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华传统食养智慧的解读与评价 |
内容 | 作者简介 张炳文,教授。济南大学烹饪营养学院、社区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科协营养科学传播专家库成员、中国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山东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近年来,致力于中华传统食品的科学评价研究、中华传统食养智慧解读评价等方面的宣教,积极倡导在对中华传统食养智慧进行科学评价、实证分析基础上,加以文化解读及有序传承。系中华传统好食品联盟创始发起人、《中华传统好食品评价通则》主笔制订者,主编《健康食品资源营养与功能评价》,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同商业联合会及山东省人民政府等成果奖励10余项,被中国营养学会授予“全国营养行业优选工作者”荣誉称号。 目录 序 前言 篇 中华传统食养经典的解读 章 中华传统食养思想的解读 第二章 中华传统儒学文化中蕴含的食养智慧 第三章 中华传统餐饮文化中蕴含的食养智慧 第四章 中华传统食养经典著作——《本草纲目》中蕴含的食养智慧 第五章 中华传统食养经典著作——《千金食治》中蕴含的食养智慧 第六章 中华传统食养经典著作——《饮膳正要》中蕴含的食养智慧 第七章 中华传统食养经典著作——《山家清供》中蕴含的食养智慧 第二篇 中华传统食文化资源经典产品评价 章 中国茶叶 第二章 中国黄酒 第三章 中国醋 第四章 中国豆豉 第五章 中国豆酱 第六章 中国豆腐 第七章 中国腐乳 第八章 中国泡菜 第九章 中国酱腌菜 第十章 中国芝麻油 第十一章 中国阿胶 第十二章 中国火腿 第十三章 中国馒头 第十四章 中国水饺 第三篇 中华传统食文化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 章 评价解读中华传统食文化资源的意义 第二章 中华传统食文化资源评价解读体系的建立 第三章 对中华传统食文化资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内容推荐 中华传统食养智慧的评价解读,是利用现代营养学的理论,阐释传统食养的基本理念,使得健康养生的依据更加科学,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本书围绕项目组多年来发表的相关论著,总结靠前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中华传统食养智慧(食学文化、传统食品、经典专著等)的内涵与价值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科学评价与文化解读。科学评价主要围绕中医食疗学、营养科学、活性成分研究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独特的加工技艺、原料选配等方面展开;文化解读主要针对传统食文化资源的历史渊源,汇集挖掘相关的名人轶事、诗词歌赋、传说故事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华传统食养智慧的解读与评价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炳文主编 |
译者 | |
编者 | 张炳文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21025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6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0000 |
出版时间 | 2020-1 |
首版时间 | 2020-05-01 |
印刷时间 | 2020-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饮食文化爱好者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研究与交流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75 |
CIP核字 | 2019138348 |
中图分类号 | TS971.2 |
丛书名 | |
印张 | 2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70 |
高 | 23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70.00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