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的实业精英(亲历者讲述)
内容
编辑推荐

文昊编著的《民国的实业精英(亲历者讲述)》主要内容包括:“奉旨办厂”的状元实业家张謇、中国近代“资本教父”陈启沅、“永久黄”企业团体的中坚力量、裕大华企业集团的头面人物、爱国实业家的楷模刘国钧、中国化工业的先行者吴蕴初等内容。

内容推荐

文昊编著的《民国的实业精英(亲历者讲述)》内容介绍:他们是“敢为天下先”的财富精英,他们是“实业救国”的身体力行者,他们是善于把握和利用各种创富机遇的高手,他们是敢于并精于在经济侵略和超经济劫夺的夹缝中寻求生存发展之道的勇士;时代的巨变铺就了他们的人生道路。他们的努力也影响了时代的发展历程……

《民国的实业精英(亲历者讲述)》是一本人物传记。

目录

“奉旨办厂”的状元实业家张謇

 一 张謇不当“状元公”、要当实业家的原因

 二 艰苦创业,费尽心机

 三 以纱厂为龙头,带动百业俱兴

 四 张謇的家世渊源及其走上实业道路的经过

 五 清末主张君主立宪,民初赞成共和自治

 六 张謇与袁世凯、盛宣怀等官场人物的复杂关系

 七 从创业达到鼎盛再到衰落的实业历程

 八 有关“张四先生”的逸事趣闻

 九 《张謇评传》之余十题

中国近代“资本教父”陈启沅

 一 从穷困潦倒的教书匠到腰缠万贯的巨商

 二 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的经过

 三 制定完备的工厂管理制度和生产流程

 四 从原料采购到成品销售的全套策略

 五 应付乡里的手段及在困逼之下迁往澳门

“永久黄”企业团体的中坚力量

 一 我所知道的“永久团体”的人和事

 二 范旭东的家世及其创业奋斗的复杂经历

 三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灵魂人物范旭东

 四 我和范旭东一起创建永利硫酸垭厂的曲折历程

 五 我所经历的永利碱厂奋斗回忆

 六 天津永明漆厂的创办和发展经过

 七 我的父亲李烛尘参与创建“永久黄”团体的内情

 八 我在李烛尘身边十年的所见所闻

 九 李烛尘一生活动纪要

裕大华企业集团的头面人物

 一 裕大华的创设及其主要领导者

 二 “楚兴时代”的风风雨雨

 三 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创立及其经营内幕

 四 开办裕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三个工厂的经过

 五 创建大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两个工厂的历程

 六 关于公司所属其他企业的内部情况

 七 公司及公司负责人对其他主要企业的投资

 八 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建立前夕的部署和安排

爱国实业家的楷模刘国钧

 一 闯荡江南致富的苏北乡童

 二 “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 

 三 不抵外货,难以生存

 四 与时俱进,事业大成

 五 抗战开始将工厂内迁

 六 从举棋不定到毅然回归

 七 我所知道的大成纺织染公司与刘国钧

 八 细说刘国钧的人生道路和创富经历

天津东亚公司的创办人宋裴卿

 一 初次创业遭挫败,东山再起办东亚

 二 巧妙应对竞争,不断增设新厂

 三 运用“土洋结合”的种种经营手法

 四 新旧兼备的所谓“科学管理” 

 五 宋裴卿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应变手腕

中国化工业的先行者吴蕴初

 一 艰苦的童年岁月和求学历程

 二 试做味精,创办天厨味精厂

 三 走进事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四 八年抗战期间的种种经历

 五 差一点当了“替死部长”

 六 从香港返回大陆的内情

财运亨通的百好炼乳厂老板吴百亨

 一 我是怎样白手起家的

 二 创办百好炼乳厂的前前后后

 三 建厂沙烊,业务蒸蒸日上

 四 同英瑞公司的矛盾和斗争

 五 凭借专制权与他厂竞争

 六 设法与国民党当权人物建立关系

 七 建立严格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八 新中国建立前夕濒临绝境

 九 从消极经营到走向光明大道

试读章节

刘国钧(1887—1978),江苏省靖江市人。幼时家贫,读书甚少,青少年时期目睹帝国主义对旧中国的侵略,即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在常州先后创办了大纶机器织布厂、广益染织厂、大成纺织染厂,抗战期间在上海创安达厂、重庆大明及香港东南纺织厂等纺织工厂。解放后,历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委、民建江苏省工委会主委、江苏省工商联主委、江苏省副省长、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至五届省人大代表、第一至三届江苏省政协常委和第四届省政协副主席。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实业家,著名爱国民族工商业家。他在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经济掠夺的隙缝中,白手起家,惨淡经营。艰苦创业,最后成为全国民族工商业界有名望的巨子。

刘国钧先生从一名主张“实业救国”的爱国实业家,到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1887年4月2日,刘国钧出生于江苏省苏北靖江县生祠堂镇。曾祖刘功良,开设小药铺兼行医;祖父刘品荣在生祠堂镇经营土布庄;父亲刘黼堂为塾师糊口,因热衷科举,落榜而患神经病。

刘国钧七岁那年父亲突患重病,一家人生活无着,母亲被迫出外帮佣,刘国钧一度流落街头。十岁时肩挑水果、酒酿贩卖。十三岁时曾进私塾,因家境贫寒,读书半年即辍学,继续小贩生涯,艰难维持生活。他是在“日食三餐元麦糊,夜卧一张竹编床”的悲苦生活中度过童年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刘国钧在八岁时就折冥镪、纸钱出卖,获取微利,补贴家用。经商买卖的意识,已深深地烙在他童年的脑海里。

1901年春天,刘国钧十五岁。他借了十元银洋,跟随邻居柳秀方,背井离乡,闯荡江南,来到武进县埠头镇(湟里镇)后,柳秀方将刘国钧暂时单独留在埠头,落脚在刘吉升布店,以贩卖麻糕(即烧饼),帮当铺撑船,为油坊喂牛,帮染坊晒布,空时自己摆水果摊为生。历留三个月,刘国钧挣到六元多银洋,非常高兴,更重要的是,刘国钧矮小精灵、勤快,主动帮刘吉升老板娘劈柴烧火,到河边担水;傍晚,又主动帮着打烊,收遮阳篷,打扫铺前,在街面泼上凉水,为乘凉做好准备。这一切深深打动了刘老板夫妇的心,执意要刘国钧留下当学徒。这使刘国钧的一生命运有了一个新转折。

天有不测风云。刘国钧在“刘吉升布号”店过了一年多的舒心日子,不料刘吉升因做投机生意而破产。刘老板夫妇为人厚道,把他荐绐本镇元泰京货店做过堂学徒,使他绝处逢生,得以继续立足江南。刘匡钧学徒满师后,便留在元泰京货店当进销货物的跑街伙计。

他利用穿梭来往于奔牛、常州、上海办货之际,经常联络已在常武地区独资经营洋纱换土布生意的蒋盘发。在蒋盘发的提携下,结交了常州西瀛里几十家专营土布、洋货色布的老板们。并由蒋盘发从中担保,可对刘国钧做赊批的放账生意。放账可以论月论季,俗称“端阳看,甫秋算,过年还一半”;牵前搭后,有欠有还,经常不息。这样,小本钱可以做大生意。这对刘国钧触动很大,萌发了自己开店的打算。经过几年的努力,1909年正月,刘国钧与同乡华渭川合资在奔牛镇姚家弄租赁铺面,开办了和丰京广洋货店,并附设土染坊印染布匹。由于刘国钧熟谙商业,货品繁多,花色齐全,适销对路,生意越做越大。华渭川是染色老手,当过会计,进价低,出价高,技术高超,把坯布染成色布出售,利润更厚。故此,和丰成了同业中的佼佼者,营业额居全镇同行之首。

两年后,华渭川因赌和抽鸦片,负债累累,只得把股份过给刘国钧。从此,刘国钧放开手脚,淋漓尽致地显露出他独特的经营管理才能。

1911年10月lO日,武昌起义爆发后,11月,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相继光复。江苏省的南京清政府总督府与苏州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两军对峙,常州夹处其间,战争一触即发。奔牛镇上几家殷实商铺,害怕风云幻变,纷纷收歇。只剩下鼎盛、和丰两家了。刘国钧决定与父亲两人留下,并把家产做了妥帖安排。送走家眷,他一心扑在商务上,镇上的京广洋货和染色土布的生意,全涌到和丰京广洋货店,买卖越做越兴旺。

常州元丰泰批发商号的钱老板,见刘国钧殷实可靠,提出将存放在和丰京广洋货店的货物折价售给刘国钧。钱老板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刘国钧有刘国钧的精明之处。他与钱老板商量:存放的货物全部吃进。因无巨额现金,货款折成白银,分期付清。钱老板家大业大,不在乎区区几千银洋,一口应允。

刘国钧看到农民由于受辛亥革命的影响,拒绝向清政府缴纳田赋,手头有粮无现金,他们购买货品大都以稻抵银。按时价是稻贱银贵,稻银比价是百斤稻谷值银一两半。他估摸,一旦时局稳定,必将稻贵银贱。因此,他大量收进稻谷,几乎把染坊工场堆满了,变成粮仓。

江南一带的时局很快平定下来。正如刘国钧所料,市场行情反转过来,稻贵银贱,稻银的比价上升为百斤稻谷值银二两半。他手里存的是稻谷,欠批发商的货款是折成银子的,售稻还银不仅从中得到巨额差价利润,而且又如期归还了批发商的货款,在工商界树立了信誉,一举两得。第二年年终结算,和丰京广洋货店净利竟达五千余元银洋。

此时。奔牛镇上有家京广洋货店无力复业。刘国钧趁机将其买下,又开设一家同丰京广洋货店。两年后,刘国钧已积累两万余元资金,一跃成为奔牛镇的首富。这为他日后大展宏图于中国纺织业奠定了经济基础。刘国钧在武进奔牛镇十余年,由于受父母的教育和自己的一心专意才做出这样的成绩,在资本积累和发展史上是不多的。他想:“在奔牛的花,开了,但这个基础究竟落在何处?是苏北还是苏南?根扎在何处?做商业不太稳定,外来人受地方势力的欺侮,除否兼地主,我不愿。另外我看到中国主要是农业,单纯靠农业,国家不能富强。一定要工农业兼而有之,才能富强。同时,我国原料出口,等外国加工成成品再进口,我们吃亏太大了。我看到我们中国人不是失业而是无业,以前农村中男耕女织,弄些土布土纱,现在洋纱质地又好,售两元几角一匹,把中国的土布业打垮了。既然农田在地方上有人种,工业是新事业,就要有人发展,一个青年人,应该走发展工业的这条路。”P221-2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的实业精英(亲历者讲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文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36062
开本 16开
页数 3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