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走向建构的对话--应物兄评论集/中原作家研究系列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应物兄》是李洱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应物兄》问世后,在创作界和评论界引起了“海啸般的震动”,先后获“2018年度《收获》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2018年度《扬子江评论》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关于《应物兄》的评论已经无意间把原来似乎泾渭分明的学院批评与普通读者的声音悄然揉合在了一起,共同构成当代文学批评的复杂景观。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对《<应物兄>评论集》的编选,搜集梳理相关的评论资料,介入当代文学批评的现场,不但使后来的研究者能够更好的解读与评价《应物兄》和李洱的创作成就,而且通过对学院批评和普通读者的批评两种声音的交叉互动,让我们对当代文学批评与新媒体的关系有更加切近的理解。 目录 文学评论 洋葱的祸福史——从《花腔》到《应物兄》 临界叙述及风及门及物事心事之关系 应物兄,你是李洱吗 无限的敞开与缺席——李洱《应物兄》论 当下生活的“沙之书”——评李洱长篇小说《应物兄》 声音、沉默与雾中风景——《应物兄》 应物象形与伟大的文学传统——评李洱的长篇小说《应物兄》 应物兄的不思之思 知识分子价值观念的蜕变与现实困境——李洱《应物兄》对当代学人的代际书写 塔楼小说——关于李洱《应物兄》的读解 偶然、反讽与“团结”——论李洱《应物兄》 思想与生活的离合——读《应物兄》所想到的 学院知识分子的精神荒芜与道德坚守——从《围城》到《应物兄》 “无物”以应物:论《应物兄》的生命哲学 “自我”的多重辩证——思想史视野中的《应物兄》 数学思维与知识化写作的困境——评李洱长篇小说《应物兄》 走近李洱 “借着这次写作,我把它从肉中取了出来”——李洱谈长篇小说新作《应物兄》 他“生活在真实中” 写作可以让每个人变成知识分子 生活在词与物的午后 疫情时期的作家与文学——对话李洱 李洱和他才能的边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走向建构的对话--应物兄评论集/中原作家研究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郑州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57764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8 |
出版时间 | 2021-06-01 |
首版时间 | 2021-06-01 |
印刷时间 | 2021-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32 |
CIP核字 | 2021054285 |
中图分类号 | I207.425-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