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纪念白求恩 为人民服务 愚公移山 研读
内容
前言/序言

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康沛竹教授和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主编的《毛泽东经典著作研读系列丛书》将要出版与读者见面了,两位主编是我多年的同事和朋友,让我作序,只能“恭敬不如从命”。借此机会,一方面对新著出版表示热诚的祝贺,一方面谈些想法与大家交流,权作序。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怎么深刻改变了中国?我认为其内涵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的著作、理论、思想、学说,如何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和意识形态?这里面就有一个重要的转化环节,这个环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从德国的形态变为中国的形态,从欧洲的形态变为亚洲的形态,从西方的形态变为东方的形态,这就是我们讲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报告《论新阶段》中首次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形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强调重视总结历史经验,从学习中走向未来。而毛泽东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与意义研究,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作者简介

康沛竹,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1988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1993-199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学习,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成员。2008年国家精品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负责人。出版专著《灾荒与晚清政治》《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防灾救灾的思想与实践》《<新民主主义论>导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前沿问题研究》等。在《近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光明日报》等发表论文70多篇。

亮点展示

1976da7182dafc23.jpg

精彩书摘

《<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研读》: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的斗争从形式上说首先是在一国范围内进行的,他们认为,“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无产阶级的斗争形式应该是联合起来,“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行动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依靠的就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工人没有祖国”的论断。因为,从本质上讲,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所有的工人无论其种族、信仰、地域有何不同,但是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所面临的经济利益、所面对的敌人都是共同的,即资产阶级。所以,他们必须联合起来、团结起来,共同斗争,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除了在理论上的准备,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国际主义的组织载体。1864年,马克思指导建立了国际工人联合会,即第一国际,并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第一国际成立后,为维护各国无产者的联合,保持这种联合的纯洁性和纪律性,马克思领导下的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同各种机会主义流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包括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反对拉萨尔主义的斗争和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在巴黎公社失败后,第一国际的组织渐渐削弱,但马克思恩格斯仍强调各国工人有目的地联合。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伴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欧美一些国家相继成立了社会主义政党,为加强各国工人政党的联合,晚年恩格斯主张成立一个国际组织。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宣告了第二国际的成立。由于第二国际更加强调各国政党活动的自主性,组织性比较涣散,列宁对当时状况的描述可见一斑,“国际代表大会的决定在形式上对各国并没有约束力,但在道义上却意义重大,以至不遵守决定的情况实际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恐怕比各国党不遵守本党代表大会决定的情况还要罕见”。组织的涣散使得各国工人各自为战,甚至部分沦为本国资产阶级的附庸,再加上第二国际内部对于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理解的分化,第二国际解散。

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进入到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国家对于殖民地的争夺也更加激烈;与此同时,民族解放运动浪潮汹涌。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列宁从无产阶级利益高于民族利益的理论基点出发,丰富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的内涵。列宁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从根本上说是实现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从近期的民族独立运动过程中,无产阶级承认民族平等,主张一切民族有成立自己的民族国家的同等权利,主张“从工人的阶级斗争着眼来估计一切民族要求,一切民族的分离”①。列宁将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划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并主张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各民族间的无产阶级的信任和团结,进而建构了西方革命与东方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帝国主义时代世界革命体系,“没有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无产阶级以至全体劳动群众自愿要求结盟和统一的愿望,战胜资本主义这一事业是不能顺利完成的”。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列宁于1919年创建了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加强了各国共产党的联合。鉴于第二国际的组织涣散,共产国际实行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提升了共产国际的纪律性和组织效力,但由于到后期直接受命于联共(布),实质上以苏联利益为中心,并把苏联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普遍化教条化,影响了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

目录

第一章 《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的写作背景

一、《纪念白求恩》的写作背景

二、《为人民服务》的写作背景

三、《愚公移山》的写作背景

第二章 《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的版本考据

一、《纪念白求恩》的版本考据

二、《为人民服务》的版本考据

三、《愚公移山》的版本考据

第三章 《纪念白求恩》的主要内容

一、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三、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四、做一个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

第四章 《为人民服务》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 《愚公移山》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的影响及意义

附录

内容简介

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三篇经典文献均写作于抗日战争时期,集中阐述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重要问题,其中树立的白求恩、张思德等形象,体现出了共产党员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党性立场,为广大党员坚持不忘初心、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永远奋斗树立了榜样。

内容推荐

本书集中阐述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重要问题, 其中树立的白求恩、张思德等形象, 体现出了共产党员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党性立场, 为广大党员坚持不忘初心、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永远奋斗树立了榜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纪念白求恩 为人民服务 愚公移山 研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康沛竹//吴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9909130
开本 32开
页数 229页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8
出版时间 2021-01-01
首版时间 2021-01-01
印刷时间 202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340
CIP核字 2020130319
中图分类号 A841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1
135
19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5: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