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镇
内容
试读章节

我爷爷、我父亲和我大哥离开了。屋里只剩我奶奶、我母亲、我姐姐和侍女阿春。当然还有在我母亲肚子里的我,当然,这时候谁都不懂得我是男是女。

屋里稍微安静了些。我母亲仍然呻吟,我奶奶不停地安慰、鼓劲。我觉得有点累,有点困。我母亲肚子里漆黑一片,我宛若置身温暖的水袋里,舍不得离去,开始耍赖又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听到一个声音:“子时了。这小家伙挺会折腾人的,申时到现在都过三个时辰,还硬赖着不出来。”

“胡说,我不过累了眯一觉,啥说我赖呢?”我在我母亲体内抗议,可惜谁都没听到。“叫我出来,那我不客气哕!”

睡过觉的我浑身充满力量,我母亲身子里也蓄着一股劲把我往外推。突然,一股热乎乎的黏液从我脚下漫过头颅,仿佛要把我窒息。水……对。是水。我冒着随时被噎死的危险,睁眼寻找出去的路,可惜黑魃魃的,怎么也找不着出口。我的小身体随着打开闸门后的洪水盲目地向外涌,我紧张地缩紧身躯,恍惚间脑壳被卡在我母亲的骨盆中。

我母亲漂亮的脸庞又被阵痛折磨成丑陋,眼睛时而睁大大的,时而又闭紧紧的,嘴唇由原来的浅红变成灰白,嘴里的呻吟渐渐变急变粗变成哼哼得很是吓人,脖颈手臂大腿凡遍体筋络均条条暴涨起来,豆大的汗珠从额前不停往下淌,四肢和身体随着阵痛猛烈抽搐着,她双手紧紧地抓着床沿,喉咙深处爆发出“啊……嗯……”痛叫声。

听着我母亲痛苦的叫声,我心疼欲死。

“用劲往前冲啊!”我给自己加油。终于我看到一丝光线,也听到我奶奶的声音:“头露出来了……再努把劲,坚持住……用劲……”她不停地安慰和鼓励着我母亲,“出来了,生出来了……哦,还是个带把的……”她先是欣喜紧接着是恐慌地叫着,“咦,这小玩意咋像个小葫芦……”她轻弹着我的小鸡鸡,愣愣怔怔抱着我。

外面亮堂堂的,但比我母亲温暖的肚子凉飕飕多了,我在我奶奶手里冷得哆嗦,不禁连打了九个喷嚏。这是个陌生的世界。我努力睁开眼睛,瞄了我母亲一眼,她苍白的脸上写满倦怠,嘴张得大大的无力地喘气着,汗珠濡湿的头发贴在前额,遮住了她的眼睛。我把目光转向我奶奶,她体态臃肿,黑白参半的鬓发插着银镶玉的钗子,身上穿着浅蓝绣花土布对襟,下着淡灰青褶裙,慈祥的面庞刻有道道皱褶,眯着一双盈满不安的眼神,微张着嘴惶然地瞅着我。茶油灯的光芒刺痛眼瞳,我赶紧阖上眼帘“哇哇”大哭。一泡憋了很久的纯正童子尿从我赤裸裸的葫芦口喷出,洋洋洒洒冲向地面。随着排泄结束,小葫芦旋即化去,与常人无异。

我奶奶疑惑地观察我的两腿,确认没啥异样后,断然一把剪刀剪断脐带,把我包在襁褓中,抱在怀里。一股暖流渐渐包围着我,我伸出小手试探着抚摸她那核桃似的脸颊。我奶奶凝重地端详着我,一会儿亲我的小手,一会儿吻我的小脸,既忧郁又喜悦的心情溢满核桃似的脸上。

我姐姐跑过来,伸长小脖子,从大人缝隙间窥视我,瓮声瓮气地告诉虚弱躺在床上的我母亲:“弟弟长得好丑呵,腿间还夹个葫芦呢!”

我母亲脸上泛起忧悒荫翳,她羞愧地对我奶奶说:“是不是生了个怪物……叫他爹进来。”

P5-6

后记

当我躲在书房,赶着对长篇小说《古镇》作最后修订时,春节的鞭炮声恰好回荡耳际;当我写此后记时,端午节赛龙舟的号子声又飘进窗户传入耳膜……小镇千年来的风俗依旧。

二十年了,背负着年轻时的梦想和许诺,承载着对家乡的眷恋和挚爱,我终于完成了《古镇》的创作,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涌上心头。

二十多年来,家乡旧城改造。这座自唐初(699年)起称清源县,742年,因县东北九鲤湖有汉代何氏九兄弟跨鲤成仙的传说,而改名仙游县的千年古镇,已演变成栉比鳞次的钢筋水泥建筑群。儿时的石板街面、红砖悬瓦屋脊高跷的低矮房屋,已然只能梦中寻觅。然而,流淌在血液里的乡愁仿佛木兰溪的春潮,奔腾不息,她激荡着、冲击着我的惰性;流通于生活中的乡音宛如大蜚山的松柏,葱翠不凋,她唤醒着、鞭策着我的懒散,于是我鼓起勇气,尝试着去描绘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

写作是痛苦的。在工作之余,我留心收集本邑闲闻轶事、风土人情、文化习俗,构思作品框架,一遍一遍地打着“腹稿”,对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天马行空地虚构演绎,让他们穿越时空,粉墨登场。尽管他们并不成熟,并不完善,但这是我的心血,我的付出,我如同迎接新生命般,小心翼翼地呈现给读者诸君。可惜我的写作技巧是拙劣的,假如由此玷污了大家的视听,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

写作也是快乐的。在写作之中,我收获了友谊,学会了感恩。感谢我的家人,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我才有了创作的勇气。感谢我的朋友——郑志忠、王斌、李雪梅、张金湘。因为有了你们的鼓励,我才有了发表的动力。感谢我的挚友黄奇熀对本书的建议和创作上的帮助。感谢原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省文联主席,现中国作协名誉委员许怀中教授,通读此书,欣然作序,耄耋之年的他,不忘提携后人,其人品和文品让我肃然起敬。感谢著名剧作家、原福建省文联副主席郑怀兴先生和仙游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志良在百忙之中审阅书稿,并提了很好的修改意见。感谢知名书法家、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莆田市政协委员张煌为本书题写书名。感谢著名画家、武夷学院李亮教授贡献的封面插图。感谢莆田市档案局副局长陈光来对本书提供的珍贵资料。最后也要感谢一些佚名作者,你们对仙游文化的研究成果,让我省去了好多在浩如烟海的书籍里披沙拣金的时间。

由于作品是以本邑百年历史为背景进行虚构的,也许人物或故事有历史的原型,但小说不是传记,我无意为古人作传,尽管作品中的历史背景是真实的,我也只是以此为舞台方便于作品人物的活动。这算是我的私心。所以倘若有欲对号入座之好事者,我也是醉了。

李海  2015年6月20日·端午节

目录

序曲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声

后记

序言

几个月来,故乡莆仙的老作家或新作者,送书稿来要我写序的比较多,其中有散文诗歌集,也有学术性著作,可谓故乡文坛出现的好景观。

最近,仙游县供电公司党群部主任、仙游作协会员李海,他趁出差榕城机会,送来他撰写的长篇小说《古镇》书稿,请我写序。这段,杂事较少,我即抓紧阅读,边读边记。

这部长篇小说,以故乡仙游为题材,古镇即功建里,它的特点是时空跨度较大,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仙.游解放为止,经历清末抗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军阀混战、北伐、十九路军浴血奋战、闽中红军与国民党斗争、抗日战争,直到仙游人民政府成立,是一部描写仙游百年发展的赞歌,也是反映一个多世纪以来古镇时代性变化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演绎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历史变迁,生动记叙了这块神奇土地上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正面与反面的较量、善与恶的搏斗、美与丑的拼搏。

抒写这个千年古镇的人土风情、风俗习惯比较充分、描绘古邑的自然、人文景观比较浓郁,是这部长篇的另一个特色。作者对故乡过年过节的描写,从春节、端午到七夕,显示了当地的风俗习惯,读来特别亲切。这里所体现的地方文化,尤其丰富多彩,如莆仙方言、戏剧活化石莆仙戏、古邑历代文人的诗词,乃至武术,到宗教信仰等,富有人文色彩。涉及的名胜古迹如九鲤湖、菜溪岩、麦斜岩、天马山四大景区以及文庙、东门石坊等的文物遗迹,乃至地方小吃的饮食文化,也很有地方特色。如今的工艺美术、红木家具的蓬勃发展,千年古邑的文化氛围,都有所展现。我读到作品中的仙游地方老地名,如文庙前的燕池埔、七级、商会所在地田岑底,我在家乡念中学时记得商会还在田岑底。此外还穿插如我故居飞钱巷的传说,对历史人物的评论,以及婚丧喜庆等的活动,地方色彩都很浓厚。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部长篇小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它围绕“我”一家的亲属关系和金石学堂的同学关系,演绎出一出出人间戏剧。小说以“我”第一人称的写法,表现周围社会和时代生活。“我”爷爷的祖父中过举人,在古镇建房。爷爷的父亲落地,学医,设店铺办“新生堂”药铺。“我”父亲乐善好施,行医做好事。大哥李文蔚前半生急功好义,姐姐李玉珠通情达理,洁身自好。“我”李文霈小时进金石学堂,后也行医。还有一些亲戚关系,如表叔之类。此外围绕同学关系如林德仙、孙庆蓝、孙庆紫、张思聪、郑杰等等。除这些之外,还刻画县衙门走马灯似的县官吏之类。这里有正面人物的凛然浩气,如为仙游争取自由解放而奋斗不息的先辈,富有斗争经验的女性孙庆蓝,在北伐时期被誉为“蓝凤凰”,跟许团长一道指挥古镇战斗,淞沪会战与十九路军一起浴血奋战过的女英雄。又有壮烈牺牲的共产党员。还写到“我”表叔创办仙游电厂的艰难历程,表叔找大哥向县里要求办电厂,好不容易办成,军阀孙庆紫要强行接收,改为仙游电厂,后停办。抗日结束,电厂恢复光明。作者“还原了仙游人民百折不挠追求光明的传统美德”。歌颂“共产党是真心实意打鬼子的”爱国爱民精神。曾为仙游抗日救国义勇军第七纵队大队长的林德仙,与恶势力艰苦奋斗。正如作者所说:“描写在动荡和嬗变时期小人物的彷徨、无奈,投机取巧者狡诈、谄媚”。如和“我”在金石学堂念书的同学孙庆紫,辛亥革命后,投机取巧,成为地方军阀,敲。诈勒索,嫖娼,妻妾成群,后因七姨太被日军强奸,他才打消暗中迎合日本鬼子的念头,为后来的日本侵略者无法打进古镇尽了一份军人的职责。邪不压正,作者以反面人物衬托仙游人民的智慧勇敢,为仙游精神礼赞。

作者在撰写这部小说之前,已创作散文诗歌等,写作有一定的基础和文字修养,他长期从事国企文秘、新闻宣传,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写作,其中有散文随笔、小小说、报告文学等,多次在行业征文比赛中获奖,连续多年荣膺莆田市委和省市电力行业新闻工作先进工作者。这部长篇小说虽是处女作,但有一定的可读性。如其中穿插一些对联很有趣,如私塾老师出对子:“鸡冠花未放”,学生对曰:“狗尾草先生”。又如:“七尺天蓝缎”,被对:“六味地黄丸”。还如上联:“公门桃李争荣日”,下联:“法国荷兰比利时”,诸如此类,增添一些趣味性,不至于枯燥无味,为作品生色。我祝愿这位中青年作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为序。

2015。4。24。于榕城

内容推荐

李海的小说《古镇》以仙游古镇功建里为背景,描写“新生堂”药铺两位少爷李文蔚、李文霈和许茂生、林德仙、孙庆蓝、张思聪、郑杰、陈佳财、孙庆紫等师友,在仙游土地上演绎的一出人间话剧。

小说通过林德仙、孙庆蓝、孙庆紫等人的爱恨情仇,展现了清末抗捐、辛亥革命、民军混战、十九路军血战香田里、闽中红军与国民党的斗争、解放军入仙等历史,描写了在动荡和嬗变时期小人物的彷徨、无奈,投机取巧者狡诈、谄媚,正义者的凛然、浩气,塑造了为仙游取得自由解放的先辈们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小说融入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编辑推荐

李海的《古镇》以故乡仙游为题材,从晚清到新中国成立、仙游解放为止,经历清末抗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军阀混战、北伐、十九路军浴血奋战、闽中红军与国民党斗争、抗日战争,直到仙游人民政府成立,是一部描写仙游百年发展的赞歌,也是反映一个多世纪以来古镇时代性变化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演绎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历史变迁,生动记叙了这块神奇土地上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正面与反面的较量、善与恶的搏斗、美与丑的拼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006343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5-11-01
首版时间 2015-11-01
印刷时间 201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5200116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39
17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6: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