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籍举要/大家小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柴德赓先生是20世纪中国著名史家,在史学界有广泛的影响。

他的《史籍举要》问世后,学人多有专文评价。吕叔湘先生指出:《史籍举要》全书“脉络贯通”,评论“恰中肯綮”,“在同类书中允称上选”。“有志于史学的人,手此一编,费力省而得益多,登堂入室,左右逢源,对于著者一定是感激不尽的。”

内容推荐

柴德赓先生是20世纪中国著名史家,在史学界有广泛的影响。他的《史籍举要》一书,原是一部遗稿,由作者的几位学生邱敏、胡天法、许春在等同志整理,经北京大学历史系许大龄教授审订和修补,于1982年在北京出版社出版,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学术界的好评。近20年来,人们时时还在谈到它。北京出版社最近编辑、出版名为“大家小书”的系列著作,收入《史籍举要》一书,正是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读者关心史学、阅读史书的需要。这说明,《史籍举要》一书具有长久的学术生命。

目录

一版序言

前言

上编

纪传体类

 一《史记》

 二《汉书》

 三《后汉书》

 四《三国志》

 五《晋书》

 六《宋书》

 七《南齐书》

 八《梁书》、《陈书》

 九《魏书》

 十《北齐书》

 十一《周书》

 十二《隋书》

 十三《南史》、《北史》

 十四《旧唐书》

 十五《新唐书》

 十六《旧五代史》

 十七《新五代史》

 十八《宋史》、《辽史》、《金史》

 十九《元史》

 二十《明史》

附:《清史稿》

下编

编年体类

 一 《资治通鉴》

 二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三 《三朝北盟会编》

 四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五 《续资治通鉴》

 六 《明实录》、《清实录》

纪事本末类

 一 《通鉴纪事本末》

 二 《宋史纪事本末》

 附:《元史纪事本末》、《续通鉴纪事本末》

 三 《明史纪事本末》

 四 《左传纪事本末》

政书类

 一 “十通”

 附:乾隆时所修“六通”和《续皇朝文献通考》

 二 会要

 三 其他

传记类

 一 分类专书

 二 以朝代为主的传记

 三 地区性传记

 四 个人专传

地理类

 一 地图

 二 地志

 三 水道

 四 都邑

 五 边疆、外国

一版后记

试读章节

《后汉书》从体例来看,只有本纪、列传、志,而无表。范哗于王侯公卿等非所注意,人物散见纪传中。他整部书中的精神,前后一贯,事不重复,大概原定计划就没有表。南宋初熊方补《后汉书年表》十卷,实际止补得三个表,即《同姓侯王表》二卷,《异姓诸侯表》六卷,《百官表》二卷,材料绝大部分出于《后汉书》。熊方用了相当大的功力,对读《后汉书》的人当然有帮助,有表总是比较方便的。但就范书而论,并不算很大的缺憾。

与《史记》、《汉书》相比,《后汉书》在编纂方面作了一些改进。

其一,改外戚传为皇后纪。《史记》吕后入本纪,其余的皇后入外戚传,《汉书》因仍不改。《后汉书》将外戚传改为皇后纪,其意本于华峤。东汉和帝以后,六个太后临朝,称纪也是名正言顺。掌权的外戚如窦宪、邓骘、梁冀、何进等则另有专传。

其二,《后汉书》新增了七种类传,有党锢、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和列女。党锢、宦者二传,反映东汉一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斗争。文苑传记文学之士。《史记》、《汉书》中,文章家如司马相如、枚乘、扬雄等皆有专传,范书像张衡、马融、蔡邕等自有专传,另增文苑一目,记杜笃、傅毅以至赵壹、祢衡,共二十二人。独行和逸民两传,前一种反映东汉时代没有政治势力的知识分子要获得乡评世誉,进入仕途,非有耸人听闻的为人所不能为的行动是不容易的。后一种则是脱离当时政治斗争,隐居不仕、自命清高的人物,范晔很赏识他们。

列女一传,关系妇女在历史中地位的问题,也是旧史家一个争论的问题。单为列女作传,始于刘向。刘向《列女传》所举人物,固然是好得多,但不好的也有记载。范晔在《后汉书》中增人《列女传》,这是纪传体史书中第一次出现的内容。范书《列女传》共得十七人,传序自言:“但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而已。”我们应该予以较高的估价。《史通·人物》篇却说:“蔚宗后汉,传标列女,徐淑不齿,而蔡琰见书,欲使彤管所载,将安准的。”刘知几的意思,盖以蔡琰先嫁卫中道,继没于匈奴左贤王,后嫁董祀,不应列入《列女传》。这是刘知几的错误看法。像蔡琰那样的才女为什么不应列入《列女传》?妇女改嫁为什么不能入《列女传》?自从刘知几有些议论,后来史家把列女传当做烈女传,专从为夫守节这一方面着想,使广大妇女在历史上的地位,局限于一隅,很多迂腐的人每以蔡琰为口实,这是很荒谬的。至徐淑为什么不人《列女传》,也许范晔没有找到材料,并不是有意不齿。严可均《铁桥漫稿》卷七做了一篇《后汉秦嘉妻徐淑传》,自言“文字多拾成言,可补范书列女传之阙”。传中除书信外,事实亦不多。

《方术传》,事涉神仙怪异,为《史通·书事》篇所讥,以为“言为迂诞,事多诡越,可谓美玉之瑕,白圭之玷”。这篇传的人物确是比较庞杂,但如许杨以治水便民,高获请罢三部督邮,折像散金帛以逃祸,樊英面折顺帝,郭玉、华佗以医著名,并不皆属迷信荒唐。所可议的如王乔、费长房、左慈、蓟子训等,乃真是荒诞不经,不知范蔚宗何以津津乐道如此。

以上所论,属于范晔新增传目。这些传目,除党锢、方术是特殊的二传外,均为后来史家所取法。

其三,使用类叙法,编次周密。范书一般列传以人品相同者为一传,比《史记》、《汉书》更为严格。如王充、王符、仲长统非同时人,以其立论针对当时社会,本人则淡于荣利,合为一传;张禹、胡广等以其和光取容合为一传;郭太、许劭等合传,则因其有人伦之鉴。

范书列传目录中有名字的计五百余人,比之《史记》、《汉书》人数已多,但范书三公九卿无传的还不少,相反的,地位并不高而人品足称的,却有闻必录。列传中有类叙法,情节相同,虽记载仅一二行,亦必详其姓氏里居。如卷二十五《卓茂传》叙述当时不仕王莽的龚胜、鲍宣等五人;卷十五《来歙传》所附《来历传》叙同谏废太子的郑安世第十七人。此等人物立一传则事实不足,又不忍没其姓氏,乃用类叙法附入其中一人传中。《后汉书》如此类者极多,亦一特点。后来唯《明史》善用此法。

其四,一事不两载。此法《三国志》已先用,范书亦复如此。凡一事与数人相关的,见于此则不见于彼。如《吴汉传》叙其破公孙述之功,《公孙述传》就不详载;张俭劾中常侍侯览,籍没其家,见《侯览传》,则《张俭传》不载;袁绍诛宦官,事见《何进传》,则《袁绍传》不载。这些都可以看出范书悉心核定,体例周密。刘知几称赞说:“范晔之删《后汉》也,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盖云备矣!”(《史通·补注》篇)P36-39

序言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后记

1980年1月23日,是柴德赓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日子。他作为一个历史学教授,从事教学工作四十余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加之他一生精心钻研,对我国前朝各历史名著,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与体会。为了纪念他,我想,将他生前所讲授的“历史要籍介绍”这份讲义整理出来,作为他献给史学界的遗产,是再好没有的了。这期间德赓在史学界的许多老朋友和学生的建议,也是促成我设法完成这项整理工作的原因。

谈到整理他的遗著,却非易事。我俩虽有四个儿女,但都不是学文史的,我自己也没有这个力量,这就全得仰仗朋友和他的学生帮助了。1979年5月,江苏师院为柴德赓开平反昭雪追悼会时,许春在同志曾给师院历史系及我写过信,热忱表示愿意为整理柴师遗著尽力。于是我就写了一封信给他,恳切希望他能负责这项整理工作。他立即回信给我,欣然接受这一任务,并由他约请在南京工作的江苏师院历史系毕业生胡天法、邱敏两位同志协助,就此开始了整理工作。

他们三个人是在不同学校任课的老师,工作很忙,只能挤业余时间,一点一点地,来看看写写。他们之间,也难得有碰头的机会,只好把整理出来的初稿寄来北京,请北大许大龄教授审校。这样来往邮寄,进度缓慢。今年暑假,我特意邀请他们三位同志来京,在许先生指导下共同进行工作。他们牺牲假期休息,忍受酷暑,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埋头苦干,终于完成了整理任务。

在整理过程中,北京出版社刘宁勋同志大力支持,时加催促。许大龄教授精心审校,并为作序。北京大学周祖谟教授为书名题字。胡天法、邱敏、许春在三位同志,一年多来,牺牲休息时间,从事整理工作。他们在北京工作时,得到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图书馆很大帮助,使工作能顺利进行,这部书得以问世。在此,我和儿女们对以上同志们的热忱工作,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表示深切的衷心的感谢!

陈璧子

1981年9月2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籍举要/大家小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柴德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086713
开本 32开
页数 363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07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4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7: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