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像爱丽丝的小镇(赠英文版)/双语译林壹力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像爱丽丝的小镇(赠英文版)》是内维尔·舒特心爱的小说,多次改编为电视剧、电影以及广播剧。本书是经典的爱情与战争主题,故事发生在二战时及战后,跨越英国伦敦、马来亚丛林以及澳洲内陆,充满异域风格!

此书已形成文化效应,澳大利亚著名景点“爱丽丝泉镇”(即书中的“爱丽丝斯普林斯”)把公共图书馆改成“内维尔·舒特纪念图书馆”

中文译本国内首次出版!

内容推荐

内维尔·舒特编著的《像爱丽丝的小镇(赠英文版)》讲述:琴·佩吉特二战前到马来亚工作,当马来亚被日军侵略时,她和其他数十名妇女、儿童被日军抓获。后被救回到英国,获得一笔丰厚遗产。当她再次回到马来亚时,得知当初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她的澳大利亚士兵乔·哈曼并没有死。得知此消息,琴前往澳洲去寻找乔,但是如大海捞针。而事实上,乔已经去英国寻找琴。琴来到乔的家乡,在那里安家创业,并且决心把这个荒凉的小镇变成“一个像爱丽丝那样的小镇”。后来,有情人简和乔最终相遇。

目录

译本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作者附言

试读章节

他的生活状况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不知道他的遗产具体有多少,但肯定超过两万英镑,所以我想这位先生应该会住在一幢体面的房子里,由一两名仆人伺候生活起居。但是,情况全然不是这样。他住在海边一个很小的私人旅馆里,在同一层里租了一个卧室和一个起居室。他才五十出头,比我还年轻十岁,但显然已过着病榻生活,起居不便。他跟一个八十岁的老太太一样弱如风烛,脸色死灰,似乎一半身子已经躺在了坟墓里。我刚刚从空气清新的湖边湿地回来,蓦地走进这个窗户紧闭、阴暗局促的房间,觉得浑身不自在。窗户上挂着一排鸟笼,养着许多虎皮鹦鹉,散发出来的味道使得这个房间越发令人窒息。从家具布置来看,这位先生已经在这个房间里生活了许多个年头。

我们讨论遗嘱时,他谈到了他的生活。他亲切友善,对于我的亲自来访感到喜出望外。尽管他有浓重的苏格兰口音,但应该是一位知书识礼的先生。“我的生活波澜不惊,斯特拉坎先生,”他说,“健康状况不允许我出远门。天气好的时候,我会起个大早,在门前晒晒太阳。然后,玛姬——老板娘道尔太太的女儿——就会过来帮我坐上轮椅,推我出去散散心。她们对我真是照顾有加。”

谈到遗嘱,他告诉我说他只剩下妹妹琴·佩吉特一位近亲了。“如果不算上我父亲在澳大利亚可能还有的一到两个所谓的私生子,”他说,“我不能确定有,尽管我一个都没见过,也没有收到过他们的来信。不过有一次琴向我提起过母亲曾为此事悲痛万分。这种事情最能刺激女士的神经,而且我父亲又是个精力旺盛的风流人物,去到哪里都闲不住。”

他妹妹琴在一战期间参加了英国妇女后勤军团,并在1917年春天与一位佩吉特上校成婚。“有点出乎我们意料,”他和蔼地说,“要知道我妹妹在参军前没离开过苏格兰半步,后来又去了帕斯,而亚瑟·佩吉特却是从汉普郡南安普敦来的一位英格兰人。我对亚瑟倒是没什么意见,但我们一直都很自然地以为琴会嫁给一位苏格兰人。不过,话说回来,他们的婚姻还算美满——起码不比大部分夫妻差吧。”

战后亚瑟·佩吉特在马来亚太平镇附近一个橡胶庄园找到了工作,琴当然也跟着他去了,从此便几乎从道格拉斯·麦法登的生命中消失。她只在1926年和1932年趁休假回家探过亲。她生了两个小孩儿,儿子唐纳德出生于1918年,女儿小琴出生于1921年。1932年的时候,琴把兄妹俩送到南安普敦的爷爷奶奶家,把他们留在那里上学,自己则回到了马来亚。我的客户与他们唯一一次见面就在那一年。

现在的情况是,亚瑟·佩吉特在怡保附近出车祸去世了——他从吉隆坡开车回家时车速太快,滑出马路,撞到了树上。可能他当时睡着了。他的遗孀琴·佩吉特事发时在英格兰。亚瑟去世前大约一年,她回家给两个小孩找了一套房子,就在南安普敦边上的巴西特,以方便他们上学。这个安排还算合理,但是麦法登先生对此多少感到有些遗憾,因为兄妹俩没能够住得离彼此更近一些。我能看出来麦法登先生对此耿耿于怀,因为他不止一次地提到这件事。

他想修改遗嘱。现在这份遗嘱只是很简单地把所有遗产都留给琴。“我还是会把遗产给她,”他说,“但是我写这份遗嘱的时候亚瑟’佩吉特还活着,而且我当时并没想到他会比我先走一步。我这身子骨一向很差,想是也活不长的,而他和琴风华正茂。我原以为他可以帮助我妹妹好好规划一下如何使用这笔钱。”

他似乎顽固地认为所有女人都不谙世事,不善理财。她们没有责任心,而且投机商能轻而易举地把她们玩弄于股掌之中。所以,尽管决定了把全部财产都留给妹妹,他还是打算要找一位托管人,以保证唐纳德能够在她去世后分文不少地得到这笔遗产。要实现这个要求当然并不困难。作为例行公事,我向他列举了这个做法的种种利弊,同时指出,他在道尔太太的房子里住了这么多年,而且很可能会一直住到离世,如果不能留出一笔小小的遗赠给她,多少有点不妥。他认同我的说法。此外,由于已经没有其他近亲在世,他想委托我作为全权托管人和遗嘱执行人。那倒是家庭律师的分内事,但是我告诉他,鉴于我年事已高,最好找一位共同托管人。他同意由我们所的初级合伙人列斯特·罗宾逊来担任此职,对我们在这些事务上的收费条款,他也没有异议。

这份遗嘱毕竟很简单,再敲定余下几个小问题就完成了。我问他,如果他和妹妹都在唐纳德未满二十一岁之前去世,我们该如何处理这笔遗产。我的建议是,在唐纳德成年时托管结束,所有遗产归他自由支配。麦法登先生同意了,我在便笺上记下来。

“假设发生另外一种情况,”我说,“唐纳德先于他母亲去世,又或者母子俩都由于某种原因先于您去世,那财产就转由小姑娘小琴继承。我是否也可以认为,托管期同样地在她成年时结束?”

“您是说,”他问,“在她满二十一岁的时候?”

我点点头。“是的,和她哥哥一样。”

他摇摇头。“我认为那太不周全了,斯特拉坎先生,请原谅我这样说。但是,没有一个二十一岁的姑娘能够管理好自己的财产。那个年纪的姑娘都很容易上男人的当,斯特拉坎先生。她们会上男人的当的。她的托管期必须要长很多,至少要到她满四十岁时才能结束。”

P2-4

序言

内维尔·舒特出生于1899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得工程学学位,1923年进入伦敦的德哈维兰飞机有限公司,边工作边学习驾驶飞机,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写作。为了避免航空工程师和作家两个角色的混淆,他在从事航空工作时使用原名内维尔·舒特·诺威,写作时使用内维尔·舒特一名。其后他成为R100飞艇设计和制造团队的成员。由于R101飞艇在1930年坠毁,英国决定停止飞艇研制工作,内维尔所在的团队也被解散。二战爆发后,内维尔参加了海军,战时主要在伦敦从事秘密的海军工作,最终升任至英国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的少校。离开海军后,他远访远东和澳大利亚,并在途中听到了八十位欧洲女士二战期间在印尼被日军俘虏,被迫徒步长途跋涉的悲惨故事。他被这个故事深深触动,怀着对幸存者的尊敬,构思了《像爱丽丝的小镇》前半部的情节,这部小说也成为了他的代表作。

内维尔·舒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玛拉赞》于1926年出版,讲述一个商务飞行员坠机后流落荒岛,被一个罪犯所救的故事。该罪犯实际上是因为惨遭其贩毒的哥哥陷害而蒙冤的。后来,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该贩毒集团终于被捣毁。内维尔最著名的小说还有《彩衣风笛手》(1942)、《公路已尽》(1948)、《海滩之上》(1957)和《来自工具室的受托人》(1960)。他喜欢把航空知识和他的战时经历写进小说中。内维尔1950年移居澳大利亚,1960年猝然离世,终其一生共留下了二十余部小说,其中多部被搬上荧幕。在美国现代图书馆(Modern Library)网站由读者评选的二十世纪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中,他有三部小说入选,《像爱丽丝的小镇》位列最高,排名十七。澳大利亚中部的爱丽丝斯普林斯(爱丽丝泉)因该书而闻名。英国汉普郡朴茨茅斯机场的诺威路和内维尔·舒特路以他的名字命名,澳大利亚东南部维多利亚州的贝里克也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舒特大街。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仲夏正炎,展眼却已秋情萧瑟,寒意渐生,正如这部小说一路写来热烈激荡,却在斯特拉坎先生那冷雾围绕的寒舍中落幕。

《像爱丽丝的小镇》于1950年出版,大获好评,再版多次,并于1956年被拍摄成电影。翻译这本名作的这六个多月,每天焦灼不安。本来翻译就像给别人带孩子,比带自己的孩子还要紧张一万倍,深恐磕着碰着,不能完整交回朋友手中,译者也最怕把书翻走了样,交到读者手里的,竟是自己的重新创作,糟蹋了作者的心血。

小说以二战结束为界,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从英国远赴马来亚工作的年轻姑娘,琴·佩吉特,在二战期间日本侵略马来亚的战争中被俘,被迫和其他妇女儿童一起在马来亚北部各地之间徒步跋涉。其间他们遇到了年轻的澳大利亚战俘乔‘哈曼,他为了帮助战俘们渡过难关铤而走险。下半部分写琴在战争结束后回到英国,继承了一笔丰厚的遗产。为了报答战时马来亚村民对他们这群战俘的保护和照顾,她返回马来亚报恩,并偶然得到乔仍然在世的消息……

若将《像爱丽丝的小镇》比喻成一幅油画,必定属于不厌其烦的古典派。细细读来,不禁感到舒特先生简直就像在写回忆录,努力将情节安排得真实自然,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觉得仿佛确有其人其事,而作者只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通部小说出现了多个“of course”(直译则是“当然”,“自然”),并处处做了铺垫,使故事的推进顺理成章,鲜有突兀之处,不露堆砌痕迹。因此,书中叙述虽然细致繁复,似有赘言,回头看时,却发现伏笔布满,一不小心就容易走漏瞬息繁华。例如,写到诺尔送别琴的时候,作者说诺尔莫名其妙地感到琴不会回来,看似老人家的痴语,实则却为后文伏笔。当然,“无巧不成书”,主角琴和乔之间的爱情故事还是稍微落入了俗套,读者读至彼处自能体会。

作者在写这本小说的时候,已经年逾五十,历经一战和二战,也经受了职业生涯的跌宕起伏,因此笔下每一句话都功力深厚,不能等闲视之。他在书中深刻地探讨了人生和人性,正如书中结尾所说的,他写了“陌生的场景”和“勇敢的人”。这些不是一根青春烂漫的笔能写出来的。他写琴去到马来亚,和同胞们一样不知战争之险恶,也不知祸之将至,在硝烟即将弥漫之时仍然载歌载舞地忙得不可开交,却又马上写她成了战俘,陷入绝境;他写绝境中之人性,一人一个样,绝无重复,幸存下来的人,却又都一致地乐观坚强;他写战俘眼里的战争,真实地描画了在战争里隐忍求存的平民百姓,写出了军官的残暴,也写出了某些日本士兵的善良。后来,他又写琴和乔的爱情故事,写琴如何融人海湾地区的生活,如何勇于改变威尔斯镇的面貌,虽淡淡写来,却都是经验智慧之言。他写到被抛弃的黄金镇,那透骨的荒凉,却又通过写琴改变威尔斯镇的努力种下了复苏的种子,仿佛预示温暖的东风即将吹开一季繁花。这一切,时而通过琴来叙述,时而由诺尔以第一人称叙述,娓娓讲来,历历在目,不矫揉造作,不哗众取宠,真实的情感委婉动人,让读者不知不觉中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悲伤,一起快乐,一起惆怅,一起沉迷于这个具有魔力的故事中,读着读着仿佛都变成了诺尔,忘不了米德赫斯特的牧场住宅,忘不了威尔斯镇鲜艳夺目的红色屋顶,忘不了那里朴实却令人感动的平凡居民,与他们的欢笑悲辛。

本书对于人物的描写,也委实难有其他小说出于其右。琴和乔都不是什么大人物,没有出格的个性,也不是什么悲天悯人的大救世主,这样的人物,最是难写。两个普通人,没有惊人的美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凭着认真坚韧的心,度过逆境,守来幸福,遂了心愿。琴是一个活泼聪明的姑娘,文化水准中等,没有上过大学,却善解人意,真诚善良,敢作敢为,讲诚信,有义气。在马来亚的时候,敌人马上杀到眼前,她却担心霍兰太太无法带着两个孩子一起逃难,自告奋勇地去帮助她,结果跟着霍兰一家一起被俘。被迫徒步东奔西走时,她勇于转换生活方式,适应当地恶劣条件,并主动与日本看守和当地村民交流,积极化解困难,最后带领幸存的战俘们成功安顿下来,挽救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她头脑清楚,同伴们都认为乔是神的使者,她却知道乔也是一个普通人,但她依然深爱着他。她因失去爱人而伤心欲绝,却依旧生活得认真踏实。拿到遗产后,她首先想到的不是个人享受与实现个人梦想,而是赶紧回马来亚去报答战时恩人。知道乔仍然在世,她不顾一切地赶赴澳大利亚,只为了再见他一面,自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后来,为了乔的事业,她又决定留在偏远的海湾地区,并且积极进取地实施自己的计划,最终将乔的家园建设得温馨时尚,将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带到这片土地上。

而乔则是一个满腔热血的男子,有正义感,也很善良,虽然话多了些,却朴素踏实,像一座沉稳秀美的山。他看见琴和她的同伴忍饥挨饿,心有不忍,舍命偷鸡给他们吃,结果事发受刑。后来他听见琴未婚,马上从澳大利亚远赴英国,为的也只是再见琴一面,也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对未来充满乐观,积极进取,在所有人都要离开海湾地区的时候,他却看到了繁荣的远景,对牛场的发展作了详细周密的计划。他去英国旅行,让他兴奋不已的不是华丽的著名宫殿,而是先进的育种技术。终于与琴相见后,他想为了琴而放弃自己的家园,为了心爱的人情愿委屈自己。别人偷他的牛而受伤,他也马上去救人,可见他心胸之宽广。他没有什么文化,说起话来土气扑面,但是却可亲可爱,真挚诚恳,活力四射,仿佛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温暖的阳光。

本书另一个重要人物诺尔,是一位收入丰厚的律师,年事已高,生活孤单冷清,却仿佛作者自己的化身,是一位可亲而深邃的老人家。他历经人世沧桑,晚年遇到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成为了她的托管人,并尽他所能帮助她实现愿望。他对她有一种无从述说的感情,正如书末所说,她是一个“迟到了四十年的姑娘”,也正是以他的口气,才能将这样一个故事讲得字字深情,千回百转。若换一个人来讲,或者换一个角度叙述,这个故事只是平淡如水。这正是作者独特的匠心与苦心,其对待写作的态度是如此认真,本身也足以令人感动。其他人物,如给唐纳德开死亡证明的医生、弗里思太太、马特‘阿明、安妮等,全部个性鲜明,跃然纸上,读者阅读之时,自能玩味。

最爱结尾的那一点不甘心和遗恨,使人读到诺尔的梦境时,禁不住地悲伤,方知道这一本书,也有一点“妖”,是能使人着魔的,诺尔梦里的那些场景,倒像是自己也真实看到过的。  这样一部小说,翻译起来真是费尽思量。力求真实的故事、平凡的人物、细致的描写,以及作者每一句话里的机锋,让我这个非常欠缺生活经验的人挠破了头。这部小说时而写东半球,时而写西半球,时而是发达的伦敦,时而是落后的马来亚,时而是蓬勃发展的澳大利亚,所涉及的人物更是多如牛毛,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语言特点。作者在英国出生长大,后来去过马来亚旅游,五十岁时定居澳大利亚,一切细如毫发的描写可说与现实丝毫不差,翻译时绝不敢怠慢或轻松带过,几乎所有的场景和物品都要查一次,看到图片或相关介绍才能放心地翻译出来。书中说到海湾地区有许多牛场,后来我查了沈永兴老师等编著的《澳大利亚》,方知道确有其事,而且昆士兰出口的牛肉占澳大利亚一半以上,而澳大利亚又是仅次于阿根廷的世界牛肉出口大国,可知书中背景并非凭空捏造。而最难翻译的,当属人物语言。英国人说英式英语,日本人英语大多很差,马来亚人自然说的是另一种英语,而澳大利亚人则满嘴澳洲土话。有许多俚语和土话,连我们学院的外教都闻所未闻,例如“fair cow”,连澳洲外教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托外教住在澳大利亚的亲戚才辗转查到了。第九和第十章的广播用语也令我左右为难。此外,作者是一个职业工程师,游历广泛,知识丰富,在书中讲述了很多有趣的知识,例如稻田种植、沙袋鼠、飞机、飞行、卡车等,这些离我的生活都很远,翻译的时候,只好硬着头皮重新看书学习。需要指出的是,书中的威尔斯镇却是作者以伯克镇和诺曼顿为原型虚构的一个小镇。通篇小说语言严密,却又以老人讲故事的口吻,平淡而絮叨地讲来,往往话里有话,翻译时必须步步留神,一不小心就会错失字里行间的隐含意义。

有鉴于此,加上这本书在国内是第一次被翻成中文,没有前人的成稿可以参考,我的译稿必然有许多错漏之处,恳请读者谅解,也恳请前辈们不吝指正。

翻译这本书,前后只有六个多月的时间,加上开学后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繁重,总怕自己力有不逮,不能将这本书翻得合乎理想。很多前辈、同事和学生都看见过我每天下班后翻译的狼狈相,给予了我许多许多帮助,我的内心,自然对他们充满了感谢。此外,书中《圣经》和《古兰经》的句子,分别使用基督教协会和马坚老师的经典译文,在此一并致谢。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自有其过人之处,非寻常浮光掠影般的快餐文学可比。如果各位能抽空好好品读一下这个故事,将是我极大的幸福。也许这个故事有一点长,但读罢掩卷,其袅袅余韵,一定会比其本身更加悠长。

后记

该书出版之时,我已做好准备遭受他人指责,说我篡改历史,尤其是关于无家可归的女战俘们长途步行和纷纷死亡那一段。我想人们一定会说,在马来亚,此等事情纯属子虚乌有。但事实上,在苏门答腊岛,确曾发生过一件类似的事情。

日军于1942年攻占马来亚后,迅速入侵苏门答腊岛并占领全岛。大约八十位荷兰女士和孩子在巴东附近被俘。当地的日本指挥官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对这群战俘的责任。为了摆脱这一负累,他迫使他们步行离开他的管辖区域。就这样,他们开始了一段持续两年半的旅程,几乎徒步走遍了苏门答腊岛。这段漫长的旅程终于结束时,只有三十名成员幸存了下来。

1949年,我去印尼苏门答腊岛拜访住在巴邻旁的J.G.基瑟尔一冯克夫妇。基瑟尔太太就是该批战俘中的一员。被俘时她才二十一岁,刚刚结婚,纤细漂亮,为人风趣,有一个六个月大的婴儿。随后几年,基瑟尔太太被迫背着婴儿步行了超过一千二百英里。当时的情况跟我在书中所描写的非常相似。她和婴儿挺过了这个可怕的劫难,顽强地活了下来。

我想,此前我从未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为基础构思小说情节。但这次我破戒了,因为这个鲜活的故事是如此动人,我无法抵挡它的魅力,同时也因为我想尽我所能向这位女士致敬——在我遇到过的所有女士中,她是最勇敢的一位。

内维尔·舒特

书评(媒体评论)

一位睿智而迷人的小说家,当之无愧地深受欢迎……简言之,内维尔·舒特是那种真正探触到想象力与情感的小说家。

——《泰晤士报》

一部凄美而扣人心弦的战争罗曼史,最终圆满落幕。

——《哈珀杂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像爱丽丝的小镇(赠英文版)/双语译林壹力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国)内维尔·舒特
译者 叶雷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59250
开本 16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5-12-01
首版时间 2015-12-01
印刷时间 2015-12-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86
CIP核字 2015256529
中图分类号 H319.4:I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