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传统文化的光明前景 |
内容 | 作者简介 任继愈,有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曾任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国家图书馆馆长、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是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哲学的很好代表,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奉命筹建了我国所宗教研究机构,培养了几代中国哲学史和宗教学研究人才;他提出“儒教是宗教”的论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性质的总体认识和定位,是认识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基础性理论贡献;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振兴,他以整理传统文化典籍为自己重要的历史使命,先后组织领导乃至亲自主持《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中华大典》、新修《二十四史》、《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等多项大规模的文化工程;他还致力于推动民俗学等学科的发展,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创办了《世界宗教研究》、《科学与无神论》等杂志,在提倡学术研究、宣传科学世界观、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厥功至伟。 目录 辑 中华文化:理性与热切 关于中国封建主义的问题 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特点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国情 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华民族的生命力 谈继承中国传统道德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光明前景 寻根——族姓之根与文化之根 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 第二辑 中国宗教:批判与继承 儒家与儒教 朱熹与宗教 继承传统文化精华,迎接文化建设新高潮——在“儒学、儒教与宗教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佛教与东方文化 我与《中华大藏经》 道家与道教 《道藏提要》序 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而奋斗 从王充到熊伯龙 现代文明与宗教对话 第三辑 中国哲学:厘清与思辨 老学源流(老子研究的方法问题) 中国哲学史的里程碑——老子的“无” 唐宋以后的三教合一思潮 论魏晋南北朝社会思潮的交融 中国哲学的过去与未来 哲学的永恒主题——究天人之际 试论“天人合一” 历代农民革命战争对中国哲学史的作用 《孙子兵法》中的辩证法因素 论《齐物论》不代表庄周思想 先秦哲学无“六家”——读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中国古代医学的哲学的关系——从《黄帝内经》来看中国古代医学的科学成就论墨子 第四辑 中国社会:感叹与希望 李贽的悲剧结局 李贽改革悲剧给后人的启示 中国古代宰相的职能 中国古代的宦官与君主专制 为《四库全书》正名 汉字为中华民族立了大功 汉字识繁用简的必要与可能 科举考试制度值得借鉴 恢复手脑并用的好传统 经典教育:孩子们的“维生素” 为人与成佛 内容推荐 本书是任继愈先生的精选集,从中国文化、中国宗教、中国哲学、中国社会四个维度展现任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宏观、整体的把握。任先生在文化上、宗教上、学术上、历史观和社会问题上,都提出了重要的观点,比如“文化势差规律”“儒教是宗教”等。本书所选,涉及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关系的方方面面,希冀能以此窥探任先生对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的整体性把握,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任先生“生也有涯,学无止境”的座右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传统文化的光明前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任继愈 著 李申,周贇 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49854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6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60000 |
出版时间 | 2020-05-01 |
首版时间 | 2020-05-01 |
印刷时间 | 2020-05-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研究与交流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12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
宽 | |
高 | 22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