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魔海谜踪/中国少年科幻之旅
内容
编辑推荐

郑军编著的《魔海谜踪》是一本非常好的作品,情节动人,文笔优美。乌克兰探险家巴哈索夫来到中国,声称发现了明朝郑和到过南极的证据,遭到中国考古学界的嘲笑。他的中国同行,探险家廖铮也觉得这种想法过于离奇。然而,这个大胆的猜测最终吸引了热爱探险的两位企业家,他们组成两只队伍,由巴哈索夫和廖铮带领,去往南极大陆两个不同的地方,寻找郑和到达南极的证据。

内容推荐

《魔海谜踪/中国少年科幻之旅》由郑军编著,讲述了探险家巴哈索夫来到中国,声称找到了郑和发现南极大陆的证据,希望中国人为他集资去南极洲实地调查。和大多数听到这个设想的同胞一样,探险家廖铮认为巴哈索夫只是头脑发热,但后者找到了越来越多的线索支持自己的看法,似乎确实有一只船队在几百年前便到达了南极大陆。于是,廖铮开始认真看待这一惊人的假设……

目录

向大航海时代致敬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试读章节

第一节

中秋刚过,最初的几片落叶就跌落在校园的林荫路上,带来几丝寒冷的味道。师生们三三两两聚到北京大学综合电化教学楼,参加本周末的科学文化讲座。

两年下来,这个讲座已经在学术圈里有了名气。这里曾经进发过许多场精彩的激辩: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克隆人的是与非、风水与现代建筑学、诺贝尔奖与中国科研体制弊端……每每都能引起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强烈反响。当初本来属于临时设置的讲座,现在已经成为—个品牌,变为学术界各路高手渴望一试的阵地。而首都科技记者们也已经养成了习惯,每到周末就云集到这里,倾听中外科技界精英们的言论,从中嗅出新闻线索。

当然,不时也会有一些奇谈怪论从这里冒出来。作为一个脑力碰撞的地方,出现种种意想不到的观点,恰好可以激发人们的思考。今天,就有—个主题怪异绝伦的讲座,将几百号人吸引到二楼的电化教室里。

主讲人是个老外,来自俄罗斯的探险家哈里·巴哈索夫。巴哈索夫今年四十岁,在国际探险协会授予的第一批“世界级探险家”中,他的大名赫然在册。完成过“七加二”的成绩可以告诉大家,他的探险功夫非同小可。

除了硬碰硬的野外生存能力外,他还具有涉险于极地、沙漠、雨林、崇山峻岭的本领,巴哈索夫能够出名,还靠自己的独门活计。他专门搜集中古时期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的遗迹。而且,并非要在东亚这个中国文化传统影响范围里去搜集,反而专注于西欧、非洲这些当年远离中国的地方。历史学家并不关注的蛛丝马迹,成了他的一亩三分地。巴哈索夫的考察结果每每因为独出心裁,又证据确凿,令世人惊讶不已。考古学界最初把他当成—个新的骗子或者傻子。但后来不得不承认,此人真的思路出奇,并且考证严谨。

今天,巴哈索夫又带来他的最新课题——“谁发现了南极!”这个大标题就写在他后面的白板上,正是它把许多重量级媒体的记者吸引到场。

在嘉宾席上,除了校方代表、讲座主持人外,还有他的老朋友、世界七大探险家中唯一的中国人——廖铮。廖铮刚从巴布亚新几内亚丛林里回来。才把生死一线的场面抛到脑后,听到老朋友大驾光临,便赶来助兴。不过,她和巴哈索夫也是好久不见,并不清楚他这次具体要讲什么。这七个人虽然同在国际探险家仂会受封,但国籍各有不同,平时很少聚在—起。

“朋友们,再过几年,人类就要纪念发现南极大陆二百周年了。为什么笼统地说‘几年’,而不是某个具体的年份呢?因为在1819年到1821年间,几个国家的探险家相继踏上南极大陆,如俄罗斯的别林斯高晋、英国的布兰斯菲尔德、美国人戴维斯等。但是,由于资料不全,具体时间的先后顺序并没有确定下来,可能永远也不会确定下来。”

教室彻底安静下来,这段开场白将大家带到了遥远的冰天雪地中。巴哈索夫话锋—转,说道:“然而,他们似乎都不是最早遥望到南极大陆的人。因为在那以前的几百年里,欧洲和北美的许多探险家组织了无数次探险。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寻找神秘的‘南方大陆’!他们为什么会认为,在已知世界的南方,跨过茫茫大洋,必然会有这么一块大陆呢?”

巴哈索夫停顿了十秒钟,让大家回味一下这个问题。然后接着讲道:

“实际上,今天很少有人思考过,人类对南极大陆的探险,完全不同于20世纪对月球的探险。月球自古以来就高悬在全人类各民族的视野里。它的存在不是问题,问题只是通过什么方法到达那里。而南极大陆则不同。在它进入人类视野之前,是什么力量促使那么多国家的探险家断定,那里肯定会有一片大陆等待着他们呢?”

在国际中文热大潮的影响下,巴哈索夫也学了几天中文。不过只能应付日常需要,做起报告来还远远不够使用。于是,在他身边站着—个大学生提供翻译眼务,讲演速度也因此慢了下来,反而给听众—个思考的时间。

“同样,大家还可以比较一下南极大陆的被发现和美洲的被发现。这两个事件表面E很雷同,出发点其实完全不—样。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但那严格来说只是他的偶遇。事先没有任何欧洲人认为在大西洋和亚洲之间还有—块大陆。哥伦布的目标就是亚洲。到达美洲以后,他却—直以为已经到达了亚洲。直到死去,这位可笑的探险家也不知道自己拥有了—份多么荒诞的荣誉。而南极大陆则不同,它在出现于欧美各国水手视野前几百年里,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梦幻中了。西方人似乎从不不怀疑它的存在。”

“最为奇怪的是,1616年,荷兰人带着对‘南方大陆’的梦想,跨越赤道向南航行,最终发现了澳洲大陆。他们先后探索了几十年,完全知道澳大利亚已经足够大了,可以称得上大陆,而不是岛屿。但他们并不认为那就是要寻找的‘南方大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这样肯定,在更远的南方还会有—个大陆呢?”P1-6

序言

向大航海时代致敬

郑军

当你看到世界地图时,可能不会联想到为了绘制那一条条海岸线、一道道山川和一片片冰原,历史上究竟伤亡了多少人。其实直至大航海时代结束后,人类才真正搞清楚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的基本轮廓。《魔海谜踪》这部作品就是在向那个伟大时代致敬。

大航海时代,又称地理大发现时代,指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人大批到海外探险的历史事件。这几百年里涌现出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等一系列辉煌的名字。今天有一款游戏叫“大航海时代”,但是你坐在家里打电脑游戏,虽然会玩得兴趣盎然,但是怎么也无法体会到前辈曾经的艰辛。当时的人们全靠帆和桨,为了一次航程经常数年回不了家。他们没有医疗保障,也无法在探险目的地买到食物。败血病威胁着每个船员的生命,一次远洋竟然能造成半数船员死亡。所以,他们从海港出发,就和上刑场差不多!

《魔海谜踪》没有直接描写那个落后却无畏的时代,而是通过一次奇特的考古调查,间接致敬那段历史。一幅神秘的海图,一些历史久远的企鹅骨,一段段有关“南方大陆”的传说,暗示着明朝郑和船队有可能在几百年前就到达了南极洲,至少它的一支分舰队曾到达那里。

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事?提出这个假设的人是天才还是骗子?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口说无凭,调查为据,我们的探险家廖铮再次踏上征途。这次她要和同伴挑战那个遥远的极寒世界,在冰层下寻找历史的蛛丝马迹。

从黄河两岸发源的华夏文明,最终扩展到今天这般,肯定不缺乏陆上探险家。不然的话,那些遥远的山川大河都是谁发现并最早标在我们的版图上的呢?单是郭守敬受元世祖委派进行的“四海测验”,就曾经北到西伯利亚,南达黄岩岛。

只可惜中国历来没有歌颂探险家的传统,没有哪座山或哪条河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所以,这些开疆拓土的前辈大部分默默无闻。

虽然擅长于陆上探险,但中国人恰恰缺席了大航海时代,也因此一举失去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原本生产力落后的欧洲正是通过三百年的地理大发现,掌握大量自然资源而翻盘的。今天我们翻开地图,看到上面满是欧洲人的名字,我们不应该嫉妒人家。像在世界地图上留名的麦哲伦、巴伦支、白令这些探险家,都牺牲在探险途中,这是他们应得的荣誉。

《魔海谜踪》虽然写的是探险故事,但是有侦探小说般的结构。通过一个个证据,忽而把读者引入歧途,忽而又揭开真相的一角面纱。最后的答案虽然出乎意料之外,但在故事前面其实出现过,只是故意不做重点描写而已,这些都符合侦探小说的结构方式。

如今我们去美洲或者大洋洲,都要拿着护照,因为那是别人的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发现的土地。《魔海谜踪》会在虚拟世界里把这个遗憾小小地弥补一下吗?恕不剧透,读到结局处你就知道了。

书评(媒体评论)

在中国,探险小说极不发达。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算是一部既“科幻”又探险的作品。郑军的《溶洞惊魂》与《魔海谜踪》则继承了探险科幻这一类型的传统:《溶洞惊魂》将故事背景放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溶洞中,将大量生物学知识融入其中;《魔海谜踪》则有丹·布朗作品的风格,利用大量真实的历史素材创造出一段虚拟的科技史。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监事长董仁威

郑军的创作大都基于前沿科技,强调科技的知识性或潜在的可实现特点,以现实世界为背景演绎幻想故事……有评论家将他的风格称为“科幻现实主义”:呈现社会矛盾,试着给出一种解决方案。

——《重庆青年报》

《溶洞惊魂》与《魔海谜踪》以职业女探险家廖铮为主人公,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的探险精神以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冲突,故事情节引人入胜,非常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

——百度网友指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魔海谜踪/中国少年科幻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565949
开本 32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3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6
CIP核字 2015189923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5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