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坛论见(中国当代文学家访谈)
内容
内容推荐
高杨文学对谈,受访者包括知名作家、编辑家、评论家等等。从各个角度深度讨论文学的未来,剖析文学从业者的创作动机和方向,阐释文学与世界、与人类的关系。访谈内容充满知性、感性、率性与启发性。正所谓:呕心沥血,源于热爱;耐人寻味,精彩好读。
作者简介
高杨,西安人,职业作家,就职于媒体十年。曾为多家报刊撰写专栏,文字多次入选各种年选。出版随笔集《理想花》《时光的光》、散文集《醉香女儿红》。曾获第四届“漂母杯”全球华人散文奖,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目录
严歌苓: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理想
李敬泽:不必为文学的未来担心
梁晓声:一个人的声音剧场
程永新:收获三十年
张炜:文学表达是生命的基本需求
叶兆言:坐下来写作
陈彦:戏剧与人世间
潘耀明:皓月繁星当窗见
张大春:文学是上帝授予的权柄
温亚军:真实的虚构世界
导语
严歌苓的风趣幽默、李敬泽的睿智大度、梁晓声的严肃认真、程永新的敏捷清醒、张炜的执着顽强、叶兆言的坦诚深刻、陈彦的平民情结、温亚军的沉稳内敛……文学对谈,深度讨论文字的魅力、文学的未来,以及文学的社会担当。
精彩页
《金陵十三钗》首映后,我便一直给严歌苓打电话,但不是占线就是无人接听,每一次电话拨通,心跳得就像战前的鼓点。晚上十一点半,我再次拨打电话,终于通了。电话里传来她温柔的声音:“对不起,一直都很忙,他们组织了一个会,也是谈电影和文学。哎呀,特别特别忙,真是不好意思……”
“还打算在国内待几天呢?”我忐忑地问,手里拿着订票卡,盘算着到底是不是明天一早就动身去北京。
“哦,明天一早的飞机,我就回德国了。”
“哦……”我颓然地扔掉了订票卡。
“我们这期是创刊号,是给青年人办的一本文学刊物,想采访您呢,请您跟我们的文学青年聊聊天。”我尽全力地挽留她。
“那我一定要接受你的采访。”她笑了起来,笑声优雅,“文学人都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年轻人,热爱文学是需要勇气的。”没想到,她居然同意了。
于是,两个女人,在深夜拿着发烫的手机,远隔千里,开始聊起了文学和文学的未来。
不想被改编成影视剧
高杨:您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的非常多,您也跟国内一线的大导演几乎都合作过了,但我听说,您似乎并不是很愿意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
严歌苓:嗯,这种问题说出来,人家会说我很“作”,但其实我认为文学就像芭蕾舞一样,并不是人人都欣赏得来。电影、电视,倒是个大众型的文化表达方式,不需要人为捍卫。但对于文学,我常常非常焦虑它的前途。文学其实应该是更前一个时代的一种艺术体裁,与现在这个时代有很多格格不入的地方。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地去写,去延长它的生命,至少不让它被逐渐冷落掉。
至于影视剧对作品的二度创作,一万个导演就会有一万个看法,我已经接受了影视导演对我作品的进一步解读,我也尊重他们的看法和视角。我也常常想写出一部他们改编不了的作品。(笑)但是,总还是有很多被他们拿来改成影视剧,所以,我也挺纳闷的,哪些作品具有什么属性,可以改成影视剧,或者哪些缺乏什么元素不能改。
但作为一个作家,写小说和当编剧是两种工作。一个写小说的,天天写剧本,那时间长了是很伤害自己的。但是,文学现在又很尴尬,你有时不得不借助影视去推广作品,让更多的人通过看电影来追看你的小说。时代已经发展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是没有办法的。
高杨:您觉得张艺谋导演对您作品的二度创作,令您满意吗?您也与李安、陈凯歌合作过,您觉得他们之间的区别和共同处是什么?
严歌苓: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我以前说过,跟名导合作特别像跳舞,因为我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作家,开始的时候,面对剧本完全不知道怎么下手。所以,只有引领我的人是优秀的舞者,我才能跳起来。
每部电影从小说作品改编而成,都要获得新生的。单把小说直接搬上银幕,肯定是不行的。至于各个导演的风格,他们各有各的vision(视野)。所以,同一部小说,他们各自的解读都不同。当然,他们每次也都让我很意外,特别是这次和张艺谋的合作。电影杀青的同时,他就已经剪完了第一版,我看了后就觉得挺震撼的,心里很踏实,觉得一定是有戏了。以前也跟李翰祥、陈冲合作过,他们的创作也特别令我意外。总之是高手的影视导演,一定会将你的作品解读出另一层深意,这也是我的收获。
陈凯歌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导演,与他交谈合作的时候,可以调动别人非常大的工作热情。他是一个非常懂戏的人,在电影方面他也算是我的一位导师。他对编剧的要求很高,当然他本身就是个非常优秀的编剧。所以,跟他合作很累,他总是要求你掏出更多、更新、更深层的东西来。但也是他,最能激发我的创作欲望。
我和张艺谋的合作从开始到最后都非常快乐,他非常随和,是一个很容易接近的人。他有一个“快乐”的性格,精力无限,常常开玩笑,讲各种各样的故事,有时候他讲的故事甚至会激发我去写一些东西。他是摄像出身,他要求剧本要有相当强的画面感。当然他也说我的剧本本身也有很强的画面感。所以,我跟他合作,很容易写出具有美感的场景和唯美的剧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坛论见(中国当代文学家访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527347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21-03-01
首版时间 2021-03-01
印刷时间 202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374
CIP核字 2020246331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