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3岁育儿早教启蒙
内容
前言/序言

我国古谚语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在这个年龄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 岁达到的水平算作 100%,那么 4 岁时就达到了 50%,4~8 岁又增加了 30%,8~17 岁再获得 20%。可见,幼儿在 5 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启蒙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实施的早期教育良好,将为孩子今后的身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把握 1~3 岁孩子的早期启蒙黄金期,实现全身心的健康发育?这是父母最为关心的问题。

为此,本书力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梁芙蓉教授,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促进其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本书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堆砌,更不是假大空的心灵鸡汤,而是一本所有父母都能理解、每个家庭都能轻松上手的实践手册,具有坚实理论支撑的完整知识体系。

作者简介

梁芙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儿童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临床营养工作组委员会委员

《父母》杂志专家顾问

全国妇联“心系新生命”组委会专家委员

擅长儿科营养疾病的诊治,对婴幼儿喂养指导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亮点展示

1-3岁育儿早教-详情页0928.jpg

精彩书摘

识别养育误区,别被似是而非的观点误导

1岁后,由于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使他开始对已经熟悉的主要照料者有了一定的认知,但还不能理解“客体永久性”这个概念,当家长不在他的视线范围内,他就以为爸爸妈妈从此消失了,于是开始焦虑、哭闹。

因此要抓住这个培养安全感的黄金培养期,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如亲子间多一些身体接触,要离开前打好招呼并告诉他什么时候回来等。但是,网络上关于孩子安全感的说法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容易误导家长。

误区 1 认为孩子黏妈妈,就是没有安全感

家长(特别是妈妈)是孩子的安全基地,如果他累了、怕了或受伤了,会第一时间想要得到你的安慰。所以孩子总是在找妈妈,喜欢抱着妈妈、挨着妈妈,其实是把妈妈当作最信任、最依赖的人。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独立探索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找妈妈的频次会渐渐减少。 

误区 2 孩子安全感不足,全怪妈妈

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都影响着孩子与妈妈的关系。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爸爸妈妈在家里整天生气吵架,孩子心里一定很恐惧,安全感就不足;如果家庭成员多,如爷爷、奶奶帮助照顾孩子,孩子可依赖的人多,安全感可能更容易获得或建立。所以孩子有安全感不足的迹象,不全是妈妈的问题。

误区 3 成年人小时候依恋关系不好,养育孩子一定有问题

依恋关系的确有代际传递性,国内曾有学者做过研究,发现妈妈与孩子的依恋类型之间的对应率在 60% 以上,并非完全对应。国外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一个妈妈不管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怎么样,都能客观冷静地讨论童年,她的孩子一般会形成安全型依恋;如果一个妈妈一回忆童年经历就愤恨,她的孩子常会形成不安全型依恋。小时候的经历并不能决定你的养育方式,关键是怎样看待自己当时的经历以及现在自己的养育方式。

误区 4 幼儿时期安全感不足,一辈子都会缺乏安全感

虽然形成依恋关系的关键期是孩子出生后的两年,但是,还需要考虑养育行为的持续性、环境因素的稳定性。

如果一个孩子 2 岁前缺乏亲密的依恋关系,但后来家长的养育行为有所改善,或者在家庭之外孩子还有其他情感支持,那么孩子完全可能重新拥有安全的依恋关系。

网络热点难题解答梁大夫直播间

我家孩子1岁7个月了,不喜欢阅读,该怎么引导他读书呢?

梁大夫答:从亲子早教的角度说,1~2 岁的阅读是读图说图,重点在认知和说话。亲子共读需要爸爸妈妈引导孩子观察图片的奥妙,在互动中说图,发挥想象,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如果你只是简单地读,或者让他自己看,孩子无法获得乐趣,自然不喜欢阅读。

1岁 10个月的儿子在小区玩,看到别的小朋友的东西他就要,怎么办?

梁大夫答:如果孩子每天都有能玩、会玩、玩得专注的游戏,就不会有“什么都想要”的问题。如果爸爸妈妈不会引导孩子玩,或者经常在他玩的时候干扰他,让他失去秩序感,没有了可专注的“工作”,就会总去关注别人有什么了。

孩子现在马上2岁了,肋骨外翻怎么矫正啊?

梁大夫答:孩子现在仍然肋骨外翻,属于钙和维生素 D 不足造成的肋骨变形仍未完全恢复,这个是后遗症。建议查血维生素 D 水平。如果检查结果正常,可每天多晒太阳,每天奶类保证 500 毫升,并口服维生素 D600IU。如果检查结果不正常,就要遵医嘱治疗了。

昆虫叮咬只引起皮肤症状吗?

梁大夫答:不是。昆虫叮咬不仅会直接损伤皮肤,还会妨碍孩子休息,严重者可能会引起全身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昆虫叮咬也是许多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之一。孩子的皮肤娇嫩,被昆虫叮咬容易损伤,带他们出门一定要做好防护。

叮咬后可以用肥皂水或是小苏打冲洗,以中和蚊虫分泌的酸性毒素。如痒感重,可用复方炉甘石洗剂止痒;如伴有感染,应配合口服消炎药;如局部红、肿、热,伴有瘙痒等应考虑过敏,进行抗过敏治疗。

宝宝鼻出血,怎么办?

梁大夫答:鼻出血前往往没有任何征兆,所以,孩子可能会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吓得大哭。此时妈妈不要慌乱,应该按下面的步骤做:

1. 嘱其稍低头,身体向前倾,再用食指和拇指压迫出血侧的鼻翼 3~5 分钟,此时让孩子张口呼吸。

2. 用冷毛巾或冰袋敷颈后、前额以及鼻骨处,从而使局部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目的。

3. 如果家中有备用的鼻腔血管收缩剂和棉球或棉片,可以在棉片上喷上鼻腔血管收缩剂,然后将棉球塞入鼻腔出血侧。

宝宝不小心烫伤了,怎么办?

梁大夫答:要减低热力、预防感染。简单说就是“一脱二冲三包四送”。脱离热源,剪开覆盖在烫伤处的衣服、鞋袜等;用自来水冲伤口一侧,坚持 15 分钟以上;冲洗后可在创面上涂抹烫伤膏并进行适当的包扎,防止患儿抓挠患处;经过上述三步处理,就可以就近送医,去往医院的途中注意保暖,仍然不要涂抹任何东西。

目录

Part 1 1~1.5岁宝宝

身心发展

1~1.5岁能力发展及教养简表

识别养育误区,别被似是而非的观点误导

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父母可以这样做

营养支持

1岁后,怎么吃才营养均衡

盐油酱醋糖,吃出美味和健康

1~1.5岁,过于软烂的食物会影响口腔发育

根据牙齿发育,为孩子安排日常饮食

固体食物的制作,家长容易忽略的细节

锻炼咀嚼力的营养餐

孩子饿不着,吃多了易积食

养成良好自主进食行为,让孩子享受吃饭

习惯养成

掌握好时机,排便训练有条不紊

多进行户外活动,养成运动好习惯

以模仿为主,从模仿中学习本领

孩子的社交,需要父母合理介入

亲子关系

联结、引导、限制,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

建立情感纽带,理解孩子的感受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的情感依恋联结

怕生、黏人?用心体会孩子的真实感受

心智能力发展

感觉统合训练,开启“均衡性”人生

语言发展:正确培养孩子的主动语言

运动能力:精细动作和躯体运动训练

记忆力:利用多感官去记忆

思维力: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观察力:认知世界的钥匙

梁大夫直播间:网络热点难题解答

Part 2 1.5~2岁宝宝

身心发展

1.5~2岁能力发展及教养简表

识别养育误区,别被似是而非的观点误导

顺利度过第一叛逆期,父母可以这样做

营养支持

膳食补充剂不能乱补

每天仍保证500毫升的奶量

根据胃容量准备三餐两点

主食不单调,孩子才爱吃

让“无肉不欢”的孩子爱上蔬菜

不爱吃蔬菜的孩子的营养餐

习惯养成

学习收纳:东西从哪拿的放到哪

从学穿衣服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拒绝与求助

尊重孩子平行玩耍,不强迫分享

亲子共读,让孩子爱上阅读

亲子关系

满足孩子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请正确引导

遵循问题归属原则,谁的情绪谁负责

鼓励孩子与父母合作,用选择取代命令

心智能力发展

重视父母的语言对孩子大脑的塑造

语言发展:鼓励孩子表达和对话

运动能力:精细动作和大动作协调发展

思维力:掌握更多的表达思维逻辑

表达力:耐心听,不打断

梁大夫直播间:网络热点难题解答

Part 3 2~2.5岁宝宝

身心发展

2~2.5岁能力发展及教养简表

识别养育误区,别被似是而非的观点误导

正确立规矩,父母可以这样做

营养支持

及时发现营养不良的信号

孩子长高不长胖的小窍门

提倡平衡饮食,纠正偏食、挑食

零食≠洪水猛兽,学会挑选健康零食

益智长高营养餐

习惯养成

帮孩子学习时间管理,拯救拖拉小“磨”王

允许孩子行为倒退,引导自己的事自己做

教孩子识别生活中的潜在危险

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从生活点滴做起

亲子关系

不要一哭闹就服软,杜绝虚假接纳

应对孩子发脾气,正确宣泄情绪很重要

少用责备、负面的词语和孩子沟通

用爱形成规则,代替惩罚

和善而坚定,在“爱”的基础上“严格”

设立界限,建立日常惯例

心智能力发展

正确引导自我意识,激发独立思考

运动能力:抓住关键期,锻炼平衡感

思维力:可以回答简单的指引性问题

想象力:开始出现想象的萌芽

观察力:抓住微小事物,培养敏锐观察力

专注力:纠正无意识下的关爱行为

梁大夫直播间:网络热点难题解答

Part 4 2.5~3岁宝宝

身心发展

2.5~3岁能力发展及教养简表

识别养育误区,别被似是而非的观点误导

非暴力沟通,父母可以这样做

营养支持

补钙,更要补充维生素D

补铁,别忘了搭配维生素C

补锌,让孩子胃口更好

钙铁锌营养餐

让厨房成为亲子互动课堂

习惯养成

入园前,培养规律作息

引导孩子做家务,培养责任感

孩子争抢玩具,抓住机会,培养社交

懂感恩的孩子,是家庭最高级的炫富

亲子关系

不吼不叫,孩子更愿积极配合

与孩子沟通,规避“说”和“听”的误?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批评的艺术

正确解读孩子的“适龄行为”

心智能力发展

懂点性格心理学,破译孩子的心灵密码

善于观察的孩子,理解更深刻、感受更细腻

逻辑力强的孩子爱思考

重视孩子的审美敏感期,让孩子热爱生活

梁大夫直播间:网络热点难题解答

Part 5 家庭诊所

发热与感冒

不同程度发热的护理攻略

流感和普通感冒应区别对待

缓解感冒的有效方法

鼻炎与扁桃体

不同年龄段鼻炎的不同表现

鼻炎和感冒怎么区分

改善鼻炎症状的有效方法

扁桃体炎有急、慢之分

缓解扁桃体炎的有效方法

咳嗽与肺炎

听咳嗽的音色,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缓解咳嗽的有效方法

“四看一听”,鉴别肺炎与感冒

防治肺炎的有效方法

便秘与腹泻

正确判断攒肚和便秘

缓解便秘的有效方法

腹泻原因不同,需区别对待

缓解腹泻的有效方法

积食与厌食

警惕!这些症状说明孩子积食了

防治积食的有效方法

孩子为什么会厌食

避免厌食的有效方法

梁大夫直播间:网络热点难题解答

内容简介

《1~3岁育儿早教启蒙》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培养,解读1~3岁孩子早教5大核心需求,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促进其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编辑推荐

本书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堆砌,更不是假大空的心灵鸡汤,而是一本所有父母都能理解、每个家庭都能轻松上手的实践手册,具有坚实理论支撑的完整知识体系。

★身心发育——能力发展,教养技巧及误区,帮你抓住各阶段养育重点

★营养支持——亲密联结、情绪管理、形成规则,孩子自信独立不再难

★习惯养成——长高、益智、调免疫,科学喂养更放心

★亲子关系——思维力、想象力、观察力、专注力,开发无限潜能

★心智发展——生活、运动、学习、社交习惯培养,受益终生

★疾病保健——感冒、咳嗽、鼻炎、腹泻,掌握绿色疗法,捍卫孩子健康

内容推荐
本书以脑部开发为重点, 内容涵盖幼儿时期的身体心理发育历程、营养支持、习惯培养、亲子关系、疾病防治、STEAM式潜能开发、育儿实例解析等诸多方面, 告诉父母如何更高效地轻松育儿。全书介绍了世界其他国家育儿的先进理念和育儿观, 让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有更多选择和参考, 同时缓解育儿过程中的种种压力和焦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3岁育儿早教启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芙蓉 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8430451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000
出版时间 2020-10-01
首版时间 2020-10-01
印刷时间 202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1-3岁孩子的父母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家庭保健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24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