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讲述武昌历史的简明视觉读本,它以城市景观为切入口,以“古老””砖瓦”“变革”“新景”为线索,挖掘出这座古城自宋明以来,特别是近代时期,在历史变迁中发生的种种故事。
作为城市史研究新生代学者,作者多次深入武昌旧城的大街小巷,拍摄了大量一手影像,并遍寻海内外馆藏,钩沉稀见老照片百余幅,生动重现了古城历史风貌的隐秘细节。
消失的楚王府,武昌的老城门,屡毁屡建的黄鹤楼,武昌起义中的谘议局,历经坎坷的长江大桥……翻阅这部古城的干年兴衰史,我们将对现实、对未来有更深度的感悟与思考。
图书 | 城象(武昌的历史景观变迁)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讲述武昌历史的简明视觉读本,它以城市景观为切入口,以“古老””砖瓦”“变革”“新景”为线索,挖掘出这座古城自宋明以来,特别是近代时期,在历史变迁中发生的种种故事。 作为城市史研究新生代学者,作者多次深入武昌旧城的大街小巷,拍摄了大量一手影像,并遍寻海内外馆藏,钩沉稀见老照片百余幅,生动重现了古城历史风貌的隐秘细节。 消失的楚王府,武昌的老城门,屡毁屡建的黄鹤楼,武昌起义中的谘议局,历经坎坷的长江大桥……翻阅这部古城的干年兴衰史,我们将对现实、对未来有更深度的感悟与思考。 作者简介 刘文祥,1989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任教于江汉大学历史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汉城市史、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近现代大学史。著有《珞珈筑记:一座近代国立大学新校园的诞生》。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古老的城 古城前世:唐以前的城史 江城荣景:从鄂州到武昌 武昌府城:湖广的中枢 第二章 砖瓦的城 城兹山川:地理形势与武昌城池 明楚王府:消失的旧宫殿 九门锁钥:武昌的老城门 第三章 变革的城 机器轰鸣:近代工业的起步和发展 弦歌斯盛:“大学之城”的勃兴 南北通衢:粤汉铁路与跨江大桥 旧城内外:城市空间的更新与拓展 第四章 新景的城 镜中城景:西人所摄早期城市影像 告别城垣:近代武昌拆城始末 蛇山变迁:近代城市的主题公园 湖畔天地:城郊滨湖风景地的兴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武昌是武汉三镇中的文化重镇,也是长江中游沿岸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一座古城,其城市历史文化,非常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 本书以城市景观切入古城历史,是一本有学术规范,有新史料、新见解的城市史读物。 本书图文并茂,收入了作者走访武昌旧城拍摄的大量一手照片,以及一些罕见的历史老照片,可读性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城象(武昌的历史景观变迁)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文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20345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1-11-01 |
首版时间 | 2021-11-01 |
印刷时间 | 2021-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90 |
CIP核字 | 2021182401 |
中图分类号 | TU984.263.4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1 |
宽 | 150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