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只能等待重大事件发生后再去记录,但技术早已为重大事件在什么时间以怎样的形式发生埋下了伏笔。
本书以技术驱动为视角,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筛选出14个关键历史时刻,洞察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命运走向……
作者积十数年之功,依凭规模庞大的知识基座,以技术发生为经线、人类攀爬技术天梯为纬线,导演了一场文明演进的大戏。
图书 | 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
内容 | 内容推荐 历史学家只能等待重大事件发生后再去记录,但技术早已为重大事件在什么时间以怎样的形式发生埋下了伏笔。 本书以技术驱动为视角,从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筛选出14个关键历史时刻,洞察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命运走向…… 作者积十数年之功,依凭规模庞大的知识基座,以技术发生为经线、人类攀爬技术天梯为纬线,导演了一场文明演进的大戏。 作者简介 张笑宇,山东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攻读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研究员,兼任宽资本产业研究顾问、腾讯腾云智库成员。 导语 我们有石器时代的情感,中世纪的组织,却有着神一样的技术,这是最可怕的事情。 人与机器之间的边界,最危险之处并不在于机器能够变得多么像人,而在于人在多大意义上已经变得像机器像机器一样只在规范之内定义自己,接受权威灌输和社会主流观念的潜移默化以及消费主义的各种操纵,而无力反思更高层面的问题。毕竟,人的自由意志能力,并不体现在他们愿意做什么,而体现在他们不愿意去做什么。 本书以丰富的实例技术发展与社会演化的互动历程,学识渊博,语言和思想皆雄辩有力,既晓畅易懂,又洞见灵现。 书评(媒体评论) 技术是人类意志的延伸 同时完成两项任务的作品并不多;而洞见迭出的论述,从来可遇不可求。 青年政治学家张笑宇讲述了一个关于技术与文明的故事。他打破了专业铁笼的束缚,进入跨学科的“ 这是一个妙趣横生、充满真知灼见而发人深省的故事,甚至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最终,这是关于我 远行归来,没想到竟一口气读完《技术与文明》 精彩页 有很多历史学者、政治学者、社会学者,甚至哲学家,都曾对中国的“大一统”做过深入研究。 有人说,中国文明所栖息的东亚地区被沙漠、戈壁、高原、雪山、海洋和丛林隔绝,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但又因与外界有一定的交通路线,因此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且统一的政治体而长期存在。 也有人说,中国历史上长期奉行的儒家意识形态是保守的、崇尚权威的,偏爱稳定与秩序,这是构成中国大一统延续性的思想基础。 还有人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多发的战争,刺激了国家的统一进程。因为,战争意味着强力政府的出现,而强力政府必然会下大力气发展公共事业,促进人口增殖,以及缔造更有利于统一的制度。 但是,纵览史书,却几乎没有人从技术角度讨论过这个主题。当然,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比如,德国历史学家魏特夫(Karl August Wittfogel)就认为,中国经济以农耕为主,而发展农业必然需要兴修堤坝和灌溉渠等水利工程,因此需要动员和集中大量人力去完成,这类农业工程从而为形成一个集权政府奠定了基础。而水利工程完成后,政府又可以借水利工程控制农民,形成垄断性的专制帝国统治。 魏特夫的这种解释是基于苏美尔、巴比伦和古埃及这些中东文明古国的农业史得出的,但如果结合中国的具体实情来谈,我们不得不遗憾地宣布,他的解释是错误的。 早期中国文明的政治中心,即以黄土高原为中心的黄河流域,山河相错,沟壑纵横,地理环境极其复杂。这与尼罗河三角洲和两河流域那种大面积的平原有很大区别。早期中国需要的不是集全国之力兴修的大型水利工程,而是一村一社动员集体力量修建的小水坝和小沟渠。我们或许可以说,中国人注重家庭观念可能与这种农耕条件有关,但是,它不翟非得需要一个大一统帝国的政府。相反,这种水利设施需纪委的组织形态,是以村社和血缘家族为单位的小共同体。从历史经验看,小的家族共同体,以及建立在家族纽带基础上的分封主义倾向,恰恰是大帝国的瓦解者与挑战者;正如七国之乱之于西汉,八王之乱之于东晋,藩镇割据之于盛唐。 就黄土高原具体的地理环境而言,魏特夫的“水利帝国”理论恰恰是支持“封建”这种社会形态的。换句话说,他的理论更能解释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却无法解释在这之后出现的赢政一统。就我目前所知,在所有解释中国“大一统”的主流理论中,魏特夫的“水利帝国”是与技术关系最大的一种学说。而我在这个故事里,要讲的是一个与之完全不同的观点。我认为,很可能是某个特定的技术进步,在战国时代触发了某个“扳机”,并由这个“扳机”引发了后来的一系列变革,其中,最主要的是围绕这个技术进步而促发的组织制度变革,它为中国历史注入一种全新的力量,支撑秦朝最终完成统一,进而形塑了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这个特定的技术发明,就是“弩”。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笑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983287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71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76 |
出版时间 | 2021-03-01 |
首版时间 | 2021-03-01 |
印刷时间 | 202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746 |
CIP核字 | 2020194060 |
中图分类号 | N49 |
丛书名 | |
印张 | 3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33 |
宽 | 157 |
高 | 2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