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 | 北京的春节 |
| 内容 | 商品特色
内容简介 何大齐的北京风俗画系列在《北京晚报》连载多年,口碑良好,深受大家欢迎。《北京的春节》聚焦老北京的春节习俗,以此串起许多中国传统民俗与生活记忆,做花灯、吃糖瓜、抖空竹、放花炮、撒灯花、摇元宵……从腊月初八的腊八节,到正月二月二的农历新年后,还原了一个又一个被现代生活节奏所忽略和抛弃的生活细节与情意,有浓浓的年味,亦有沉沉的古意和乡愁。书中文字以人称写就,绘图富于生活和烟火气息,由何大齐一家三代共同完成,设计由设计师何浩操刀,封面题签由何大齐的孙子何墨尘执笔,书画文相得益彰,传统味道与现代情感融为一炉。 作者简介 何大齐,1940 年生于北京,1964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北京市特级教师,在绘画、书法、民俗学、文字学等领域各有建树。近年出版的书籍有《老北京民俗风情画》《燕京往事》《〈骆驼祥子〉何大齐插图.注释本》《〈茶馆〉何大齐插图本》《〈民国北京城〉烟袋斜街旧影图卷》《万有汉字》等。曾获第四届胡楚南教学成果奖、第五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卓越贡献人物奖。 精彩书摘 “去年春节、元宵节遇上了疫情,一切集会庆祝活动都停止了,这可能是历史上为安静的春节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往昔有如梦幻间’,千年的民风民俗可有一时的暂停,但也必将有更兴盛的传承到来。” “小的时候,特别盼着过年。新年到来,家里家外到处都是欢乐喜庆的气氛,有隆重的祭祖仪式,有丰盛的年夜饭,有拜年时友团聚的愉悦热闹,有长辈给的压岁钱,还可以逛厂甸庙会,买到各种各样的玩具,风筝、空竹、风车等等,还能放鞭炮,看花灯。总之,那真是由着性子玩啊、吃啊,真是一年快乐的时光。” “大糖葫芦是孩子们的爱,选一串的扛回家,心里那份快乐就别提了,现在一想起来,那场面、那心情还好像就在眼前。如今的孩子们见不着大糖葫芦了,只知道市和街边卖的冰糖葫芦,从爷爷奶奶口中像听故事一样,了解一点儿往日风情。时过境迁,这是无法挽留的。” “想起小时候,我们把从厂甸买回来的风车绑在树上,或者绑在房檐底下,风车迎着西北吹来的风,昼夜哗哗作响,这声音,隐隐还在耳畔回响。童年的春节,童年的风车,永远在心中不能忘怀。”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北京的春节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何大齐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绘画:何大齐 |
| 出版社 | 北京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0160734 |
| 开本 | 12开 |
| 页数 | 66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50 |
| 出版时间 | 2020-02-01 |
| 首版时间 | 2021-02-01 |
| 印刷时间 | 2021-0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778 |
| CIP核字 | 2020229165 |
| 中图分类号 | K892.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6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90 |
| 宽 | 272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