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经典中华寓言故事绘本(全20册)
内容
产品特色

详情-01.jpg

内容简介

1、贵州,也被成为“黔”。这里有一大片茂密的森林,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个怪物,小白兔说:“他跑起来大地都在震动,太可怕了。”于是老虎隐藏在树林中窥探它。后来老虎发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2、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擅长弹琴。他后来偶遇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故而结为知己。第二年,俞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俞伯牙悲痛万分,于是他摔破琴身,扯断琴弦,发誓终身不再弹琴。
3、“割席断交”是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的一个典故,讲述了一个小故事: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华歆则高兴地拾起金片,但又扔了它;曾经,管宁和华歆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华丽的车、穿着礼服的人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依旧在看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子非吾友也。”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意思是:“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之后的两人也确实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一人入仕为官、一人归隐田野。
4、《井底之蛙》绘本是根据《庄子·秋水》的一个典故进行新编,讲述了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有一天暴风雨时,它遇到一只路过躲雨的海鳖,于是邀请海鳖来自己家的大房子躲雨,它还热情地劝说海鳖留下来定居,因为它觉得这里实在太大太舒服了,很适合居住。可海鳖谢过它后,并没有留下来,因为海鳖想念它的大海了……
本绘本用优美可爱的绘本语言和美丽的插画,告诉孩子们,井底之蛙是很可悲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开放眼光。
5、墨子观看了染坊老师傅染丝的过程,看到同一片绸缎放在颜料里,颜色发生了变化。雪白的蚕丝投进青色的染缸,变成了青色;投进黄色的染缸,变成黄色。染缸的颜色不同,蚕丝的颜色也随之改变。蚕丝染了五次,它的颜色就会改变五次。他颇有感慨,后来又将这个感悟教授给自己的学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本来相同的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成不同的事物。后以“墨子染丝”慨叹受习俗影响不能自拔。也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6、“南橘北枳”是一个大家所熟知的成语故事,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意思是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后人用"南橘北枳"来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形容某种事物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异化"或者"变质"。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进入美丽有趣的绘本,跟着可爱的小茉莉一起去研究一番吧。
本故事在原故事的基础上进行续编,指明该故事中的缺漏——橘与枳并不是同一种植物,进而延伸出另一个意义,即本性不改,换了环境也依然不会改变。
7、詹何用单股的蚕丝做钓鱼的丝绳,用芒刺做钩,用细竹做钓竿,用剖开的米粒做为钓饵,在有百仞深的深渊中、湍急的河流里钓到满满的鱼,钓丝还不断,钓钩没有被扯直,钓竿没有被拉弯。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让我们跟随着小龙和红螃蟹,一起去了解秘诀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时,有时能以柔克刚,以弱制强。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法,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掌握新的方法。善于吸收前者的经验,顺应自然之势,是获得成功的一条捷径。
8、“涸辙之鲋”是出自《庄子·外物》的一个典故。炎热的夏日,庄子在经过一条深深的车辙时,发现了一条快渴死的小鲫鱼。小鲫鱼向庄子求救,庄子表示要去南方找到吴越之地的大王,请他们用浩浩荡荡的西江水来迎接它回家……小鲫鱼能等到那个时候吗?这个小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人做事要当机立断。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绝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必须实事求是地去解决眼前的问题。同时讽刺世人不从实际出发,做些无效的事。鲋鱼的回答可以用
9、四川有座南岐山,这里的水很甜,可是饮用它的人都会长出一个大瘤子。当看到有外地人来,当地人就会围观取笑他,说他的脖子好奇怪,(脖子)细小得一点儿也不像当地人。外地人指出当地人是得了病,需要治疗。但取笑他的人说他们都是这样的,不用去治的!最终没有谁知道自己是丑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见怪不怪,见不怪反为怪;以错误的标准看待事物,往往会觉得正确的反而是错误的了;一个人不能坚持自己的错误的想法,要倾听别人的想法,才能不断进步,自知之明最重要,要知错就改。
10、 “千金买马首”是出自《战国策·燕策一》的一个典故。有一个国君愿意出一千两黄金来购买一匹千里马,可三年过去了,千里马仍没买到。这时,有个侍臣向国君请求出去寻求千里马。侍臣找了三个月,终于找到了线索,可到地方一看,马已经死了。侍臣拿出了五百两黄金买回了那匹千里马的头骨,返回交给了国君。这个侍臣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买一个没用的马首呢?通过这个故事,要告诉孩子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一起进入美丽的趣味绘本世界,来瞧一瞧吧。
11、有一个偷鸡贼,每天都要偷邻居家一只鸡。面对别人的劝阻,他却表示慢慢减少偷鸡的行为,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到第二年就不偷了。本绘本在《孟子·滕文公下》的基础上进行趣味编写,通过有趣的故事和美丽的图画,告诉孩子们,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借口,拖延时间的人,实际上并没有改过的真心;让孩子明白,知道错误后应该马上改正,并且不应该再去做这件错事。错误无论大小都是错误,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更不应谈什么循序渐进的改正。那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借口,拖延时间的人,实际上是没有改过的真心。“知错即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12、太阳离我们很遥远,那么,是在早晨时离我们近一些呢?还是在中午时离我们近一些呢?这个问题,小朋友们想过吗?答案是什么呢?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代,那时的小朋友就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了,而且我们的大思想家孔子也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吧。
《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个故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反映出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13、《歧路亡羊》这则寓言,出自《列子·说符》。这则寓言讲述了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已经率领他的朋友(追羊),又请杨子的童仆一起追赶,从而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的故事。比喻有的人在学习、工作或社会生活中迷失了正确方向。原寓言结构比较复杂,从寓言中又引出了两个寓言。为了吻合孩子的阅读水平,以及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本绘本仅从原故事中摘取了邻居找羊一件事铺展开来,增加细节和有趣的想象事件,让孩子们通过简单又有趣的找羊故事,能直接感知到道理: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后果严重。
14、故事源自《韩非子·说林下》。红色的小马阿布是一个结实、勇敢的好马,在一次冒险中受了伤。可是这伤差点儿让它被相马师认为是不好的马,还差点儿不能上战场。那相马师是如何来判断小马们的优劣的呢?一起进入美丽的趣味绘本世界,来瞧一瞧吧。本绘本从一个崭新有趣的角度进行新编,以小马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告诉孩子们,世界是复杂的,总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发生。就像相那匹马一样,它之前好踢人,可受伤后,就不能踢人了。因此,看问题要全面,还要仔细,否则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15、《吕氏春秋·去尤》里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疑邻窃斧。据说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看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偷斧子的。后来他找到斧子了,再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本绘本将故事中的主人公设置成两个儿童,更贴近孩子的世界,增加趣味性,适合孩子阅读。通过这则生动的寓言故事,告诉孩子们,情感的变化往往对理性的判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6、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本绘本是在这个原版寓言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意改编,从小鸡的角度出发,聪明的小鸡面对欺压时,想出了一个计谋,吓跑了狐假虎威的狐狸,演了一把“鸡假虎威”!告诉孩子们,一切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
17、此典出自《权子·吾师》。商季子特别爱好道学,他带着很多盘缠,游学四方,只要碰上戴黄帽子的道士,便会施礼求教。后来他拜了一个假装是得道高人的骗子为师,结果被骗子骗走了所有盘缠。旁观的人说那是个骗子,季子还觉得是老师在教他学问。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盲目推崇、幼稚可笑的人。
本绘本是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意改编,还设计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猴子,通过小猴子的行为,更加突出商季子的可笑,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18、燕王喜欢精巧的东西,他到处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后来,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可是,燕王一直未看到卫国人所雕刻的猴子,因为卫国人提出了三个很难实现的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然后选一个雨晴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三、燕王看到他所期待的猴子了吗?
19、郑人买履,是先秦时的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主要是说有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待事物要会灵活变通、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要注重客观现实的事实,为人处事要从实际出发。
本绘本是从小兔子和小松鼠去集市买帽子的事情引出“郑人买履”的故事,赋予了这个故事的童话色彩,增加故事的趣味性,更适合孩子阅读。
20、这个典故讲的是: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于是不顾路途遥远,来到邯郸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本绘本在原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意新编,少年在学习了不同步伐姿势后,最后发现原来***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找到自我才最重要。不管学什么,都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经典中华寓言故事绘本(全20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熊梦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936971
开本 16开
页数
版次 1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0-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动漫绘本-儿童绘本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8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3 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