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种业呈现蓬勃发展的一派大好形势,也是农业领域市场化进程最好的产业之一。
但从深层次可以发现,中国种业基本上还笼罩在计划经济的阴影里,在某些方面还保留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和深刻的体制印痕。
计划经济时代的政策惯性运动,即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微观操作之间的摩擦碰撞,仍然在种业的很多方面表现出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中国种业没有任何“避风港”,种业老板必须树立紧迫感和使命感。
跨一步,海阔天空。
图书 | 中国种业正步入历史拐点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种业呈现蓬勃发展的一派大好形势,也是农业领域市场化进程最好的产业之一。 但从深层次可以发现,中国种业基本上还笼罩在计划经济的阴影里,在某些方面还保留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和深刻的体制印痕。 计划经济时代的政策惯性运动,即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微观操作之间的摩擦碰撞,仍然在种业的很多方面表现出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中国种业没有任何“避风港”,种业老板必须树立紧迫感和使命感。 跨一步,海阔天空。 内容推荐 加入WTO和种子法实施以来,中国种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也是农业领域开放程度最好的产业之一。作者走访了农业科研院所、种子管理部门、种子公司和基层农民,还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共议改革进程,审视发展路径,探讨种业前景,内容涉及种业国际化、市场化、管理体制建设、国有公司改革、民营种业发展、资源利用、品种创新、营销体系、市场竞争以及种子繁育等等,并访问了若干有代表性的种子企业,最后整理选出30多篇文稿,编辑《中国种业正步入历史拐点》一书。尽管这些文章独立成章,互不连贯,但基本上反映了中国种业的发展形势、市场实况和存在问题,也代表作者对种业发展的看法和主张,读者会从阅读过程中意会作者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问题在哪里,路子该怎么走。 目录 上编 种业论坛 1.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种业 2.泛议中国种子产业市场化进程 3.种子市场兴起品种争夺战 4.育种家的职业困惑与路径选择 5.农业科研单位办公司并非闪亮的光环 6.基层农科所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7.把种子企业建成技术创新的主体 8.从品种审定到赢占种子终端市场 9.评说“种子限价管理” 10.良种补贴,怎样把好事办成好事 11.种子交易会的兴起与走向 12.种质资源是人类共享的财富吗 13.中国杂交水稻种子怎样走出国门 14.转基因水稻商业化引发的争论 15.质疑“超级玉米”“超高产” 16.发生在棉田里的中外种子争夺战 17.民营种业老板正在努力爬高坡 18.怎么拯救你啊,家族种业 19.发挥民间种业协会的服务职能 20.要发展的种业老板联合起来 下编 种业巡礼 21.股份制是国有公司改革发展的有效形式 22.股份制改革加快承德裕丰种业的发展 23.制种优势催生敦煌种业上市公司 24.企业文化是一种具有凝聚力的信仰 25.科技创新托起农星种业辉煌 26.关注德农种业 27.一个家族种业快速发展的历程 28.发生在一家公司的“不平等”的故事 29.从明天种业发展模式得到的启示 30.内蒙古草原升起的种业新星 31.一家县级农科所玉米育种成绩斐然 32.关于玉米育种和种业发展对话录 33.五彩糯玉米是怎样培育出来的 34.现场观摩会怎样评议玉米高产品种 35.农民走出国门“销”种子“卖”技术 36.种衣剂为农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37.聚焦南繁 38.河西地区玉米制种业考察报告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种业管理机构多头而缺失“拳头” 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种业正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开创了种业市场竞争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解除了主要农作物种子垄断专营体制,放开了种子市场;二是打破了国有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种子企业共同发展;三是确立了品种权的法律地位,品种知识产权受到保护;四是实施了国际双边贸易,鼓励发展种子的进出口业务。总之,一个生机勃勃的种子市场诞生了。 作者在这里不再详细叙述改革开放后中国种业发展的巨大成就,而是通过调查研究,探讨问题,以便有助于寻找加快中国种业市场化进程的道路和方向。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采取渐进式过渡与阶段性突破,提出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20世纪90年代中央政府大力推进的行政体制改革,确立了“政府主导型”改革框架,使中国种子管理机构发生较大的变动。中央十五大报告指出: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要配套进行。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进行政府机构改革,要进一步精简机构,核心是转变职能,政府的工作重点是要抓好宏观调控, 国家农业部为适应行政体制改革形势,把工作重点转向宏观调控,采取精简办事机构、保留专业人才、增设事业单位等方式。1995年8月,农业部决定将全国种子总站、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植物保护总站、土壤肥料总站合并组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种业管理方面,将种子职能部门分散到行政或事业单位。1995年10月,中国种子公司更名为中国种子集团公司,1999年2月国务院决定,中国种子集团公司整建制划归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现改称国资委)。 国家农业部保留下来原有的主要种子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随形势发展又陆续增加了若干新的处室。现有的种子职能部门有:种子管理处、知识产权和成果处、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基因安全管理处、基因安全检定处、种业发展处、品种管理处、科技开发处(中心)、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处以及全国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等,分属种植业管理司、科技教育司、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技发展中心等司、局、委或派出机构,其中一些处室对外称事业单位,实际上行使政务管理和职能管理职权。此外,还有若干涉及种子行业管理的职能,如种子工程、执法检查、价格管理等,又分属农业部的发展计划司、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和政策法规司。 业界人士指出,农业部设置了那么多种子职能部门,有些处室只是名称和属位的改变,基本职能没有丝毫实质性变化。政府虽然控制了种业的事务和属位,但却缺少一个能代表统一意志并能统一指导全国种子产业发展、制定法规、政策调研、宏观调控的权威机构,十几个业务处室不能形成拳头和发表权威话语,限定职责范围,各管各的业务,遇到关乎中国种业发展全局性、方向性、决策性的大事,谁也不敢管,谁也不愿管,谁也不能管,谁也管不了,这和机构改革后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不相符合。深究一步说,种子职能部门分散设置乃是为适应政府体制改革采取的权宜应变之策。 种业体制改革表面上弱化了政府的行政管理权,但计划经济赋予行业主管部门的行政权基本上完整地保留下来。种业管理体系沿袭计划经济运行模式,例如品种审定制、品种权保护审批制、种子生产许可证制、种子质量检验证制以及种子经营许可制,即从品种审定到品种保护到种子经营需要经过若干行政审批手续,分散地控制在农业有关业务部门,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政策利益化、利益部门化。 一位基层种子管理部门负责人说:国家农业部设置了各种种子管理处室,省市就要设立相应科室与其承接,到了市、县管理站至少也要有人挂名“接招”,分权导致了利益部门化。上面一大片,各牵一条线,机构越多,分工越细,无论哪一条线牵一牵,下面都要“兴师动众”全力承办,事无巨细,疲于应对。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中国种业体制改革以及种业市场化进程中应该发挥重要“领军”作用的中国种子协会,本来应该是一个与有关权力部门具有平等地位的服务协调机构,应该具备行业统计、企业调研、价格协调、产品评优以及贸易谈判、质量鉴定等职能,但长期以来没有进入角色,依然是政府的附属机构,加以存在人力、财力等诸多因素,行业服务职能严重缺失,在种业市场化进程中表现出太多的无能、无力和无奈。 种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十分重要的产业。首要的是政治性,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深一步说关系到社会安定。第二是技术性,种子是高科技产业,从育种、繁育、加工等要经过若干复杂细致的工序,周期长,投入多。第三是敏感性,种子出现的任何质量问题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它关乎农民生活,严重者可能影响社会安定。 业界人士建言:农业部为什么不能成立种子管理局(司),有权、有钱、有位,成为全国种子行业行政管理的“拳头”?为什么不能把种子协会推向市场,成为协调、服务全国种子企业的“领军”? 应该肯定,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重塑中国种业多元化市场主体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对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市场化进程滞后,行政性配置仍然过多而且分散。该放下的权力没有放下去,该加强的部门没有充实,体制不顺,职责交叉,这就使中国种业市场化进程负重前行,障碍重重。P16-18 序言 加入WTO和种子法实施以来,中国种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也是农业领域开放程度最好的产业之一。作者走访了农业科研院所、种子管理部门、种子公司和基层农民,还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共议改革进程,审视发展路径,探讨种业前景,内容涉及种业国际化、市场化、管理体制建设、国有公司改革、民营种业发展、资源利用、品种创新、营销体系、市场竞争以及种子繁育等等,并访问了若干有代表性的种子企业,最后整理选出30多篇文稿,编辑《中国种业正步入历史拐点》一书。尽管这些文章独立成章,互不连贯,但基本上反映了中国种业的发展形势、市场实况和存在问题,也代表作者对种业发展的看法和主张,读者会从阅读过程中意会作者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问题在哪里,路子该怎么走。 中国种业正步入历史拐点。“拐点”可以理解为非彼即此。表面上看中国种业似乎是一派大好形势,但深层次可以发现基本上还笼罩在计划经济的阴影里,在某些方面还保留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和深刻的体制印痕。特别是种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相当一部分基层部门基本上保持着政企不分、事企不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计划经济格局;政府出台的某些有关种业的政策或措施,自觉不自觉地介入市场的微观层面,干预了种子市场的正常运行,甚至某些管理职能表现出严重的越位、错位或不到位。 中国种业改革成就和存在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 跨一步海阔天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种业没有任何“避风港”,面对惊涛骇浪,面对生死存亡,管理部门和种业老板必须树立紧迫感和使命感,更新观念,锐意改革,才有可能避开崎岖弯路而快步走向康庄大道。 本书文章先后在《中国种业》、《种子世界》、《种子科技》等杂志发表,承蒙编辑认真审定、修改、加工,使文稿更为完整,文字更加通顺;本书出版有他们倾注的一份辛劳,顺致谢意。 本书可以作为《中国种业谁主沉浮》的姊妹篇;那本书记述的是1949~2000年中国种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及其评述,而本书记述的则是2001~2005年中国种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及其评述。 衷心感谢对编著和支持本书出版以及审阅、修改和提出宝贵意见的朋友们。 发于点滴, 行于心田, 融于交汇, 盛于久远。 佟屏亚谨识 2006年五一国际劳动节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种业正步入历史拐点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佟屏亚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167944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6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6-05-01 |
首版时间 | 2006-05-01 |
印刷时间 | 2006-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326.1 |
丛书名 | |
印张 | 1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4 |
宽 | 142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