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破才子心(绝世才情背后的不羁灵魂)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深入解读了历史天空中的一些才子,揭开他们光鲜的面纱,深入他们的心灵深处。其目的是通过对才子的身世、遭际、作品等途径,以现代人的眼光,间或还利用古老的佛教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方式方法,来破解才子的心灵,分析他们的性情、特质、优点、弱点,揭示他们有才而不见用的内外因素,从而使有缘阅读本书的现代才子们,有所感悟、有所启迪、有所警醒、有所借鉴,从而在这个喧嚣而复杂的世界,能够实现自己、成就自己、安顿自己,不负这个时代,不负自己的才华。同时,在品读才子的时候,我们还可领略到到才子们的旷代才情和绝世风姿。

内容推荐

才子,一个万千宠爱在一身的词,一个意气扬扬甚至有些旖旎的词。因为这个词总是和“佳人”并举,往往令人想起唐伯虎点秋香,想起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本书对历史天空中的一些才子比如姜夔、汤显祖、龚自珍、纳兰容若、蒲松龄、晏几道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将才子们的高蹈之志、沧浪之怀、绮丽之情、狂狷之气、幽愤之慨呈现于纸上。揭开才子们光鲜的面纱,深入才子们的心灵深处,我们无奈地发现,他们大都才命相妨、万恨沉埋、备受熬煎;他们大都无法实现自己,功名,情感,抱负,虚负凌云万丈才;他们的一生,大都是缺憾不尽意的一生、心灵无处安顿的一生。

本书分析深透,文字典雅流丽,可以长留枕边。在领略到才子们的旷代才情和绝世风姿的同时,还能使现代的才子们有所感悟、有所警醒、有所借鉴,从而在这个喧嚣而复杂的世界,放下自我,贴地听音,实现自己,安顿自己,不负这个时代,不负自己的才情。

目录

来何汹涌去缠绵:龚定庵之怨箫狂剑

寒月悲笳:纳兰容若之黯然销魂

深心何寄:蒲松龄之妖狐魅影

宛转三生:汤显祖之尘情戏梦

冷香幽梦:姜白石之一世情禅

一生痴绝:晏小山之幻电梦尘

瘴风疠雾:秦七黄九之贬路心程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之锦瑟无端

痛苦与超越:陶渊明之归去来兮

跋·放下自己贴地听音

试读章节

在其中进士的廷试对策中,他仿王安石的上皇帝万言书,洋洋洒洒,胪举时事、政教、用人、治边等,宏论滔滔,语惊四座。那些颟顸官僚们最怕的是王安石式的变法狂人,有朝一日让你这小子掌了朝纲,岂非要闹得鸡飞狗跳?“卒以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也就是说,找了个书法不中规矩的借口,压低他的名次,使他进不了鼎甲、二甲之列,断绝了他的翰林之路,只授予他一个知县的官职。龚自珍气得不接受这个任命,实际上也就断绝了他的前程,自此仕途偃蹇,沦沉下僚,在礼部主事(从六品,勉强副地级)这个清闲无聊的位子封了顶。

四十七岁那年,也就是1839年,不知是因为主张武力抵御外侮受到主和派穆彰阿的排挤迫害,还是因为传说中的“丁香花案”恋情,还是因为“料无富贵逼人来”,龚自珍辞官离京,连家眷都没有带,一路南奔,并在五十岁那年暴卒于丹阳书院。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携名妓,游名山,访名僧,创作了《己亥杂诗》三百零十五首,抒发一生人事、交游、理想、遭际,以及难以言说的苦痛与深情,如同一部宏大的交响乐,既有撼人心肺的管乐轰鸣,又有暗夜流水般的深幽缠绵。《己亥杂诗》是他个人创作生涯的巅峰,同时也是近代文学史上最灿烂的瑰宝。

是真名士自风流。龚自珍虽矮小瘦削,但内心的强悍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虽屡试遭挫,但睥睨天下,绝无自卑。“但开风气不为师”,“本无一子是吾师”,这样目无今古、仰天俯地的话,只有他敢道出来;“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侠子”,龚自珍一生虽然没有做到大官,但举世滔滔能入他法眼的人屈指可数,交游尽是围士,如林则徐、魏源、阮元、刘逢禄、王念孙父子等;他名满天下,粉丝众多,特别的自负、自信、自重;他身为六品闲曹,即使在贵为封疆大吏林则徐面前,放言你有“横海拜将军”之雄姿,我也有“阴符三百字”之韬略可与匹敌,一点都不肯自贬身价;他不善治产业,款宾待朋,兼喝花酒,有钱随手而尽,家里经常面临断粮的窘境;他酷爱赌博,基本上是一赌就输;他精通佛学,屡下决心回狂向禅,但又余习难尽,幽情丽想纠结于心,对美女缺乏免疫力,情事绯闻不断。当然,作为名土的龚自珍,如果仅如此,也就是个名士而已。他比较不一般的是,始终以天下为己任,且邃目如电,较早地看到了清王朝这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同时,他对江山社稷的现状和前途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很多改良建议。可惜,颟顸的帝国并没有把龚自珍的呼吁放在眼里,致使他一生心意难平,扼腕到断。

龚自珍的睨视群伦,狂傲任性,读来真让人忍俊不禁。他嘲笑自己贵为礼部尚书的叔叔龚守正文理不通;对自己的父亲龚丽正略微嘴下留情,也就说是“半通”而已。不过,他对自己真心服膺的人,却是万分客气,比如他推重今文经学大师宋翔凤,“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可见,他不是瞎狂,他的狂,是有他的尺度的。

龚自珍中进士那年,考官是王植。阅卷时,他认为该考生立论怪异,边读边笑。另一考官温平叔过来检看考卷,说:这一定是龚定庵的卷子,他爱骂人,如不让他中,他一定要骂你,还是勿招勿惹,放他一马。王植暗忖,此公狂名天下,被他骂滋味一定不好受,所以干脆圈中他,做个顺水人情。放榜后,人问龚自珍房师是哪位。龚自珍一哂:“稀奇,原来是那无名小卒王植!”王植听后,不由得苦笑:不让你中,你要骂;让你中,你还是要骂,你到底要怎样?

古代读书人,对点翰林很看重。龚自珍也不例外,他的学问和才气,十个翰林也抵不过他一个,这在当时,也不会有太多的人否认。可把持朝政的大佬们就是不让他入翰林。这使龚自珍无法不耿耿于怀。一次,他去叔叔龚守正家里串门,刚好碰到新点的翰林来龚府拜访。龚守正问他们都在忙些什么,他们回答忙着练字。龚守正夸他们练字好,并说字一流,则取功名如探囊取物。被考官以楷不中式为由降为三甲翰林无份的龚自珍,不由得狂性大发,在隔壁冷笑道:翰林学问,不过如此!这使叔叔感到好没面子,为此还闹翻了脸。龚自珍回去后,索性让自己的女儿、媳妇、小妾、婢女都去练书法,而且都练馆阁体。平日,若有人说翰林学问好,他便嗤之以鼻:我家女流之辈,都可以入翰林!

人说,自古才命两相妨。我们说,龚自珍的名士气,是逼出来的。当时的时局,隐然有江河日下之象,但朝廷中枢却是暮气重重,颟顸之辈把持要津,得过且过。他们做惯了奴才,龚自珍的有才而狂,发扬踔厉,他们看不惯;龚自珍的深邃之语、惊世之策,他们看不懂,并视之为异端,嘲笑,打压,封堵。我看,龚自珍的狂和傲,百分之八十是给逼出来的。他那样的奇才、那样的眼界、那样的洞察力、那样的不可遏制的用世之心,就这样被生生扼杀,我们说他不狂则怪。能读本文的朋友,定会记得中学课本中的《病梅馆记》,定会对龚自珍对压抑、戕害、扭曲人才的痛恨印象深刻。

据说龚自珍的儿子龚橙的狂,比老子更胜一筹。文献载他读龚自珍的文集,身边要放丽样东西,一是老爹的神主牌,一是一根小木棒,读到自己不以为然的地方,便用小木棒敲打神主牌,并呵斥之:老鬼,你又错了。龚橙做了一件遗臭万年的事,那就是引八同联军入圆明园。恭王奕诉斥他:“龚橙世受同恩,奈何为虎添翼耶?”哪知龚橙厉声回敬:“吾父不得官翰林,吾贫至糊口于外人,吾家何受恩之有?”据说恭王听后,瞠曰望天,不能语。我们想,当时的恭王,除了痛恨龚橙可耻无行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想法?他清延那样对待龚自珍,是不是公平呢?是不是明智呢?

……

P6-8

序言

才子总缘杯酒误

才子,是中国历史一个特殊的群体。我的家乡江西。就是一个特别爱出才子的地方。我自小就听过不少才子的故事,比如解缙如何如何与地主老财比对子拼机智等。所以一直以来也就比较关注才子,关注才子的作品、才子的遭际、才子的命运。结果发现,才子们并不总如人们想象或者根本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过得好。

才子,一个万千宠爱在一身的词,一个意气扬扬甚至有些旖旎的词。因为这个词总是和“佳人”并举,往往令人想起唐伯虎点秋香,想起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们总是能从戏曲、《拍案惊奇》类的话本小说中读到很多佳话:才子佳人一见钟情,后花园私订终身,然后横遭拆散。佳人以私房钱资助,才子进京赶考,三场得中。皇上钦点状元,御街走马,琼林赴宴,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以为,文艺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缺憾者的白日梦,其功能基本上是心理补偿。才子佳人式的美丽圆满,基本上是缺憾的阶层、缺憾的人们顺着他们的逻辑补圆的,或者说是惜才怜才的局外者设计的,是他们希望这样,而不是事实就是这样。就拿唐伯虎来说,表面上看他放浪不羁,花酒风流,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逍遥极了。其实大家并不一定都知道,那是他人生落寞至极的荒唐之举。真正的唐伯虎,少年轻取解元,但不幸被科场弊案牵累,一辈子无法更上层楼,只好流落里巷,纵情诗酒丹青。如果不是这样,他如何去直面那扑面而来的青白冷眼?如何去浇融心中铁一般的块垒?如何去消解那泼天抹地般的无边痛苦?

《读破才子心》一书,对历史天空中的一些才子比如姜夔、汤显祖、龚自珍、纳兰容若、蒲松龄、晏几道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开才子们光鲜亮丽的面纱,深入才子们的心灵世界,我们无奈地发现,他们大都落魄尴尬、万恨沉埋、备受熬煎;他们大都无法实现自己,功名,情感,抱负,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们的心,随着他们的身,湘云楚水,无所依凭;他们的一生,大都是才命两相妨的一生、缺憾不尽意的一生、心灵无处安顿的一生。

按道理上说,按一般的想法,才子有才,国家和社会应该重用他们,让他们人尽其才,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呀。为什么会这样呀?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归因:万恶的封建社会,万恶的科举制度,小人当道,妒贤嫉能,黄钟委弃,瓦釜雷鸣。当然,这种情况是有的,但也不是绝对的都是如此。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从古到今,很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被认为有才的人,他们在时代的推崇下,在人们的交口赞誉中,大都具有自负、清高、狂放、敏锐、易感、真挚、深情、要面子、欠圆融、抗压能力弱、自我管控能力差等特点。他们个性鲜明,头角峥嵘,魅力十足,毛病也是不少;他们大都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自视甚高,舍我其谁,为君谈笑净胡沙,视功名事业如囊中物;他们往往理想主义,向往香草美人、风俗真淳的理想世界,眼里容不得沙子。而真正的现实,则是如此复杂,就拿官场生态来说,并不像才子们表面上看到的雍容揖穆礼貌多端忠孝节义一应俱全,而是假到真时真易假虚虚实实勘不透,这个生态,根本不适合才子们的生存,但要命的是,才子们要实现自己,又无法绕过这个生态,所以,他们有如小兔子误闯丛林,在里面左右支绌、进退失据,有的甚至踢到铁板,不得其门而入,从而忧苦万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才子薄命,不完全是外在的因素,而是才子所具备的一些特质,不管是优点也好,缺点也好,总是和那个生态格格不入。

我以为,人生的幸福,在于基本的衣食问题解决之后,其心灵是否能够得到安顿。有的主要安住于事业,有的主要安住于家庭,有的则安住于对艺术的追求,有的则安住于宗教信仰。才子的心,一是高,才高,志高,眼高;二是大,抱负大,脾气大;三是多,欲多,情多,思量多。一高二大三多,遭遇到的却是所求无法得到、抱负无由施展、价值无法实现。一颗炽热的心,悬在半空,晾在风中,不得燃烧,无法安住,以现代的幸福指数来说,真的还不如一般的草民。草民们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不羡富贵不羡仙,简单而充实,自足而快乐。

所以,生为才子,身为才子,是一件快意的事情,但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读破才子心》与拙作《安顿此心》立意一脉相承,目的是通过对才子的身世、遭际、作品等途径,以现代人的眼光,间或还利用古老的佛教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方式方法,来破解才子的心灵,分析他们的性情、特质、优点、弱点,揭示他们有才而不见用的内外因素,从而使有缘阅读本书的现代才子们,有所感悟、有所启迪、有所警醒、有所借鉴,从而在这个喧嚣而复杂的世界,能够实现自己、成就自己、安顿自己,不负这个时代,不负自己的才华。同时,在品读才子的时候,我们还可领略到到才子们的旷代才情和绝世风姿。

“才子总缘杯酒误,英雄长向棋盘闹”。这个“杯酒误”,是一个象征,一个隐喻,隐喻才子的疏狂率性、才子的深挚多情、才子的节操风骨、才子激昂自负。才子们有太多的不肯不屑或不愿:不肯折衷就范,不屑曲意承欢,不愿与世俯仰。才子们,一如纳兰容若所描绘的那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他们不见容于他们所处的世界,一如别处的雪花。才子,总是令人叹惋。

如果你是才子,请多多关注古代的那些才子。

如果你是才子,愿你过得比古代的才子们好。

是为自序。

后记

跋:放下自己 贴地听音

文/德噶·泽仁卓嘎

写下这个标题的瞬间,我开始蹈入茫然。应日月经天兄之约为《读破才子心》写点感性文字,而我的解读与陋见,能否承受得起这样的抬爱?

我们置身的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既便是神秘辽远的青藏高原,亦不能幸免,在铺天盖地的物质膨胀中,人们渐渐失去精神的故园。每个人都是尘埃之上的过客,在故园渐失的落日余晖中,我们返顾自身,力求在读写中找到一个抵达的点,然后荡漾开去,直至通达,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所以,当日月兄告知他将要出书的消息时,我由衷地为他打破了一道瓶颈而高兴,也非常感佩他的定力和静气,能于喧闹的软红尘里掌灯夜读,深入才子内心,将才子们的高蹈之志、沧浪之怀、绮丽之情、狂狷之气、幽愤之慨抽丝剥茧,同时注入自己的心意情思和人文关怀,将远年的陈事酿成一杯醇香的文字美酒,确实是难得之至。破解才子心灵,警醒当下人生,该是《读破才子心》的一个立意点吧,日月兄以才情纵横之笔,行慈悲度世之怀,真是善莫大焉。

才子,一个绮丽而又浸润着悲情的词,中国文人的悲喜,他们演绎得最为彻底,在日月兄关注的才子中,几乎没有一个获得现世安稳。“学而优则仕”是古代读书人的当然之途,而科举又是他们的唯一出路,才子们大都率性,读书问政不肯中规中矩,这条路,总是走的跌跌撞撞。即便是走上仕途,但他们坚持真实,不谙或不屑名利场中的游戏规则,只能处于边缘状态,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挣扎。天子似乎都有定见,将社稷子民托付给浪漫的才子,有点玄。才子,好像更多情况下只是怡情的工具,像李白,写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愉悦龙颜君心没有问题,而那令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放荡不羁,却不像是治国安邦的底子。

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导致才子的精神分裂。就说纳兰,论地位,他是御前二品侍卫;论才华,“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语);论品性,他肯为朋友两胁插刀,对所爱的人用情至深。按理来说,他是文人艳羡的对象,可是,他内心的痛苦和折磨,却是那样令人难以想象,他在给顾贞观的信中写道:“恒抱影于林泉,遂忘情于轩冕,是吾愿也,然而不敢必也。悠悠此心,唯子知之。”如同娜拉走出玩偶之家后将去往何处一样,才子的命运不是偶然,而是大的历史背景和才子们个性禀赋的冲突下,一个特殊群体的悲剧。

命途多舛,李广难封,才子们无奈之余,有的寄意文字,有的移情山水,有的则牢骚满腹,有的甚至流连章台柳巷。北宋才子柳永就公然嚷嚷要“奉旨填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但他是不情愿的,不羁的后面更多的是无奈。曾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字,文中提及宋朝文人很少有不狎妓的,很多宋词是才子写给妓女的情书。莞尔之余不禁怆然,妓女和才子,前者遭轻贱,后者受冷遇,同是沦落天涯,有同样的身世之感。“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才子们因失意而演绎出了无数香艳故事,恐怕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耐人寻味的一道风景了。

才子们张扬个性,激扬文字,做什么都不顺利,看什么都不顺眼,何至于此?正如日月兄在分析的那样:“他们大都具有自负、清高、狂放、敏锐、易感、真挚、深情、要面子、欠圆融、抗压能力弱、自我管控能力差等特点”。才子们总是高标自我,放大外界的攻击,绝少放下自己,贴地听音。因为不肯放下,才子们无法做到纯粹。无法纯粹就摆脱不了痛苦煎熬,例如龚自珍,他的《又忏心》只要默念二遍,就可以读出一眼的泪光。“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复中霄”,白天想的是经世致用,夜晚着魔的是参禅悟道,这一句道尽他的矛盾和彷徨,尽则未尽,了犹未了,“两样销魂味”,两样不销魂。《已亥杂诗》写于弃官路上,从中仍然可以看到几许回望和依恋。忏心要亲手撕破自己,不是那么容易,因而才子们很难自我救赎。苏轼在晚年说了一句:“我被聪明误一生”,算是忏心吧,他也许悟出了一个理,世间万物都是双刃剑,即使是聪明才智,也不例外。人间真味是清欢,读苏轼,总有一种走出自己,看透世情后的平静,只是如此通透的才子实在不多。

就我的感觉,日月兄在书中对姜夔和龚自珍投入了特别的情感:“姜词,写恋情、伤沦落、咏物华、忆旧游,高华而又萧索、清空而又醇雅、跌宕而又峭拔、幽邃而又缠绵,一旦陷入,无以自拔,不觉便到磨蹭到子夜”,“读一读龚自珍,会让人痛快淋漓,但又让人唏嘘不已。”缘于对音乐和文学的热爱,我也喜欢读姜夔。“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他的文字,蕴涵了一种别样的音韵,仿佛空谷里的跫音击打着心扉,又似瑶琴抚松,湘水飘逸,给人无限的美感。而龚自珍,这个近代史上早醒的人,狂来说剑,怨去吹箫,是真名士自风流,百年之后透过文字仍然可清晰地触摸到他不羁的灵魂。《读破才子心》一共写到10位才子,朦胧纤细李商隐、瑰丽深情汤显祖、婉约清狂晏几道、白日做梦蒲松龄、哀感顽艳纳兰性德……,这本书立意良苦,分析深透,抵达到位,文字光昌流丽,精雅华美,读来令人齿颊生香,思之令人百转千回,绝对可以长留枕边,伴君悠悠入梦,梦入唐宋烟水,领略才子风花倜傥。

受《读破才子心》的感染,我有一种强烈的抵达之愿。书中的才子们业已作古,我们只能于故纸堆里悲欣交集,为他们深深浅浅地嗟叹。但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在欲望横流的当下,确实要学会放下自己,贴地听音,观心、忏心、净心、安心,努力抵达心灵的安住之境,获得生命的和谐圆满。衷心地祝愿日月兄和这本书的读者,包括我,在实现真正的自我救赎、体验幸福的路上,能够走得更远。

在文字里相遇,是一种缘份。这可作两层意思讲:日月兄往事越千年,读破才子心,我固执地相信,才子们灵台有知,一定会涕零而歌:千百年后,还有人在永夜感受他们曾经鲜活的至情至性;另一层意思是,我和日月兄一在藏地一在江南,相识于茫茫网络,的确是缘分不浅。他让网友来写读后感,免去了许多直观的印象,这种文字的交流绝对是纯粹。我血脉中流淌着藏文化基因,却也衷情博大精深的汉文化,这些才子们是我心仪已久的,日月兄希望我以藏族女子的视角来写点感性文字,但毕竟才疏学浅,拉拉杂杂写了这些,是否读懂不得而知,日月兄,不见怪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破才子心(绝世才情背后的不羁灵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廖晓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27759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29
15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