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家宝藏全档案(修订版)
内容
试读章节

海通剜目凿佛

乐山佛由唐代开始修凿,是世界上最大的佛雕。作为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珍贵遗产,是古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产物。

关于乐山大佛修造的史料,目前仅存当时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撰写的一篇碑文——《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从碑文内容来看,大佛工程耗资巨大,修造工程中间停了两次。提到主持修造大佛之人,最有名的是海通和尚。

出生于大唐开元初年的海通和尚,原籍贵州,本名清莲,寓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海通12岁那年便已出家,拜高僧慧净为师,24岁那年离开师父游历四方。

这年夏天,海通独身一人来到四川嘉州(也就是现在的乐山),发现凌云山上灵气甚好,山下即是大渡河、岷江、青衣江三江汇流处,便欲在此地修行参禅打坐。此地虽具灵气,但在此过往的船只却常常不幸遇难。海通和尚独居山上修行,眼见此情此景,难免悲从中来。

一天,他亲自来到山下察看险情,当他攀过岩壁来到凌云山脚下的时候,一个急浪打了过来,一名壮年男子被打到了岩石上。只见他左手拿砖,右手拿锤,一动不动,已经昏死了过去。海通和尚立刻上前将男子背到岸边。过了许久,男子才渐渐苏醒了过来。原来这男子是名石匠,也是不忍见众多船工兄弟在此航行时丧了命,便下定决心在石壁上凿篙眼。这样一来,就能避免船只在行驶的过程当中碰到石壁。石匠的这种精神更加触动了海通和尚的心灵,经过日思夜想,他终于想出了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在临江岩壁上凿一座最大的弥勒佛像。如此一来,便可保佑苍生太平。

方法想出来后,海通和石匠分头行动。海通和尚到了江淮一带募化资金,石匠则留在嘉州会同远近的能工巧匠打造建佛工具。他们于开元六年正式动工。开工那天,千锤凿石,响声震天,场面极其宏大。被凿下来的岩石纷纷掉入江中,激起千层巨浪。

春去秋冬,寒来暑往,大佛就在大伙儿齐心协力的建造下,轮廓日渐明晰。三江汇流处开始有了太平。

嘉州当地有一郡守,听说海通和尚手里还有一大笔当时募化而来的钱财,于是带着一大帮随从前来敲诈。面对强权,海通毫不惧色,义正词严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被激怒的郡守恶言相对并说:“那你倒是挖给我看看啊。今天不挖,我把你们这一批刁民全部抓走!”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海通和尚当真剜出自己的一只眼珠,捧在掌中,放到郡守面前。郡守见状吓得落荒而逃。

乐山大佛——“天下太平”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佛经上说过,弥勒象征着光明与幸福,弥勒出世将会“天下太平”。这与当初海通和尚选择弥勒佛镇守三江激流的要求是相契合的。《弥勒下生经》里面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乐山大佛是具增添中国特色的古弥勒佛,整体形象超凡脱俗,双脚自然下垂,平稳且安定的坐姿让来往行船之人有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后世之人,凡提到乐山大佛,无不想起海通和尚。但事实上,海通和尚并没有完成建佛大业。他从前期筹集善款到开始修造再到后期主持,前后加起来差不多18年,其中募集与策划就占了10年。当他因积劳成疾圆寂后,修造大佛的工程也停了下来,剩下的大部分工程则是后来由当地官员组织完成的。

海通主持正式修凿大佛用了8年,完成了大佛头至胸的部位,而大佛胸到膝的部位则是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主持修建,花了7年。在章仇兼琼之后的节度使韦皋主持完成了“莲花座上及膝”这部分工程。在这之后的“丹彩以章”、“金宝以严”的大佛上色工程、“像设以俱”的九曲栈道工程、“万翕灯焰”的佛窟内其余小佛以及韦驮护法神的工程,还有大像阁的工程,前后加起来共耗时将近15年之久。

另外,海通当时募集资金数额十分有限,主要是以民间集资为主。章仇兼琼“持俸钱二十万以济经费”、韦皋“以俸钱五十万佐其经费”,都先后拿出个人薪金以支持大佛的修造工程。但是由于此工程十分浩大,在财政上起到最关键作用的还是地方财政的税收资金,而这也是得到皇帝的特许恩准。朝廷不仅以直接拨款的形式以示支持,更是将凌云山栖鸾峰这块风水宝地以免征地费的形式无偿划拨给海通和尚修造大佛。

以此来看,乐山大佛建造工程由最初的民间发起,后逐步转变为官府工程。官府花巨资修造的这一工程可谓唐王朝的形象工程。

据相关学者研究,乐山大佛的形象是严格按照佛教《造象度量经》有关尺寸进行施工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大佛头顶有1021个螺旋发结,手指纤长,长8.3米。乐山大佛的头部、神态和衣饰有着明显的汉族化、世俗化的倾向:身材魁梧,体态肥美,双手抚膝,慈眉善目,仪表端庄。

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初年,当朝皇帝唐玄宗是有名的道教君主,曾下令抑制佛教,禁止修造佛教寺庙,勒令僧尼还俗,既然如此,为何唐玄宗还支持如此浩大的佛教工程呢?

相传,还在李隆基20岁的时候,他因机缘巧合得到了一枚珍贵的佛祖真身舍利,并在梦中看见一巨佛坐在三江河畔遥望峨眉山。后来,经他人解梦得知此乃大吉之兆,预示着李隆基将开创盛世。公元713年,李隆基掌握实权,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开元。有说是登基后的李隆基为了还愿,因此修造了大佛。但最可能还原事实的说法是,唐玄宗李隆基为给供奉于凌云寺的佛宝舍利找一个安全的处所,因此下令开凿大佛。在开凿大佛的同时,命御林军亲自监督设计并主持修造了地宫。大佛修造前后共90余年,经历了唐代的四位皇帝。只是,大佛建造过程中所修的地宫门到底在什么地方,至今仍无法得知。

P180-183

目录

第一章 陵墓宝藏:死后随葬显奢华

 秦始皇陵宝藏:超乎想象的恢弘

空前绝后的帝王陵墓

神秘莫测的巨大陵寝

幽幽地宫谜团重重

 汉朝楚王陵:狮子山惊现“大空洞”

汉朝楚王陵的奇特建筑

狮子山上的意外发现

汉朝楚王陵几大难解之谜

 乾陵:“二圣”并葬,能有多少宝藏

令人神往的乾陵

地宫内的奇珍异宝

乾陵意外现身

 定陵:争议与谜团交织的明皇陵

唯一一座开发的皇陵

价值连城的陪葬品

凄婉的陪葬往事

万历皇帝及两后的姿势之谜

 清东陵:江洋大盗和丢失的绝世珍宝

清东陵大批珍宝被盗

盗墓案发,孙殿英破财免灾

迷雾重重的徐公馆

说法不一的藏宝证言

第二章 古城宝藏:断壁残垣隐珠宝

 金沙遗址:两台挖掘机解开的千年秘密

敲醒沉睡的“金沙”

蜀都的“太阳神鸟”

埋藏于巴蜀的千古疑云

 马陵山十字坡:传说中的“十八池金子”

十八池金子

土匪藏宝的传说

福兮祸所伏

 抚仙湖宝藏:水下古城的神秘宝贝

抚仙湖的探测发现

抚仙湖的重重谜团

寻宝李家山

 新疆和田:牵出神秘的玉石宝藏

丹丹乌里克遗址

玉龙喀什河里的和田玉

 瞿塘峡夔门黄金洞:公孙述藏宝之谜

白帝城、公孙述和黄金洞

失望而归的专业探险队

纯粹巴人灭绝之地

 齐王府宝藏:富可敌国的蒙古王公

在多次变乱中权财增多的齐王公

堂皇壮观的齐王府

色福晋的最后供词

种种线索指向地下藏宝库

第三章 战争藏宝:枭雄远去留遗产

 项羽金锣神秘字符:在众说纷纭中探宝解读

天价破解的神秘字符

金锣还是錞于

项羽宝藏神秘解读

 方腊石窟藏宝:关于一块奇石引发的大起义

青山中秘藏石窟的传说

天斧神工的石窟群

奇石引发大起义

“八十一处”藏宝洞

 大海盗吴平的藏金窟:一段皇帝与海盗的传奇

皇家宝藏缘何落入南澳?

海盗吴平藏宝在南澳?

 野拂藏宝之谜:天门山六大古谜之一

野拂藏宝天门山

探访观音山

“九驴十八担”的传说

 张献忠窖金:关于“八大王”洗劫成都府的历史记忆

老虎滩里的银锭

寻宝活动

普照寺与宝藏的关系

 石达开宝藏之谜:面水靠山,宝藏其间

翼王石达开率兵出走

安顺场刘湘挖宝

山王坪藏宝的传说

 茶马古道上的宝藏:称雄一方的土司世家

最后的哀牢土司李润之

众说纷纭的李家藏宝地

茶马古道上运走的宝藏

第四章 佛寺宝藏:庙宇古刹闪佛光

 铁山寺:高僧保管黄巾军宝藏始末

汉人出家第一人

铁山寺藏宝

寻宝未果终成谜

 法门寺:惊现独一无二的佛指舍利

法门寺的佛骨舍利

层层打开地宫门

佛指舍利终于显身

 乐山大佛:佛像胸前惊现“藏脏洞”

海通剜目凿佛

乐山大佛——“天下太平”

大佛胸前现“宝藏”

 雷峰塔地宫:鎏金塔再现世间

雷峰塔的生命轨迹

地宫的深入挖掘

最终未解开之谜

 大报恩寺:拥有世界奇观的皇家寺院

皇家寺院

散落的镇寺宝物

惊现千年铁函

第五章 海底宝藏:沉船深处金满箱

 南海一号:揭开了海底瑰宝的神秘面纱

捞宝捞来的财富

海底宝藏遭盗

“南海一号”

 广东湛江硇洲岛:找寻礁石中的银币

西班牙银币

潜入海底

海底探索

 碗礁一号:“海底瓷都”惊艳出世

抢救性捞捕工作

“海底瓷都”惊艳出世

精美青花瓷

 阿波丸:为什么让世界如此惦记

拥有免死牌却仍被击沉

大量违约物资

艰难的“77·13工程”

还没有浮出水面的真相

 华光礁一号:西沙群岛的沉船宝藏

发掘“华光礁一号”

迷雾重重的“华光礁一号”

不孤单的“华光礁一号”沉船

 海上丝绸之路:一张“海底藏宝图”

探究海上丝绸之路

细绘“海底藏宝图”

安眠的象山东海沉船群

序言

在我国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遗落着无数的文化谜团和奇珍隐秘,包括消失的古国、埋藏或沉没的珍宝,以及隐藏在地下的王陵等。这些文化谜团和奇珍隐秘就如无数文人墨客所感慨的那样,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或隐或现,或逐渐清晰,或扑朔迷离。每当它们偶尔出现在人们面前时,都会将人们的目光弓I向隐藏在神秘面纱后面的历史真相。

为此,我们策划了“全档案”丛书。本套书的目的是拭去那些冷门典籍上厚厚的尘土,力求还原出一个个在中华文明史上真正存在过的、和中原文明同样璀璨的文明来,让这些文明走入现代人的心中,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并非是“搜罗”一些神秘离奇的轶闻,满足一些有着极强的窥私欲和猎异心的浮躁的心灵。

本书主要讲解了一些国家宝藏。说到“宝藏”,可能很多人都会浮想联翩,会联想到一些电视剧、小说中的藏宝图,以及人们在探寻神秘的宝藏的过程中,展现出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其实,宝藏并不只存在于电视、小说中,早在西汉时,司马迁在《史记·龟策列传》中就提到过:“至周室之卜官,常宝藏蓍龟。”《礼记·曲礼下》中说:“在府言府。”这里的府,就是埋藏宝藏的地方。《朱子语类》卷二十中也说:“常人褊迫,但闻得些善言,写得些文字,便自宝藏之以地下陵寝的宝藏为己物,皆他人所不得知者。”由此可以看出,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对宝藏开始了不断的探索和寻求。

今天,人们对宝藏越来越感兴趣了,尤其是最近几年,各种有关考古的节目或图书火爆市场,它们都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使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宝藏、探寻宝藏。然而历史浩瀚,对于宝藏的资料记录自然会有选择、禁忌及讹误,这些又给人们探寻宝藏增加了难度,有的甚至还使一些宝藏成为历史悬案和难解的谜题。本书就是在搜罗正史典籍、稗官野史、民间猜测、民谣传说等的基础上,为人们推测出宝藏的各种可能情况,以及它们可能的埋藏地点,向人们逐渐揭开宝藏的神秘面纱。

在本书中,编者为读者们介绍了各种宝藏,有埋藏于地下的机关重重的陵墓宝藏,有埋藏在大漠深处的古城宝藏,有埋藏在曲径通幽的山村中、巨石嶙峋的海岛上的战争宝藏,有埋藏于庄严肃穆的佛寺中的宝藏,有埋藏于幽幽海底的沉船宝藏。对于这些宝藏,编者都以严谨的态度,探索的心态,考据的精神,一一给予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编者并不是简单地给读者一个结论,而是通过各种开放性的讨论,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思考空间,使读者通过阅读本书,激发起探求那些被世人遗忘于角落的历史真相。

在本书中,编者力求能使读者在阅读时,既能收获宝藏知识,又能开拓视野,领略各地风情。希望读者在闲暇之余,翻开书卷,舒展身躯,让思绪随着本书中的文字一起飞扬,沿着书中所叙述的藏宝路线,一起游历大江南北、古城王陵,可以收获有关璀璨的奇珍、精美的瓷器、华丽的织品,以及失传的精工巧技的想象。若是有读者背上行囊,踏足书中的某个宝藏埋藏点时,可以多想想书中对此处宝藏的可能性推测,这些推测说不定就会为你发现宝藏提供一个契机,让你收获一个大大的惊喜。

内容推荐

胡杨著的《国家宝藏全档案(修订版)》是近期推出的“全档案”系列丛书的一本。本书介绍了中国历代关于宝藏的神秘传说和历史典故,涉及秦始皇陵宝藏、定陵宝藏、清东陵宝藏、马陵山十字坡藏宝、金沙遗址、黑水城、瞿塘峡夔门黄金洞、方腊石窟藏宝、张献忠窖金、石达开藏宝、雷峰塔地宫、乐山大佛“藏宝洞”、“南海一号”沉船、“阿波丸”沉船……内容详实,考据严谨,装帧精美,是一本了解宝藏的好书。

编辑推荐

“全档案系列”全新改版。双色印刷,图文典藏。

历代未解悬案中暗藏着怎样的玄机?历史偶然事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内幕?著名历史人物的华丽外衣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帝王将相、古今秘闻、阴谋权术、宫廷悬案、文物珍藏……一切尽在“全档案系列”。

本书是其中的《国家宝藏全档案(修订版)》分册,由胡杨著。本书主要讲解了一些国家宝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家宝藏全档案(修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65193
开本 16开
页数 255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6-09-01
首版时间 2016-09-01
印刷时间 201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2016174455
中图分类号 K87-49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