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批评作为一种生活/新文艺观察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批评作为一种生活》论述的主要内容是,文学批评对于批评家,不仅意味着是一种职业实践、一种价值追寻,而且意味着是一种生活方式。批评即生活。在批评这种文学生活中,批评家既是读者,是对话者,更是创造者。批评家面对一个个文化载体,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以理性冷静的理论视野和感性随心的心理体验,穿越习以为常的观念和司空见惯的表面,展开价值考量和批判重构,力图寻找被扭曲的真实,全面把握事物的本质,还原世界饱满丰富的深邃内涵,实现永恒的精神获得。批评文本乃是评论家对世界认识的复写与提升,对历史的个性追忆与重建,对现实的精神解读与审视,对未来的想象揭示与敞开。 作者简介 李一鸣,男,1965年10月生,山东省博兴县人,文学博士,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主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多次担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 目录 【理论】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生活 文学创作的大气、静气与锐气 现实主义更是一种创作态度 “五四”启示:散文真挚与高远的审美品格 理想的长篇小说的三个维度 批评品格与批评责任 【学术】 历史变迁中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心理的写照 中国现代山水游记散文审美精神的超越 游走社会人生的精神镜像 评《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论》 【在场】 现代人的彷徨、隐逸与逍遥 乡土地理与平民情怀 生活深处的打捞者 乡村叙事的美学策略 《最后的乡贤》:有意味的指向 难能可贵的文学质地 魔幻或现实的南国树 对地域文化深度而自觉的观照 穿透一轴连绵的市井人生图卷 披文人情幽必显 重凝大地的一脉深情 蕴涵人生大道的深情絮语 世道人心走向或精神风骨初衷 向草木借取灯盏照亮前行的路 雅洁的情怀 浓郁的中国韵致与谐和的诗情律动 青竹,从静海走向大海 一个民族歌者的诗心 刻骨的精神沐浴 不可名状的依恋 魂通英杰诗心阔 诗意生活的可能与经验 突破突进突围 【鲁院】 金声玉振寥亮人心 建构中国特色叙事学的探索 鲁院讲堂:文学的哲学意蕴与作家的人文情怀 深重而诗性的土地挽歌 《老实街》:难被一眼看穿的“活书” 报告文学创作的思辨力 一朵雨中的笑莲 血性的文字 生活意义的参与者 西藏的声音 无尽的光阴 与乡村大地共成长 南方的高度 小说应有传达独特价值的力量 《守望初心》:一部追求史诗性的大作品 2019年散文一瞥:栖居心灵的审美诗学 心中的园子 生命在鲁院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批评作为一种生活/新文艺观察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一鸣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88248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25 |
| 出版时间 | 2021-02-01 |
| 首版时间 | 2021-02-01 |
| 印刷时间 | 2021-0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80 |
| CIP核字 | 2020254345 |
| 中图分类号 | I0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5 |
| 宽 | 156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