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罗马史纲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权威政治学学者李筠聚焦罗马20余年,用“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全新视角解读一个完全不同的罗马。四个步骤提高思想维度:当观众,看热闹;做裁判,辨好坏;画蓝图,做设计;做领航,成大器

一把理解所有西方问题的钥匙:剖析西方文明中的永恒之城的崛起和强盛、衰败和崩溃,从而破解西方与政治的大逻辑,探究人类的政治学原理。
理解千年罗马的兴衰,理解中国的大国胸怀,读懂如何做大国国民,认清中国现实,预测中国未来。历史上唯一能与中华帝国形成影射的超级帝国只有罗马!从理解罗马开始,理解西方政治,理解西方心理与宗教。
国内学术界大咖推荐!晏绍祥、刘苏里、刘擎、施展、刘瑜、罗翔诚挚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史纲”的写作方式,围绕“超大规模共同体”这个核心概念勾勒罗马历史的发展进程,并由此模型透视西方历史和文明的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全书包括一条主线、三个主题单元,以时间为序深入分析罗马的王制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破解罗马这一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底层逻辑。在剖析罗马历史的同时,本书也对我们重新思考中国同为“大国”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作者简介

李筠,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治学系系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著有《论西方中世纪王权观》《英国政治思想新论》《西方史纲》。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政治传统与政治现代化、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国家理论。

精彩书评

李筠教授紧紧抓住大国治理的基本线索,以罗马作为大国兴起为出发点,从多个不同角度详论罗马帝国治理的实践和成败,勾勒罗马兴衰的制度和社会机理,妙语连珠,卓有见地。马基雅维利和孟德斯鸠如若有知,当引为知音。
——晏绍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和古典学教授)

古罗马经历了王制、共和、帝制,是人类治理史上第一座里程碑,至今仍处处见其身影,因此古罗马是一部教科书。李筠的《罗马史纲》,精雕细刻,向读者呈现了这部教科书的结构与脉络,以及古罗马的荣耀与悲剧,伟大与毁灭。
——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始人)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对想要进入罗马历史、政治与思想世界的中国初学者来说,这部《罗马史纲》可能是最为通畅的大路。李筠致力于对读者友善的写作风格,同时始终坚守学术严谨性的标准,这是令人钦佩的成就。
——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哲学与思想史教授)

罗马史是人类智慧的宝库。横向有伟大的政治智慧,在给定的处境下,罗马人总能找到恰当的结构关系,安顿极为多元、复杂的要素,形成均衡的秩序;纵向有成功的制度演化,在特定制度走向衰败之后,罗马人便想办法为其打补丁,再建均衡。今天的各种制度安排,罗马人全都开创出来了,也都让我们看到其适用的边界。李筠的《罗马史纲》从超大规模共同体治理的角度剖析罗马史,把横纵两种智慧和历史都呈现出来,值得细细品味。
——施展(外交学院教授、《枢纽》作者)

罗马史是一部政治学的百科全书,其中埋藏着无穷无尽的理论矿脉。李筠的《罗马史纲》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热闹,寻找这些矿脉。在他的条分缕析下,“他们的”历史成为“我们的”智慧,久远的是非成为当下的路标。
——刘瑜(清华大学比较政治学副教授)

历史能否预测将来,指导当下,《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爱德华·吉本是悲观的,但中国古人却一直相信读史能够“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历史到底是虚无的,还是有意义的,相信李筠的《罗马史纲》会带给读者思考。本书也许没有吉本著述的恢宏,但却更能让人有阅读的兴趣。
——罗翔(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

目录

第一章 王制时代
1.0 王制时代:罗马最初的基因
1.1 国父:罗慕路斯的遗产
1.2 立教:精神统一的雏形
1.3 融合:小国寡民的扩容
1.4 放逐:背德乱法的代价

第二章 共和时代
2.0 共和时代:罗马崛起的奥秘
2.1 同化:多元一体的铸就
2.2 文化:大国灵魂的进化
2.3 阶级:政治斗争的逻辑
2.4 争霸:征伐四方的苦涩
2.5 惨败:自我膨胀的陷阱
2.6 逆袭:盖世英雄的格局
2.7 分歧:鸽派鹰派的互啄
2.8 改革:上下求索的艰难
2.9 民粹:崛起平民的脱缰
2.10 独裁:祖宗成法的回归
2.11 虚荣:政治权力的溃散

第三章 帝国时代
3.0 帝国时代:超大规模的框架
3.1 再造:王图霸业的降临
3.2 哲学:共和传统的延续
3.3 巅峰:罗马治下的和平
3.4 继承:帝国宪制的硬伤
3.5 军政:武力失控的魔咒
3.6 专制:巍巍皇权的幻象
3.7 国教:帝国衣钵的传承
3.8 切割:教会帝国的自立
3.9 蛮族:罗马帝国的倾覆
3.10 分叉:东部帝国的长命

精彩书摘

罗马作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大国,究竟是如何打造多元一体的?她的很多招数在王制时代就已经形成了,在罗马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出现、升级、完善,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罗马在王制时代的融合,就是扩张、充实和加固。扩张才能带来体量的扩大,多元因素自然也就汇聚起来;充实就是理顺城邦内部的多元因素,让它们各安其位,城邦也就成长得很结实;加固是用政治军事制度把多元和谐的状态变成规矩,人和规矩形成相互加持的局面。这三个方面代表了融合的三个步骤,三位国王的作为正好典型地诠释了融合的“三步走”。鉴于他们的故事仍然带有神话和传说的成分,我们虽然用他们的名义展开分析,但重点其实不是他们干了什么,而是大约在那个时候罗马有了什么。
特别需要指出,扩张、充实、加固的“三步走”对大国而言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应该成为无尽的循环。从三位国王的故事当中提炼出来的这个模型只是罗马融合循环的第一圈。罗马的壮大意味着她不仅后来跑了第二圈、第三圈,而且每一圈都跑得更大、更高明。所以我们才会看见融合的招数在不断地复现、升级和完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罗马怎么在王制时代跑完了融合的第一圈。

扩张
融合的起点是扩张,反过来看,融合是解决扩张带来的各种问题的方向和措施。并不是所有的扩张都通过武力实现,但罗马确实是通过武力实现的。所以,融合是罗马对武力扩张必然引起的各种问题的回应。罗马的第三位国王图鲁斯开启了罗马的大规模对外扩张,他也给出了很经典的战后融合方案。大史学家李维的名著《建城以来史》到图鲁斯这里,就写得比较详细了,甚至可以说是绘声绘色。从篇幅上看,李维只用了3页写努玛,用了12页写图鲁斯。后面的国王也相应地写得详细了。有了李维相对详细的记载,复原历史场景的材料更丰富了,不过,“怎么看”的眼光也变得更重要了。我们来看看图鲁斯的作为。话说努玛病逝,图鲁斯·奥斯提利乌斯被选为国王。他在位32年,在他治下,罗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在图鲁斯一生辉煌的战绩当中,最关键的是他率领罗马灭掉了阿尔巴城。阿尔巴城实在太重要了!前文讲过了罗马建城的神话。特洛伊的埃涅阿斯乘船逃跑来到了罗马附近,当地国王招他做了女婿,然后还把王位传给他,这个地方就是阿尔巴。罗慕路斯兄弟的外公就是阿尔巴城的国王,这位老国王被他的弟弟杀害,他的女儿也被迫害,于是才有了母狼养活罗慕路斯兄弟的神话。罗慕路斯逆袭成功之后并没有留在阿尔巴,而是和弟弟带着3000男丁找到了罗马这个地方建立新城。账要是这么算,阿尔巴城才是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的正统王城,罗马只是旁支。确实,整个拉丁姆地区大大小小的城邦和部落也都认阿尔巴是老大,因为她最根红苗正。经过罗慕路斯的武功和努玛的文治,罗马这个旁支的力量超过了老大,在图鲁斯手上,罗马要变成老大了。从李维到盐野七生,几乎所有的罗马史作家都对罗马谋夺老大之位发动的阿尔巴战争一片袒护,找了很多理由。比如阿尔巴人寻衅滋事、不守信用、国王昏庸、武功差劲等等。但罗马谋夺老大之位的野心却是明明白白的。

前言序言

这本书,我跟你谈罗马。很明显,这本书和我的上一本书《西方史纲》有关系,是“史纲”系列的推进,仍然是以“史”为素材呈现“纲”的逻辑,仍然是对文明之道的深究。不过,这本书绝不是《西方史纲》第二单元的放大版,它是一套新框架,目的在于“怎么理解大国”,它的内核是政治学。如果你对文明演进的深层次逻辑感兴趣,那么,这本书是《西方史纲》的进阶,它会用更加集中的议题和更加详细的分析来揭示文明在政治上能够取得的成就和遭遇的困境。如果你想掌握波澜壮阔的政治兴衰的要领,那么,这本书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实验,庞大的罗马既是我们一起条分缕析的庖丁之牛,也是我们一起操练政治思维的演武场。跟我一起去罗马吧!
为什么是罗马?
2018年10月,我和施展、吕航、薛瑾在一个小饭馆谋划爱道思人文学社的第一次学术考察,说起目的地,我脱口而出的就是“罗马”。我当时给出的理由是:罗马既典型地代表了共和,又典型地代表了帝国,还典型地代表了教会。共和、帝国、教会,三种成分、三种特质、三种建制,不就正好构成了西方文明吗?罗马因为“三不朽”,成了当之无愧的永恒之城。小伙伴们欣然接受。2019年1月我们就带17个朋友一起去了罗马,做了10天的考察,收获满满。
在罗马的每一天,甚至在每一个古迹,我和施展都有聊不完的话题,每到一处我们都会专门找一点点时间单独相处一下,聊聊当时心灵的震撼和想到的疑难。小伙伴们戏称我们俩每天都要走一段“猫步”。有小伙伴来跟着走猫步,却完全听不懂我们俩在说什么。大家虽然不太听得懂,但随时问出来的问题都很有意思,无论是我和大家的讨论,还是我和施展的讨论,都让我备受刺激。所以,我答应考察团,把我们说了的、没说的,都写成一本大家能看懂的书。而且,这本书的军功章有他们的一半,有施展的一半。
从罗马回来之后,我已经在很多场合表达过我对罗马的思考。比如,我总是忍不住会在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课堂上讲起我对罗马的思考,还指导学生写了以罗马独裁官制度为主题的本科毕业论文。再比如,2019年3月,在“得到大学”开学典礼的演讲里我就先透露了从卡拉卡拉大浴场想到的“三个凡是”。还有,2019年10月,在任剑涛教授主持的腾讯思想汇“比较文明再思考”系列讲座上,我也发表了自己对罗马的看法,和晏绍祥教授、吕厚量教授还有到场的朋友们交流切磋。我想,现在是时候把我积攒了二十年的对罗马的思考全部拿出来了。
之所以惦记罗马,是因为她太重要了。罗马的影响力或者说生命力,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在一般人的眼里,罗马要么是个铺满了古迹的城市,要么是西方历史的一个阶段,不了解她,就像不了解西安,或者对汉朝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一样,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但是,罗马一直活着,活得五彩斑斓,活得风姿绰约,活得昂首阔步,她的存活几乎只有用“彪悍”才足以形容。她超越了自己的肉身。当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被蛮族击倒的时候,她没有烟消云散,而是羽化登仙,嵌入了西方文明DNA的每一个碱基。中世纪的教会仍然执着地把自己叫作罗马大公教会,中世纪的帝国仍然执拗地坚持自己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马基雅维利教导西方人走进现代世界的时候用的是罗马史的故事,拿破仑称帝之后给自己的独子加封罗马王,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建筑群用的都是向罗马致敬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特朗普在访问意大利的时候说美国和意大利的“同盟关系”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存在了,等等。也就是说,要理解西方,要理解政治,要理解未来,都逃不开罗马。
我在二十年的学习和研究当中发现,几乎所有涉及西方的大问题都绕不开罗马,她几乎无处不在。尤其在政治学领域,现代世界通行的很多概念和制度,即便不是罗马人发明的,也是在她手里达到了古代的完满形态,她为后世树立起政治世界的一根根“擎天柱”,比如公民、人民、共和、帝国、宪制、元首、皇帝、分权、独裁、军团、总督、行省、权利、法律等等。罗马就是一座政治学的宝库。我是政治学出身,自然就会对罗马格外倾慕。而这本书,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罗马来探究人类的政治学原理。“史”和“纲”的关系会在这本书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罗马史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812472
开本 16开
页数 4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42
出版时间 2021-05-01
首版时间 2021-04-01
印刷时间 202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712
CIP核字 2021065770
中图分类号 K126
丛书名
印张 3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30
160
2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3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