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郁达夫评传/中国现当代名家传记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包括本传和附录两个部分。

本传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完全拘泥于史实,而是从郁达夫曲折坎坷的人生之途中,选择一些最重要、最典型、最生动、最能体现人物个性、本身又具有某些故事情节(包括细节)的片断,用文学的笔法将其长处与短处、外面的起伏事实与内心的变革同时抒写并连缀起来,借以突出传主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活跃。也就是用郁达夫本人关于传记文学的主张,在读者面前展示一个活泼泼的有血有肉的郁达夫。

附录三篇,分别简要介绍郁达夫的生平、创作篇目及对其主要作品的评析,加在一起可以视之为传统意义上的所谓“评传”。这一部分与本传结合起来阅读,或许可以得到郁达夫的完整印象,对郁达夫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内容推荐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由作家出版社2006年出版,共11册。十一部专著,或评传、或作家论、或作品论;同是评传,有的偏重文学传记,有的则多一些评论色彩。无论专著形式是什么,它们无不真实地总结了台湾文学发展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方面的文学实绩、文学创作的经验。对于了解台湾作家群体及研究台湾文学创作,是不错的参考图书。

本书为该套丛书之一。

目录

第一章 也为神州泪暗弹

第二章 红粉青衫两欲愁

第三章 《沉沦》骇俗世

第四章 创造复创造

第五章 古都伤怀

第六章 南北奔波

第七章 暴风雨中

第八章 仙侣怨偶

第九章 异域捐躯

附 录

一 郁达夫生平简述

二 郁达夫创作要目

三 郁达夫主要作品评析

后 记

试读章节

太阳冉冉地升高了。“长畸丸”轮船慢慢驶离了上海杨树浦汇山码头。经黄浦江,出长江口,像一条巨鲸冲人了茫茫的大海。故国的陆地,本来是由青翠的浅山、金黄色的沙滩、耸立在岸边的灯塔和建筑物组成的立体的画面,随着轮船的渐行渐远,速度加快,渐渐缩成了飘浮在海面上的一条直线,又浓缩成了一个小小的黑点,在海与天的交接处上下跳动着。

郁达夫鹄立在船舱的后部,西望着祖同的天空。红日已经变得白晶晶的了:那一个远远的在波涛起伏中跳动着的小小的黑点,也终于被地平线的空虚所吞没。

一切熟悉而又亲切的东西都在眼前消失了。然而郁达夫却一点儿离乡去国的悲感都没有。相反,海天一碧,无涯无际,使他知道了世界原来竟如此广阔!而自由自在飞翔嬉戏的白鸥水鸟,又使他感受到了自由的乐趣。从故国封建的樊篱中挣脱出来,他在精神上得到了莫大的解放。

这是1913年10月上旬。十八岁的郁达夫跟着长兄郁曼陀东渡日本求学。那时郁曼陀在北京高等审判厅任推事,被派赴日本考察司法。同行的还有郁曼陀续弦的妻子陈碧岑。

在海上的航行,郁达夫终日立在船楼上,饱吸着天空海阔的自由空气,尽情地欣赏着大海的种种美妙奇景。海上的日出日落,无比壮丽无比辉煌。第一次出海的郁达夫,见到如此壮观的景象,真像是参加盛典一样。海水随着阳光的强弱、日夜的交替。变换着各种颜色:有时蔚蓝,有时赤红,有时暗绿,有时浓黑。它们仿佛在预示着郁达夫色彩斑斓而又变幻莫测的前程。夜晚,躺在甲板上仰望那天幕上的秋星,整个身子随着波涛的起伏一起一落,就好像重新回到了婴儿时期,睡在母亲轻轻晃动着的摇篮里。此时郁达夫身心俱净,一切杂念都荡然无存,只有玫瑰色的希望和梦幻占据着他的心灵。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驱使,为一一种美丽的憧憬所吸引,他几乎是怀着一种类似于狂欢的心情,任轮船载着他驰骋过波涛的峰顶,奔向那个富有诱惑力的岛国——日本。

船到了长崎港口。这个日本西部的通商口岸,小岛纵横,山青水碧。郁达夫在这里初次见到了日本的文化和日本的民俗与民风。那时正值他十八岁的青春期,在他的眼里,长崎真像是一个活泼天真、清丽可爱的少女。

濑户内海介于日本本州和九州、四国之问,是从东到西一条狭长的水域。当轮船驶过濑户内海时,郁达夫望着四周如画、明媚无比的两岸的山光月色,恍如置身在仙境中一般,禁不住赞叹道:“呀!呀!蓬莱仙岛,所指的不知是否就是这一块地方?”

“怕不是吧?”郁曼陀摇摇头说,“蓬莱和瀛洲,相传都在渤海中呢。”

陈碧芩微微一笑,说道:“怎么,文弟想要做一个访蓬瀛的方士么?”

郁达夫两眼痴痴地眺望着两岸秀丽的景色和星罗棋布的果园、垦植园。在内心深处,他当时的确是把日本当做自己理想中的蓬莱仙岛的。

忽然,几艘日本海军的战舰从远处泼剌刺地冲了过来。平静的海面被劈开了:从巨大的烟囱里冒出的滚滚浓烟,在一碧如洗的天空里划了几道又粗又长的黑线,然后又慢慢飘散开去,变成了一团团烟云。

“呜!——呜——”轮船赶紧拉响了汽笛,规规矩矩地让在了一边。

一字形编队的日本海军舰队飞也似的冲了过去。舰上的官兵们一个个耀武扬威,充满了杀气。

轮船上的日本人都齐声欢呼起来:

——“这是要开到青岛去的啦!”

——“不,也许是要去上海。”

——“我们大日本帝国的海军,哪儿都能去的呀!”  ——“俄国不是对手,中国更不在话下。以后就和美国一比高低了!”

郁达夫默默地听着,他的头嗡嗡直响,好像挨了一闷棍似的。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耻辱,使得他在那些欢呼雀跃的日本人面前简直抬不起头来。

“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他暗暗向上天祷告,眼泪快要滚下来了。

由神户到大阪,去京都,去名古屋,郁达夫跟着兄嫂一路上且玩且行,到东京时已经是10月将尽了。他们在小石川区一处高台上租了房子。安顿停当之后,就开始了新的异国生活。

当时,日本与中国曾有国立五校开放接受中国留学生的约定。中国的留日学生。只要能考上这五所学校,一直到毕业为止,可以领到官费。郁达夫在国内只断断续续地读过中学,日语又一窍不通,所以他在这一年的11月,先进了学日文的夜校与补习中学功课的正则预备班,决心努力苦读一番,实现自己报国的宏愿。

他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先到附近的一所神社的草地上,像一个刚刚启蒙的一年级小学生一样,高声朗诵着日文的初级课本:“上野的樱花已经开了。”“我有着许多的朋友。”

一开始他的读音是很不准确的,尤其是卷舌音总也发不好。在神社里散步或做早操的日本人笑话他:“哪里来的蹩脚货,还故意模仿江户腔呢!”

东京旧称江户,江户腔就是东京话,是日本的标准语言。郁达夫并不理会别人的嘲笑,他微红着脸,一边继续高声朗读着,一边心里在想:“日本的樱花是非常美丽的。可是日本人——他们会不会把我看作是一个朋友呢?”

他一直读到八点,才嚼着面包,步行三里多路,赶到神田的正则学校里去补习功课。即便刮风下雪也从未中断过。

在经济上他当时还是全部要依赖大哥的,郁曼陀给他每天的零用钱是二角大洋。

“请给我一杯牛奶,两片面包……”郁达夫向牛奶店的女主人说道。由于每天得用二角大洋吃午餐和晚饭,所以他只能吃最简易、经济而又实惠的食品。小菜常常是几块硬得同木片一样的牛蒡,他没有时间细嚼慢咽,只好胡乱咬几下,几乎是囫囵吞枣似的吞了下去。“咯咯!……”一不小心,那木片似的牛蒡堵住了喉管,憋得他满脸通红。

“来啦,来啦!”牛奶店主人的女儿赶紧端过来一杯牛奶。她大约有十七八岁的样子,不知是什么缘故,她经常背着母亲给郁达夫的牛奶里多放上一勺糖,还时不时地朝他微微笑着,露出雪白整齐的一排玉齿。不过那时的郁达夫正在潜心读书,根本没有体味出她的笑容中含有什么意义……

晚上,又是整整三个钟头日文夜课。

这是郁达夫最有规律,也最为紧张和艰苦的一段学习生活。为了争取考上官费生,郁达夫拼命地学习着,大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

“三弟,你真是用功啊!”大嫂陈碧岑夸道。

“哪里,哪里,比起古人来,还差得远呢。”郁达夫微微一笑,又埋头读起书来了。

大嫂未免有些心疼:“你也得注意身体才是啊,你本来就瘦弱得很呢!”

郁曼陀在一旁说道:“碧岑,你莫管他。我国文化落后。不发愤一番,怕是考不上日本的学校呢。再说,也会让日本人耻笑我们中国人无能。”  听了大哥的话,郁达夫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日本的文化。虽则缺乏独创性,但他的模仿,却是富有创造的意义的。明治的一代,已经完成了它的维新的工作:老树上接上了青枝,旧囊装入了新酒,浑成圆熟,差不多丝毫的破绽都看不出来了。新兴国家的气象,原属雄伟:新兴国民的举止,原也豁荡。但对于奄奄一息的我们这东方古国,尤其是暴露己国文化落伍的中国留学生,却终于是一种绝大的威胁呢!……”

郁达夫知道自己肩负着的责任,又明了所受到的威胁,决心更加发愤,在知识的竞赛上绝不能遭到北洋水师那样的败绩。

天气一天一天地冷起来了,北风夹着雨雪,一阵紧似一阵。郁达夫顶着风雪坚持去正则学校补课。由于天天步行的缘故,皮鞋前头裂了一个口子,后跟也磨穿了孔,身上穿着一套夹呢学生装,那还是来日本之前在上海做的。东京可比故乡富阳冷多了,风像刀子一样割着他的皮肉,雨雪把衣服也打湿了,他冻得瑟瑟发抖。那套学生装穿在身上,简直仍同裸着的一样。

他想了一个御寒的法子。于是便在被雨雪弄得泥泞的路上歪歪扭扭地奔跑起来,嘴里还像在学校上体操课时那样喊着:“一——二!一——二!”

他气喘吁吁地跑到了学校。身上微微出汗了。一坐就是几个钟头。外面淋了雨雪,身上又出了汗,两下一夹攻,他感冒了,连日咳嗽不止。

看到他这个样子,一位几年前入过陆军士官学校的同乡,送给了他一件陆军制服。郁达夫穿在身上,高兴地说道:“这下可好啦!晴天可以当外套,雨天可以当雨衣,这件制服可以一物两用哪!”这一个冬天,他就靠着这一件厚厚的陆军粗呢制服抵挡严寒。

半年的苦学,使郁达夫在知识上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寒冷和过度劳累,给他种下了致命的呼吸器官病症。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夏季,招考期临近了。  

像机器加速了运转似的,郁达夫对功课与日语的学习也更加紧了速度。晚上11时就寝本来是他的习惯,但到了3月以后,就一天一天地延长了。他的苦读已经不分白昼还是黑夜。一天,已经是子夜12点了,大嫂早已睡去,大哥连连打着呵欠,对他说:“我可熬不住了。你也早些休息吧,别太晚了!”

“唔唔。”郁达夫嘴里答应着。但他并未离开书案。考试的科目相当繁杂,有国语听写作文、国语会话、数学、算术、代数、几何、英语(包括日译英和英译日)。他和教科书茕茕相对。有些地方真和木片似的牛蒡一样难啃。但他不能再囫囵吞枣,他要把那些书本细细地咀嚼和消化。在获取知识这一点来说,他的大脑是一副极好的胃口呢!

P1-5

后记

本书包括本传和附录两个部分。

本传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完全拘泥于史实,而是从郁达夫曲折坎坷的人生之途中,选择一些最重要、最典型、最生动、最能体现人物个性、本身又具有某些故事情节(包括细节)的片断,用文学的笔法将其长处与短处、外面的起伏事实与内心的变革同时抒写并连缀起来,借以突出传主的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活跃。也就是用郁达夫本人关于传记文学的主张,在读者面前展示一个活泼泼的有血有肉的郁达夫。

附录三篇,分别简要介绍郁达夫的生平、创作篇目及对其主要作品的评析,加在一起可以视之为传统意义上的所谓“评传”。这一部分与本传结合起来阅读,或许可以得到郁达夫的完整印象,对郁达夫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也是作者所希望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郁达夫评传/中国现当代名家传记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桑逢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20661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7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9: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