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记住乡愁
内容
编辑推荐

庄乾坤编著的《记住乡愁》用优美的语言、精美的图片、犀利的观点、生动的例证告诉人们,什么是“乡愁”,“乡愁”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民族的意义何在,如何在现代化、城镇化的铁铲下保留住一部分“乡愁”,让“乡愁”存续于人心,存续于民族的文化基因,让古老中华文明不被灭亡。正在开启的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应是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种真正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才是引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释放巨大内需,使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总之,《记住乡愁》对于县以下有关党政部门、开发商、建筑商而言,是一本集知识性积累、专业性实用于一体且普及性很强的规划建设方面的知识专著。

内容推荐

“乡愁”,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流行词之一,然而,“乡愁”是什么?“乡愁”在哪里?“乡愁”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有那么重要吗?在无坚不摧、所向披靡的现代化、城镇化的飙风里,柔柔袅袅的“乡愁”还留得住吗?庄乾坤编著的《记住乡愁》告诉你,什么是“乡愁”,“乡愁”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民族的意义,如何在现代化、城镇化的铁铲下保留住一部分“乡愁”,让“乡愁”存续于人心,存续于民族的文化基因,让子孙后代不做现代化路途上迷失精神家园的孤魂野鬼,让唯一没有灭亡的古老文明不被灭亡……

目录

序言

引言 中国会不会上演“逃离曼哈顿”

壹 没有乡愁的小镇

贰 文化特色也是生产力

叁 乡土的就是有特色的

肆 专业化是特色 更是发展

伍 把祖宗留下的宝贝看好

陆 园林深处藏法师

柒 集思广益造美城

试读章节

(一)

1853年,奥斯曼男爵担任塞纳一马恩省省长,负责巴黎市建设,一干就是十八年!十八年里,正值法国海外殖民拓展时期,为了财富,举国焦躁,一批批殖民将领、海岛总督、冒险家、淘金者,怀揣发财梦想,倚仗坚船利炮,四海劫掠。巴黎街头,暴发户成群结队,从上流社会到市井阶层都瞪大血红的眼睛,四处寻找发横财的机会,可是,奥斯曼自始至终像一个技艺高超的工匠,气静神宁,执着淡定,心无旁骛,埋头打磨自己的传世佳作。十八年后,一个典雅、精美、浪漫的新古典主义的巴黎惊艳世界,成为人类城市建设的典范。

台儿庄古城重生的社会氛围,与资本积累时期的巴黎有相似之处。

今日之中国,正值迅速成长的青春期,各种欲望像大剂量的荷尔蒙,把浮躁、急躁、焦躁、狂躁的情绪催生到社会的每一个毛孔,潜心、耐心,执着、淡定,便成为当今国人身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品性”,而在枣庄市长陈伟身上,还遗存着这种“珍稀品性”。其实,崛起一座台儿庄古城不是什么奇迹,而埋头打造台儿庄的那份宁静高远的心境,倒成了旷世奇迹。与其说台儿庄美,不如说构思台儿庄的那份心境美,那颗心里,流淌着一湾湾悠悠碧水,连通着一拱拱月牙小桥,鸣响着效乃的桨声,悠然,淡远,从容不迫,水雾氤氲。

2006年11月,陈伟就任枣庄市市长不久,就到所辖的台儿庄区搞调研。他是从运河上乘船到达台儿庄的。一路上,他除了听到血战台儿庄时的英雄故事外,还惊讶地发现,台儿庄曾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水陆交通枢纽、融通天下的商埠和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城,其富庶繁华程度不亚于山西的平遥古城。在调研中,他仿佛看到了“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古城盛景,看到了古街巷里鲁、苏、徽、浙、闽、粤、晋、欧关等各派林林总总的建筑和熙熙攘攘的商贾,看到乾隆皇帝一边吟咏“风帆一一入眼来”一边题写“天下第一庄”的洒脱豪迈,嗅到了七十二座庙宇中缭绕的香火味,听到了1938年早春惨烈的枪炮声、厮杀声。这些景象,猛烈地撞击着他的灵魂,燃爆了他激情的火花。他觉得,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存不能再沉埋下去,应当重见天日。台儿庄区的干部说,一个投资5亿元的房地产项目即将在这里开工,他说,暂停!他打算用自己的目光之犁把这片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深耕一遍,看看底下都有什么宝贝。

陈伟作为枣庄市的市长,统管全市,政务繁忙,要深耕台儿庄,只能挤出休息时间。在2007年里,他用47个星期天,以微服私访为主,走街串巷,访问了27位80岁以上的老人。老百姓经常看见一个在小面馆里吃拉面的人,像电视里的陈市长,但又旋即自否,说:“哪有市长到小面馆里吃拉面的?”一年只有52个星期天,作为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为了务好一件事,挤出47个星期天,足以见其执着、淡定和潜耐。

历史的尘土太深厚,尽管他像个考古学家,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调研,但是,他仍然没有一个人拍拍脑袋了事。古城是否有重建价值,还要经过科学论证。他请来一大批历史学家、古建筑专家、旅游专家,仔细搜集、挖掘、考证、整理、研究古城史料。一系列数字足以证明古城重建决策的审慎——从海内外收集了130多部运河史料,300多张老照片,2000多件大战史料,包括陈伟托日本朋友找到1918年也就是大战前20年,潜伏台儿庄的日本间谍精心侦探的资料《台儿庄事情》,获取了当时台儿庄的交通、建筑、地理、气候、宗教、民俗风情等情况,以及手绘台儿庄地图。在美国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拍摄的照片中,发现了徽派建筑;在李宗仁视察战地的照片中,发现了闽南建筑;在荷兰记者伊文斯拍摄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中,发现了广东客家建筑。在浩繁的资料中,在垃圾堆中,在水下淤泥中,在狭隘曲折的棚户区里,发现了被专家称为“古运河文化活化石”的400米古驳岸、13处明清古码头、8处古船闸,发现了古民居、古寺庙、古店铺、古街巷框架、古水系脉络、53处保留完整地的大战遗迹……对照着资料,一一探究它们的原地址、原形态、原风貌,并请那些耄耋老人依据记忆,一一到现场指认、描述。专家们依据这些考证,绘成了《台儿庄古城胜迹复原图》。沉睡地下七十年的古城拨开深厚的历史尘封,在图上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巴黎,台儿庄,两座城市的缔造者都超脱了社会的浮泛,都有着相同的执着、淡定、潜耐。

P34-36

序言

当经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农村一部分人积累起足够财富的时候,小城镇建设的春天来临了。

全世界都用“城市化”这个词,唯独中国不用“城市化”(至少是目前),而选用了“城镇化”一词,意义何在?“城镇化”,是国家决策层立足中国农村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情而独创的词,既包括了大中小城市,又包括了散布于广大农村地区的非城非村的小镇,我们通常叫做“小城镇”。将“小的”和“大的”并列在一起,本身就是对“小的”的重视,“城镇化”这个词,不仅一目了然地将城市和小城镇区别开来,而且还凸显了小城镇的地位。很显然,城和镇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区别。小城镇,应该兼有城市和农村的双重特征,既要拥有城市的基础设施,便捷的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功能,还要拥有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文化氛围。在发展大中小城市的同时,在广大农村地区一定会形成大量的不同于城市的“小城镇”,这就是中国的国情。

发展小城镇,能够就地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就地培育二三产业,就地转移农业人口,就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这几个“就地”,决定了小城镇与农业、农村有着割舍不断的千丝万缕的天然联系。这种天然联系,决定了小城镇的地域特色、经济特色、社会特色、文化特色;这种天然联系,既有助于稳定小城镇,也有助于稳定农村,能够缓冲全球化、市场化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冲击。一旦重大危机来袭,城市居民因为下岗失业,可能要会吃不上饭,而小城镇因为与农村的天然联系,在经济上自成体系,自我循环,自给自足,安然度过危机,人们不会饿肚子。更重要的是,小城镇因为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留住自己的文化传统,成为散落在广大农村的文化堡垒,有效地抵御西方文化的冲击,为中华文化留住一丝根脉、一缕薪火。

在这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恰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了,会议强调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问题,指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央对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延续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央对广大人民群众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特别是“乡愁”一词,运用得十分精准、恰当,入木三分地描述出城镇建设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感情的影响力。这本书论述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问题,观点完全符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对中央精神进行了详细透彻的解读、阐释,有助于人们正确深入理解、落实中央精神,对指导城镇化进程、推动小城镇建设大有裨益。

文化是管灵魂的,有文化的小城镇,才能更好地塑造人、激励人、引导人。在小城镇的文化氛围里,人们耳濡目染,年长日久地受熏陶,会培育起与小城镇的文化氛围相关联的品格与德行,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水土”,既包含着提供衣食温饱的“自然水土”,也包含着滋养居民品格、性情、习俗、精神面貌的“文化水土”。文化,是小城镇的灵魂,一座小城镇,没有文化,也就没有灵魂。

培育文化特色,是小城镇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目标。离开了文化支撑,小城镇就难以’实现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必须统筹谋划,“软”“硬”兼备,两手齐抓,切实做到“有文化,适宜居,可传承”。

所谓“有文化”,就是要珍惜、保留、延续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小城镇的文化特色,主要来自于传统文化,特别是地方文化。要对地方文化加以挖掘、整理、提炼,把当地的文化元素运用、展现到小城镇的规划、设计、建筑中,形成自己的建筑风貌。如果各个小城镇的建筑风貌都拥有自己的地方文化特色,就会丰富多彩,绚丽多姿,而不会出现互相复制、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局面。

除了有形的建筑,小城镇的文化还弥漫在无形之中,特别是那些具有优秀思想内涵的传统习俗、风尚、理念,如孝老敬亲、关爱邻里、看情顾面、古道热肠、忠厚诚信、融洽相处等,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在雕筑建筑风貌的过程中,要将这些无形的文化精华浇筑、展现在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一门一户、一街一巷之中,让居民耳濡目染,进而渗透到居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这样的建筑才是真正的“有文化”,这样的小城镇才会“有灵魂”。

所谓“适宜居”,就是要根据现代人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低碳、绿色、环保、舒适的现代理念,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规划、设计、建设小城镇,让居民充分享用现代物质、文化成果,提高居民生活的便捷度、舒适度、幸福感。

所谓“可传承”,就是要注重物质和文化的双重传承。精美、优质、牢固的建筑物作为物质产品,可以穿越千百年时间,世代传承,持久享用。这样的建筑物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载体,它不仅是“凝固的音乐”,而且还是“凝固的语言”“凝固的课本”,融合在建筑物之中的文化理念也得以延续千百年。小城镇在打造优质建筑的同时,还要重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特别是小城镇所具有的优良的传统习俗、风尚、理念,要通过其他各种手段大力挖掘、整理、展现、标榜、弘扬,使其不断传承下去,润心育人,泽被后世。

当许多地方都在匆匆忙忙地推进城市化的时候,逆城市化发展,突出乡村特色、田园特色,便成为一种文化时尚,一种发展模式;当许多城市都在抄袭西方图纸的时候,逆西方化发展,坚持中国特色,便成为一种可贵的文化自觉自醒;当许多城市都变成一个面孔的时候,逆雷同化发展,坚持差异化,坚守自我,坚守本真,美己之美,便凸显了弥足珍贵的“特色价值”。

当小城镇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的时候,她就拥有了无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当千万个小城镇以自己独特的风姿展现在中国大地上的时候,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就实现了。

解世增

二〇一四年八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记住乡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庄乾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9087186
开本 16开
页数 1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2014200405
中图分类号 F299.21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2
15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