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高效思考
内容
编辑推荐

1.畅销书《自制力》作者全新作品,品质保障,值得购买!

2.升级版的《深度思考》,实践版的《学习高手》!

3.为什么大家一再错过微信、抖音、直播等新鲜事物?你的思维系统急需升级!本书专为针对人性思维漏洞量身定做,助你挑战固有的思维方式,开发大脑的无穷潜力,让思考从此变得简单而高效。

4.附赠100条提升判断力的黄金法则,让你在短时间成为一个资深的决策者。

5.普通人与精英的差距,在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内容简介

为什么pinduoduo短短几年就能赶超淘宝?

为什么直播带货突然成为热门的消费模式?

为什么这些你起初看不上、后来看不懂、□后跟不上的新鲜事物,总是一再错过?

这是因为经验思维并不能搞定一切,有些新事物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我们人类的理解能力。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种新型的思维模式——直观思维。

直观思维是一种结合了经验、直觉、批判性思维的高效思考方法,它来自理性的基础,却又突破了经验的桎梏,融合了人类的直觉本能,在智力、精神力、思维力协同下为我们迅速拨开重重迷雾,做出准确的判断。

前言序言

用直观判断力有效预测未来
近百年来,许多现代组织都曾研究过如何使人的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达到新的层次这一问题。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韦纳发展了弗里茨·海德提出的“归因理论”,使之流传于世界,影响甚广。他认为,人的个性差异和经验会影响他的“归因”——对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趋势做出判断;同时情绪和投入程度也是影响人们“归因”的重要因素。它们构成一种稳定的判断机制,对人在事情的处理方式上产生重大的影响。(“归因理论”是指用人为因素影响和控制环境,并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激励和控制,从而对其因果进行解释和推论的理论。)但是,美国洛杉矶歌德公司的执行总裁史密斯并不同意这一观点,他从另一角度提出自己的疑问:“强调稳定和可控性的思维是如何让我们头脑变得僵化、教条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又在以怎样的方式衰退?”
由于对“归因理论”的认同,人们往往趋向于使用固有的方法处理所有的“相关问题”。这也许很可靠(直接套用某一经验带来了效率的快速提升),却也丧失了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换句话说,人类天生的直觉被搁置了。上帝赐予的宝贵礼物,人类思维皇冠上那颗明珠,在组织性和程序性的思考中变得黯淡无光。
但所有人也都认同这一点: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式来培养我们的直觉——优化思考路径,时间做出更正确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为自己的生活寻找更有活力、更新颖的展开方式,即充分开发直观的智慧。
在本书中,我们提供了一些很有实用价值的内容,其中的案例涉及各个阶层,涉及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事件。因为我们曾有超过200名工作人员在3年内搜集了大约4万个案例。从本书中,我们可以一起观察案例的主人公是如何开发直观的智慧并据此展示自己卓越的判断能力的。
当然,本书的内容并不是提倡读者完全摒弃传统的经验型判断,或依托“归因理论”进行的思考,因为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直观判断的基础,是直观的一部分。经验是思维的土壤,也是人们决策的参考,甚至是人的本能。这是许多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数年实践后得出的结论。
但可视性的经验决定了人的一切选择?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一些思维课程的参与者在完成有关心理学、潜意识与思维技能的学习后,仍然会抱怨说:“你看,我们要完全跳出经验的‘陷阱’是不可能的,创新永远是人类的追求,但‘创新的升华’在经验面前却遥不可及。我也想创新,我想某一天送出的礼物能让女朋友激动得流泪,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骂我不是个善解人意的笨蛋;我希望我提交的方案能让那个一贯用下巴看人的上司露出满意的笑容。但这些是不可能的,我在做决策时时间想到的仍然是一些成型的方案,我的本能在遵循着过去的思考模式。我看到的总是过去的影子,不由自主地踩着昨天的脚印麻木前进。”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人们不由自主地把以往的经验和对未来直观的判断放到一个对立的位置上。人们在学习到新的“经验”时,总是试图用它去覆盖旧的部分。我们学到新知识后,就认为旧知识过时了,但从根本上讲,它们都是经验。
在一次哈佛大学举办的讲座中,史密斯说:“环境总是在发生变化,参照系也在变化,很多思考的方法正变得不合时宜,这也包括我们做出判断的方式。虽然你站在过去坚实的石阶上,却觉得未来一片空白,因为未来需要的是□直接的创造力,有洞察力的感知能力。形象地说,它需要有天才一般的预见力。”
想要在未来继续取得成功,我们就需要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快速做出正确的思考与判断。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门人生课程。在本书中,我们将和读者一起学习直观判断的智慧,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它是我们对事物直接有效的感悟、洞察和认知;它绕开了普遍存在的经验法则,但又严格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
简单地说,直观判断力是将我们的直觉和思维充分地结合起来,对事物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并得出精确的判断的一种能力。直观判断力是了经验的能力。如果人类没有这种能力,也许就不会创造出如今这般繁荣的文明。
幸运的是,人类的领袖人物多次在关键时刻做出集团利益需求的决策,才挽救了我们的文明。如果仅凭过去的经验和传统思维模式的推断,你就不会看到这些“奇迹”的发生,因为通过经验做出的判断有时会违背常识。
几千年以来,人们都认为理性是高等级的思维方式。人们崇尚理性,摒弃感性,认为理性是建立在复杂的逻辑基础和经验归纳之上的。当然,保持理性是正确思考的基础。但实际上,优秀的企业家经常是凭借“突然的直觉”做出英明决策的。他们的判断基于理性,但又□□理性。直观判断的智慧是其思考模式的核心动力,推动着一步又一步的创新,永不衰竭。众所周知,理性和创新有时会出现冲突,因为理性永远在追求“结果导向”,而创新则要求你□大限度地忽略那些结果的“不确定性”,大胆地寻求突破。尽管创新的风险很大,但它很值得尝试。无数优秀之士前赴后继,都希望成为下一个伟大的创新者。
关于“如何做出理智而正确的决定”这一问题的答案,史蒂夫·乔布斯和沃伦·巴菲特等商业天才会用他们的流传已久的故事告诉你,总有一些成熟的模式可以遵循。但学习他们天才的预见力就能让你做出更明智的决定吗?事实未必如此。如果你没能充分理解什么是直观判断以及何为预见力的话,或许你会将直觉与本能的思维反应当作本书所提倡的直观判断力。
在直观和理性之间,始终存在难以界定的模糊区域。就像人类几千年来对大脑核心区域的工作机制尚不明确一样。在这个神秘的区域里,人的直觉与逻辑每秒钟都会发生上亿次的互动,□终形成他的思维模型和判断模型。
直观的模式
本书讲到的直观是使我们的理性分析获得升华的“思维分析法”。通过缜密有效的“思维优化”,我们拥有了一套对事物进行精简判断的程序,能够快速地从复杂现象中得出直接、有效的结果。
直观的本质
人的直观是直觉进行了优化并且了经验的结果。它通常取决于我们对待事物的心态,看待自己的角度以及是否受到经验的诸多束缚。假如理性而干练的直觉占了上风,将大大缩短洞察事物的时间,会让你获得意料之外的惊喜。尽管这种情况极少出现。
直观实现的过程
在本书中,直观是将逻辑具体地运用于创新的思考方式。直观能帮你产生远见和新颖的想法,激活大脑的创新能力,从旧事物中发现新的东西。当你主动开发大脑中直觉与逻辑的结合区域时,你在很多领域都会获得卓越的判断能力,从而跨向全新、智慧的层面。它是不合逻辑的、快速的,同时又是可以洞察本质的。
开启直觉的关键,是对未来的敏锐感知。对中国的企业家和部门的管理者而言,本书同样具有现实意义。现在我们的工作正在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变得更简洁且更有张力。就我们所知的信息流通领域来看,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信息的流通方式。
互联网让世界上的信息变得更加透明,拥有直观的未来主义者已经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30年前,我们很难想象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能在几年间就成长为企业,他们的领导者会成为全球性的卓越人物。这在过去简直无法想象,但在今天却十分平常。
今天,人们比过去更容易看到未来的样子。海量的信息带来的冲击利弊参半,但坚定的“未来主义者”从中看到了积极的一面。
他们对自己的判断充满自信,在不同的地方抛头露面,预测未来,并且善于利用各种方式计算自己和别人的成功概率。在这个过程中,某些“未来主义者”或许拥有了一种稀缺的能力——通过锻炼使自身具备从复杂现象中感知本质的能力。
你对明天做出判断时(人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判断明天),要关注那些“已发生事实”的核心要义,了解事物发展的趋势,因为它们恰恰是正确解读未来的关键。同时,这也表明——觉察到已经发生的变化并进行正确解读是多么重要!
本书将阐述一个道理:机会往往隐藏在我们身后,而不是脚下或眼前。当过去的经验要求你继续前行时,直观判断可能会提醒你停下来,使你把握住当前的机会。我们的脑海中总会出现这种提醒:机会在已经发生的变化中产生,如果你总是盯着虚无缥缈的未来,就可能错失今天的机遇。读完本书后,如果你愿意开发自己的直观判断力,就能以□快的速度感知到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曾经错过了很多美妙的风景。
开启直觉的目的:获取优于他人的观察力。通过阅读本书你将知道,能把握住即将出现的“变化”和已经出现的“变化”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是那些卓越人物具备的才能。直观直觉,它既属于经验与理性的范畴,又为我们理性的反应所控制。它近乎一种“神性”,却没有超出“人性”的极限。
在本书中,我们将会和读者朋友们一起努力研究直观的本质及特点,并围绕“直观”这一核心命题,阐述它对生活、工作等不同领域的深刻影响,终解决两个核心问题,直观能为我们带来什么;第二,如何拥有这种才能。
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过程,就是了解和开发直观判断力的过程。本书会列举许多与大家密切相关的案例,统一分析直观对人们判断能力和决策的影响,阐述如何才能开发和训练直观判断力,并以此改善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
正如我一贯的坚持,本书也会秉持通俗易懂的风格,从我们身边普通的故事讲起——从直观与直觉的关系、直观的层级、思维方式的重新定义、创新和判断力的关系,以及通过潜意识训练来
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直观能力,为读者搭建一个“直观判断力模型”——它将有益于我们检验自身是否具有做出高效、直观思考的潜质。
也许本书还无法使我们理性的现实壁垒,但它至少能让我们在对世界的认识上迈出一大步。我也衷心地希望本书能使读者有机会在不同的行业写下属于自己的美好篇章,为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研究直观的智慧,重新构建我们的思维方式,更加有力、高效地观察世界,倘若你能做到这些,就已经非常值得欣慰了。

目录

第一章 直观——做出判断的关键技能
直观判断就是“直觉”吗 _ 003
直观判断力的三大体现方式 _ 008
直观判断与归因理论 _ 013
直观判断与自信 _ 020
经验和感性的结合 _ 027
“做选择”之前的能力 _ 031
第二章 直观的五个层级
聪明的分析——绕开经验法则 _ 037
绝妙的主意——看到怎样开始 _ 041
觉悟的意义——看到如何结束 _ 046
不同的路径——创建全新的思考系统 _ 049
通达的智慧——看到最终的命运 _ 056
第三章 重新定义你的思维方式
理性 _ 061
如何思考新事物 _ 064
用问题否决“问题” _ 069
“分析型思维”败下阵了吗 _ 075
第四章 新时代的卓越判断力
直觉的“指南针” _ 085
看到问题的钥匙 _ 093
摆脱“结果导向” _ 097
重建你的“判断系统” _ 104
运用直观判断的八项原则 _ 110
第五章 “直观决策”的秘密
把“灵机一动”变成美妙的主意 _ 1□1
让“脑回路”变短一点 _ 127
有些步骤不能忽略 _ 133
只指出方向,不判断对错 _ 142
第六章 优秀领导者的直观判断力
从开始就放弃控制 _ 149
积极的自我预言 _ 153
不可或缺的“预见力” _ 157
如何建立卓越的影响力 _ 161
发现,并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_ 165
第七章 是什么在抑制我们的直观判断力
抱残守缺的错误认知 _ 171
赌徒谬误的偏向 _ 174
沉没成本的“怪圈” _ 178
固执己见的坚持 _ 182
思维定式的围墙 _ 185
第八章 用潜意识唤醒直观的想象力
你对“想象力”真的了如指掌吗 _ 191
加强直观的理解能力 _ 195
如果我们的直观判断是错误的怎么办 _ 197
小心,潜意识中的“懒惰”会让你讨厌思考 _ 200
破除“效应”对直观的负面暗示 _ 205
无须担心未来,只管去做吧 _ 209
附 录
提升直观判断力的100 条黄金法则 _ 213

精彩书摘

直观判断力的三大体现方式
一、经验的直接体现
我曾看过一位知名企业家的一个演讲□□,一个年轻人说他对未来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是一个人找不到梦想的表现。这位知名企业家的回答是:“我20来岁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会去做企业,只是一件事一件事地做过来的。”
在这位知名企业家看来,没有人能够预知自己的未来。那么,你坐在家里苦思冥想又是为了什么呢?不如走出去,一步步积累经验。经验的积累会让你慢慢拥有直观判断力的基础。因此,直观判断力首先是经验的直接体现。
经验让人成熟。一个人的阅历越丰富,就越明白事情内在的逻辑。年龄大的人对问题的直观判断总是比较谨慎的,而年轻人却容易冒进。因此,成熟的人知道,计划再好,再完美,如果没有付诸行动,也是枉然。世间万物都有其形成的规律,做任何事都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从哪个时代来看,短时间就能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少之又少。
当经验转化为直观判断力时,我们需要做的是,放下思想包袱,让前进的步伐变得轻快起来,对任何问题都要保持耐心,并坚定地付出努力。经过长久的积淀,自然而然地就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二、本能的反应
你是不是曾经觉得自己的大脑很了不起?的确如此。我们的大脑在“后台”时刻不停地加工着大量的信息。我们毫不费力地将许许多多的“认知工人”分配去完成绝大多数思维任务和决策任务。这些“认知工人”在我们头脑的工作间里忙碌着,听从着我们的指挥。在这里,充满神秘的本能反应构成了我们的显意识和潜意识。
例如,当我将想法转化为文字时,思想的火花在屏幕上快速显现,不知来自哪里的指令让我的手指在键盘上来回敲动。当我在键盘上敲下一行又一行文字后,我的手指自然就知道“A”在哪里,“P”在哪里,又或者怎样切换中、英文输入法。这正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神奇现象。当我打字时,有人走进我的办公室,聪明的手指(其实是操纵手指的本能)能够让我一边交谈,一边继续熟练地打字。事后我检查发现,一边交谈一边打字和专注地打字,准确率是一样的,我并没有因为分散注意力而打错字。还有很多事例可以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本能反应是多么不可思议。
在一次普林斯顿大学的座谈中,史密斯讲到这样一个例子:
在驾校学开车时,每一个学开车的新手都需要完全投入,尽量不和别人交谈,并且全神贯注地留意路面状况。
比如,美国人在英国开车,2个星期会再次体验做新司机的感觉。因为行驶的规则变了,所以他们需要集中注意力,直到渐渐掌握靠左行驶的技巧。一段时间后,人们学会了驾驶技术,之后的驾驶便会逐渐成为一种“熟练化”的技能。就像大多数生活技能一样,驾驶成了一种自然的行为。这时,意识就被解放出来了,潜意识当家做主,本能开始发挥作用。当红灯亮时,我们会下意识地踩刹车,根本不需要思考后再做出决定。
他总结说:“我们应该庆幸人类具有这种自然的反应能力。
在人类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种自然反应都在发挥作用,我们依靠大脑的‘自动驾驶’功能做出一天中的大部分决策。有这种由本能主导的判断机制帮我们应付各种常规的、熟悉的任务,我们便可以把注意力放到重大事务的思考上。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越是高级的思考,越需要大量的本能反应,以便我们腾出精力处理棘手的问题,比如考虑是否再购买一栋房子。”对任何人来说,情况都是如此。无数的本能反应相结合,驱动着我们做出重要的决定。一方面,经验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参考;另一方面,本能的判断则为大脑输送了许多“刺激参数”。这些都是直观判断力的具体体现。
三、超理性的判断力
生活中,轻易冲动的人容易被□□印象牵着鼻子走,感性地做出各种各样的决定。人们在做决定或准备采取行动时往往被一种“特别的感觉”支配着——我觉得很好、我觉得很坏、我觉得应该这样做。冲动带来了快感,这种快感让人们难以自拔,尽管事后非常后悔,但下次他们还会这样做。
作为大脑的本能反应,冲动让我们在通过推理做出决定前快速行动。有时,行动的结果可能是好的。但即便是有好结果的冲动,也不是直观判断。
具体来说,“冲动”既不需要经验,有时也不受本能的控制。我们在记忆、思考、推理时,都要远离冲动,因为这种行为具有相当高的风险性。而一个真正具有判断力的人会利用我在前面提到的两种特质(经验和本能)做出思考。他会向理智寻求帮助,而理智会让他明白冲动行为的后果。
“冲动的选择”和“直观判断”就像两件不同的衣服,前一件也许看着很好却并不合体,而后一件则是在量体裁衣之后,由熟悉所有材料、工艺的工人缝制而成的。我们需要的是直观判断,而非冲动的选择。
许多人容易将直观判断和冲动混为一谈。在凭借感性做了一些事情后,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定这正是他们必须做的——出于某种无谓的正当性。但在本质上,直观判断和冲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两者只是在思想的自发性上有一些相似性,此外再无相关之处。
简单地说,直观判断是一种将心理、思维、经验和性格融于一体的推断能力,它看似令人费解,其实有迹可循。然而,人们在单纯的原始冲动下行事时,是不会利用理性的判断力的。比如在发生冲突时,冲动的人不会思考:“我是否应该冷静地想一想?”因此,冲动的人更容易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这是缺乏自制力的结果。只有理性的意识和对现实的逻辑分析才能将其纠正。
直观判断从流程上说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思考过程,却涉及推理。在经验的依托下,为了迅速得出结论,人们可以利用直观判断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貌。因为直观判断接近问题的本质,它能给我们带来启发。

作者简介

高原,著名人力资源专家,曾任职于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长期为谷歌、微软、Facebook、甲骨文等shijieji企业提供顾问服务和专业支持,是脑力开发、思维培训领域的研究学者。著有畅销书《自制力》《潜意识》《华为破局》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高效思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63177
开本 32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21-05-01
首版时间 2021-05-01
印刷时间 202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成功励志-成功励志
图书小类
重量 340
CIP核字 2021046388
中图分类号 B804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0
145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