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精)
内容
内容推荐
生育、婚礼、拜寿、丧礼;定情、求助、付酬、拍马世界上所有的社会都逃不开礼物交换。本书从每个家庭都有的“礼单”出发,一路洞察“人情”与“面子”,处于关系网络中的中国社会。
作者简介
阎云翔,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类学教授。阎云翔先生系著名学者张光直的学生,早年著作有《礼物的流动》,最近,他的英文专著《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获得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学术著作奖-列文森奖。这是为纪念美国著名汉学家列文森而设立的,每年只颁发给两本亚洲研究专著的作者。阎云翔先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学者。
目录
中文版自序
致谢
1 导论:人类学中的礼物与中国社会
人类学话语中的礼物
中国社会中的礼物馈赠与人际关系
本项研究的框架
2 下岬村:田野工作地点的概述
下岬村的源起
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
身份群体及其近来的变化
亲属结构
3 礼物世界:初步的分类
分类范畴和礼单
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
非仪式性情境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
下岬村的工具性送礼
4礼物经济与关系网络
村民们的随礼开支
义务性礼物馈赠与关系的培养
礼物馈赠与行动中的关系网络
5 乡村社会中的关系结构
本土的关系概念与地方的小世界
关系网络的型构
实践性亲属关系与私人网络:深层的含义
6 互惠原则与人情伦理
馈赠规则和互惠的变化
人情和礼物交换的道德性
人情的情感方面和礼物交换的意义
关于人情的一个尝试性概括
7 礼物交换关系中的权力与声望
礼物交换的不均衡
社会等级中的单向馈赠
非均衡互惠和社会等级的再生产
收礼荣誉与送礼竞争
8 婚姻交换与社会转型
彩礼和嫁妆:人类学概念和地方性术语
新郎家的婚姻投入:旧形式和新形式
新娘家的婚姻投入:从间接嫁妆到直接嫁妆
新娘和新郎:婚姻交换中新的能动者
婚姻交换的性质:偿付、资助和家产继承
9 结论:社会主义、关系、人情与礼物
礼物和中国的礼物
重审关系和人情:基本形式和扩展形式
礼物经济和社会主义:复兴还是转型?
附录 中国的孝敬与印度的檀施——非对称性礼物馈赠文化的人类学分析
参考文献
导语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精)》是根据作者阎云翔的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一本民族志。为此,作者先后在1989年和1991年两次回到他以前曾经生活过7年的下岬村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光是礼物之流本身便是十分复杂的社会实践过程,于是将他的研究目标限定在农村礼物馈赠文化方面最后成书。
作者对下岬村礼物交换体系的研究质疑了现有人类学的某些理论,证明了社会交换理论中的互惠原则和礼物研究中的双向流动、不可让渡性等理论并非具有普适性。在中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关系网络的培养和人情伦理的遵奉是兼具利益和非利益、表达性和工具性、情感与道德两方面特点的;中国乡土社会中的礼物馈赠行为、关系培养现象和人情面子功夫等,都必须要放置到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历程这一大背景中才能得到更好理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阎云翔
译者 译者:李放春//刘瑜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42091
开本 32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91
出版时间 2017-02-01
首版时间 2017-02-01
印刷时间 202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452
CIP核字 2016289149
中图分类号 K892.29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8
出版地 上海
215
155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