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学术与治事--陈建学蔀通辨及其经世思想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该著全面地爬梳了历代所存文献,对陈建之生平事迹做了尽可能详细的考论,重点分析了陈建的学问旨趣及思想脉络,围绕着《学蔀通辨》《治安要议》《皇明通纪》三部书的大要,以明清之际的相关评论及近人的研究为基础,对陈建的思想做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书中对《学蔀通辨》所及朱陆“早晚异同”论、陆王“阳儒阴禅”论等核心话题,结合着朱陆之辨的历史线索与相关评述,做了进一步的探索,提出了自己的新见。对于陈建作为一介布衣,披褐怀玉,心忧国是,著《治安要议》,就宗藩、赏功、取士、任官、制兵、备边御戎等国家大事,发为议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就其经世思想的特点和意义做了具体的分析,言前人所未发,颇有创获。 作者简介 柳向忠,1977年生,宁夏同心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副教授,曾任职于河海大学、宁夏区委党校,现供职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主要从事宋明理学思想研究,主持了相关内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著述有《大家精要·吕坤》,发表了相关内容论文十数篇。 目录 绪论 一、陈建生平、著述 二、陈建思想之相关研究 三、陈建学脉略述 四、本书论题范域之界定 五、本书旨趣和结构 第一章 有史之争:陈建与“朱陆异同” 第一节 朱、陆“早晚异同”说之缘起 第二节 陈建的朱、陆“早同晚异”说 第三节 附论 第二章 有史之辨:陈建与“异端之辨” 第一节 陆、王“释老”之辨 第二节 陈建与“儒释之辨” 第三节 附论 第三章 朱学后劲:陈建理学及其《通辨》之衡定 第一节 陈建与明代前期理学 第二节 陈建的理学观 第三节 《学蔀通辨》之衡定 第四章 期成实务:陈建的经世思想 第一节 陈建的经世学脉略论 第二节 陈建的社会改革思想 第三节 陈建经世思想之衡定 结语 陈建的学术与治事 附录 陈建传 《学蔀通辨》序 《皇明通纪》序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学术与治事--陈建学蔀通辨及其经世思想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柳向忠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414195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9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16 |
| 出版时间 | 2021-07-01 |
| 首版时间 | 2021-07-01 |
| 印刷时间 | 2021-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73 |
| CIP核字 | 2021107993 |
| 中图分类号 | B248.9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陕西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