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北国风光--为管弦乐队而作/21世纪中国作曲家原创作品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北国风光》是一部管弦乐作品。作曲家的灵感创意来自1936年初毛泽东在山西吕梁石楼县留村创作的《沁园春·雪》。作曲家利用管弦乐宏大且层次丰富的音响形态,不仅表现了原作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等景色和意象,还发挥了音乐长于表达情感力度的特点,将词作中蕴含的内在精神力量予以充分体现。同时,作曲家也在作品中抒发了对故乡绵绵无尽的深厚情感。作品属“21世纪中国作曲家原创作品”系列。 作者简介 贾国平,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主任、图书馆馆长,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兼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所长。198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91年提前毕业并留校任教。1994年获德国高等学术交流基金会奖学金,留学于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音乐学院。1998年获得德国艺术家文凭,之后回国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其作品体裁广泛,涉及室内乐、管弦乐、民族管弦乐以及舞剧与影视音乐。其作品被阿蒂提弦乐四重奏乐团、多伦多新音乐团、德意志交响乐团与慕尼黑爱乐乐团等众多乐团在国内外多个国家与城市上演,并由德国思考斯基音乐出版公司出版。近年来多次受国外音乐节与音乐院校的邀请出国进行演出与讲学交流。2007年发起“中国‘Con Tempo’新室内乐作曲比赛”,现已成功连续举办五届;2009年组织策划了“作曲大师与现代音乐经典——德国当代音乐周”系列活动;2011年至2014年参与策划并主持了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2015年策划并主持了国家艺术基金音乐评论人才培养项目。 其主要作品有:《梅》(1995)、《颓败线的颤动》(1999)、《孤松吟风》(2001)、《天际风声》(2002)、《翔舞于无极之野》(2002)、《碎影》(2003)、《于无声处》(2005)、《清风静响》(2011),管弦乐《清调》(1998)、《冰与火的幻象》(2005)、《迦陵频伽》(2012),大型民族管弦乐《飘荡在苍穹》(2001)等。 目录 《北国风光--为管弦乐队而作/21世纪中国作曲家原创作品》无目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北国风光--为管弦乐队而作/21世纪中国作曲家原创作品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贾国平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9601022 |
| 开本 | 8开 |
| 页数 | 6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16 |
| 出版时间 | 2020-12-01 |
| 首版时间 | 2020-12-01 |
| 印刷时间 | 2020-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97 |
| CIP核字 | 2020238824 |
| 中图分类号 | J647.6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9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417 |
| 宽 | 298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