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视觉的思想(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断桥艺术哲学文丛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年10月18日至10月21日,中国杭州)的论文集,收录了会议的大部分论文。本次会议由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中国现象学哲学委员会共同举办,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德国文化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德、法、日等国家和地区的近五十位哲学家、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参加了会议。代表主体是中国学者,会议工作语言是汉语。 目录 一、现象学艺术哲学 倪梁康:叔本华与胡塞尔——艺术直观与理念直观的“纯粹性” 【德】海克曼:舍勒的艺术表现观 刘国英:视见之疯狂——梅洛一庞蒂哲学中画家作为现象学家 张庆熊:论存在和意向性问题——种结合考察艺术创作的探索 邱志杰:从《哲学研究》到艺术理论 王庆节:解释的真与真的解释——利科尔的文本与解释理论初探 范景中:现象学美学二篇 二、现象学与当代艺术 陈嘉映:艺术札记 宋晓霞 杨 乐:漫议平等对话的可能性 张灿辉:分隔与连系——门窗现象学 刘昌元:绘画与真实 邓晓芒:凡高的“农鞋” 高士明:多义的视觉——图像化时代的观看制度 孙周兴:森·山方的忧虑 三、具象表现绘画 许 江:击鼓传花——从具象表现绘画谈当代绘画艺术发展的策略 司徒立:构成的主题——塞尚《泳男》、《泳女》系列分析 曹意强:“饥渴之眼”——阿里卡的“描绘”观念 焦小健:描述即是一种揭示——读《艺术作品的本源》 杨参军:与“青衣”有关的对话 张 坚:“看”的方式、视觉艺术形式及反现代性——具象表现绘画理论的思考 四、传统与现代 张志扬:日本西学之鉴——海德格尔忧虑东方艺术与西方概念相遇 张祥龙:仁与艺 张再林:“面向事物本身”与庄学精神 杨振宇:在通往图像的途中——对郑板桥一则题画的现象学描述 潘嘉来:从现象学到现代新儒家的存有论 周 膺:在老之老者之中逗留 陈家琪:看什么与怎么看 附录:“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编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视觉的思想(现象学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断桥艺术哲学文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孙周兴等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7810832727 |
| 开本 | |
| 页数 | 30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00 |
| 出版时间 | 2003-10-01 |
| 首版时间 | 2003-10-01 |
| 印刷时间 | 2003-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9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0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260 |
| 宽 | 177 |
| 高 | 17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2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