳作更新不断,所以本书肯定会和÷些佳作失之交臂;戏剧作品由于篇幅有限,也不得不将有些作品痛惜舍去。而收录的作品几乎篇篇来之不易,当我奔波于市区各个书店的时候,很多作品与书店无缘,最终在省图书馆一个静静的角落看到它们时,我欣喜若狂;有的作品则不得不来源于网络和作家博客。在这个寻觅的过程中,我无言地呼喊:有没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安放甘肃的本土文学,让读者随处可见。同时,也坚定了我的信念:不管有多难,这本书必须得有,我没有足够强大的能量让所有人看到甘肃当代文学。但至少,在我的课堂,我会让我的学生了解知道甘肃当代有文学,而且还有许多优秀的散文和戏剧。

后来,由于出版的需要,当我忐忑不安拨通书中所录作家的电话时,我没有想到,他们虽与我从未谋面,但都热情地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帮助,他们不辞辛苦,不远万里给我邮来一切所需资料。卑微如我,无名如我,却能受到他们大力的支持和信任,让我深深地感动。在这里,我只能以自己渺小的工作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谢意。

同时,借此机会,我要感谢我亦师亦友的同事王源教授和叶淑媛副教授,如果没有她们对我无私的帮助和一再的鼓励,我没有勇气也没有信心完成本书的一切工作;我也感谢学校的相关部门领导和同事对我工作的支持;当然要感谢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张水华编辑和为本书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工作者;在此向所有人一一致谢。最后,我要说的是我的家人,他们是我所有工作的强大后盾和力量,对于他们,我只有报答,只有不断的努力工作。

当然,本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难免的,真诚期待读者们的批评指正。

金生翠

2016年12月于兰州雁滩

目录

散文篇

 高平的散文

 兰州:挟山跨河之城

 [评析]

 雷达的散文

 黄河远上

 皋兰夜语

 [评析]

 柏原的散文

 陇东高原的麦子

 [评析]

 雒青之的散文

 也说王道士

 菊花里的刀光

 [评析]

 李城的散文

 越过一百零八条河流

 [评析]

 冯岩的散文

 小城之恋

 [评析]

 王若冰的散文

 尕海听歌

 道士塔前

 [评析]

 铁穆尔的散文

 星光下的乌拉金

 狼啸苍天

 [评析]

 杨永康的散文

 安安静静许多年

 乌鸦

 [评析]

 马步升的散文

 激情燃烧的碎片

 绝地之音

 [评析]

 雪潇的散文

 父亲的遗像

 [评析]

 叶舟的散文

 半个兰州城

 [评析]

 钟翔的散文

 乡村里的路

 水磨坊

 [评析]

 杨光祖的散文

 通渭小曲里永生的爷爷

 把房门关紧,别让风吹开

 [评析]

 王琰的散文

 格桑梅朵(节选)

 兰州羊皮筏子

 [评析]

 叶梓的散文

 麦积山石窟笔记(上)

 [评析]

 武国荣的散文

 惊奇陇东

 [评析]

 王小忠的散文

 月光下的郎木寺

 [评析]

戏剧篇

 集体创作

 丝路花雨

 [评析]

 枫洛池(节选)

 [评析]

 曹锐的作品

 官鹅情歌(节选)

 [评析]

 张明、杨晓文的作品

 兰州老街(节选)

 [评析]

 李维平、王元平的作品

 天下第一桥(节选)

 [评析]

后记

序言

亲爱的读者,在你打开这本书时,你是怀着怎样的疑问和期待呢?

其实,在编著这本书之前,甘肃当代文坛的诸种创作概况,对我而言,几乎是一片空白。就像一位在路上的旅行者,行色匆匆的我总是把目光定在了渺茫遥远的前方,而忽视了路边让我驻足、让人迷醉的一花一草。我从未想过在生我养我的这片黄土地,竟然有那么一大片我未曾涉足的文苑天地,直到有一天,我读到高平、雷达、杨永康、杨光祖、马步升等作家的散文,那一刻,深藏于作为黄土地人的内心深处的诸种记忆通通开启:童年、哀思、黄河、铁桥、忧伤、欢乐、筏子客、麦地、窑洞、土炕……那一刻,我才发现,我努力寻找的风景不在远方,竟然就在他们的文学里;我曾经丢失的记忆就活在他们鲜活的方块字里,那一刻,我泪流满面,既有对自己无知的惭愧和惶恐,又有作为甘肃人为本土文学的骄傲和自豪。

接下来,便是一场与甘肃当代文学的长长的约会。

甘肃素有“戏剧大省”之美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多部优秀剧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树立了甘肃人自己的戏剧品牌;而甘肃当代散文更是后起之秀,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佳作不断,在全国散文界一经发表便独领风骚,这是时代对甘肃当代文学的特别赐予。近年来,也有不少编者著书立作出版了大量关于散文、戏剧的优秀力作,但是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却有了丝丝的缺憾和痛楚:美文推陈不断,评析更新有限。少有著作对所选佳作进行独到、恰当的评析,有的选文只是精选了作家的某篇作品,连最基本的作家及其他作品的介绍都是缺失的,这样的阅读对读者而言是一知半解的。甘肃当代作家不比中国现当代文坛的大家,如鲁迅、冰心等这些作家对普通读者而言耳熟能详,而甘肃当代作家对许多读者而言是陌生的,所以读者所要阅读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还需要相关的其他资料佐证,以加深读者对作家、作品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阅读是一种“心游万仞”的漫步,但漫步是有前提的,它不仅仅是与读者的单线对话交流,也是一种“蛛网式”的作者与读者、读者与文本、读者与读者的心灵对话。本书的编写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将重点放在作品的阅读与评析上,而且为了尽可能地呈现作家的独特风格,有些作家的作品选录两篇,通过两篇风格不同的散文佳作对比让读者感受同一作家的不同创作特色。为此,我们特别设置了“作者简介”“文本”“评析”“扩展性阅读”四个栏目,它们之间互为补充,不求面面俱到,只为启发读者之灵感,以促进读者解读原著要义为宗旨。

“读与评”的结合是本书的最大特点,“阅读”是一种自由心灵漫步,它是天马行空的,如同飘舞的风筝;而“评析”则是心灵漫步的着眼点,它是有迹可循的,如系着风筝的那根线绳,是对阅读不断回归作品的反拨;读与评的结合就是让读者、作者与编者开启一场“我读故我在”的文苑漫步之旅。当然,“阅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而本书的“评析”目的正是在此,旨在抛砖引玉,让更多的读者和朋友关注甘肃当代散文和戏剧,从而阅读更多的甘肃当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并进而了解甘肃,热爱甘肃,走进甘肃!

深深感谢我的故土,感谢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不忘初心、默默无闻地执着于文学梦想的创作者,没有他们心灵的抒写、灵魂的歌唱,就没有本书的孕育与完成。请允许我用此卷不成熟的评析,满怀激情地作为心灵之礼,敬献给我的师辈们,我的亲人,我的大地!

金生翠

2016年6月于兰州雁滩

内容推荐

由金生翠编著的《文苑漫步/甘肃当代文学作品精选与研究丛书》主要精选甘肃当代散文和戏剧的部分代表作品,旨在将文学原著、阅读欣赏和理论评析三者动态结合,建构融作者、读者和评析者为一体的多维阅读平台,让读者在文苑漫步中欣赏、了解甘肃当代散文和戏剧的原貌,品味作品的艺术风格,认识甘肃当代散文和戏剧的文学史价值意义。同时,本书也将评析者对作品的独特感悟及作品所渗透的艺术奥秘进行理论性的深度探讨和感性化的梳理,体现评析者对作品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批评观点。

编辑推荐

由金生翠编著的《文苑漫步/甘肃当代文学作品精选与研究丛书》一方面可以让广大读者了解甘肃当代散文和戏剧的创作概况,了解甘肃作家一直在默默书写,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另一方面,通过作品的学习和阅读让甘肃的学生和读者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也希望更多的读者通过阅读作品关注甘肃,走进甘肃,建设甘肃。

本书对每一篇作品都特意设置了“作者简介”、“个性点评”、“延伸阅读”三个元素。“作者简介”主要介绍作者的主要作品及创作情况;“个性点评”则是编者对每篇文章的个人化视角的点评;“延伸阅读”则是对该作家和作品风有力的提示性阅读,可以让读者进一步感受甘肃作家独特的人魅力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苑漫步/甘肃当代文学作品精选与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生翠编
译者
编者 金生翠
绘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045629
开本 16开
页数 2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7-04-01
首版时间 2017-04-01
印刷时间 201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7060300
中图分类号 I217.61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0: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