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为了实现我国审计准则与靠前审计准则的持续趋同,2019年2月财政部发出《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等18项审计准则的通知》(财会[2019]5号),随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19年3月针对18项修订的审计准则发布了24项应用指南,内容涉及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应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财务报表披露审计等三方面,旨在满足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规范和指导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的近期新发展。 第4版针对靠前及我国审计准则体系的重大变化做了全面修订,体现了我国审计实务的近期新变化与发展,全面融合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和审计流程。 作者简介 陈汉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靠前商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人。中国会计学会学刊CJAS联合主编,入选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历任厦门大学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生院副院长、管理学院副院长、会计系主任。2004年主持重量精品课程《审计学》,同年入选教育部首届“新世纪很好人才支持计划”。 主要从事资本市场审计、内部控制与会计问题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研究项目,在靠前会计学刊JAR,CAR及靠前学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发表论文,编著了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的审计学系列教材。 目录 章  审计概述 节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审计的定义与分类 第三节  审计相关业务概述 第四节  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 第五节  审计技术的演进与趋势 第二章  审计职业规范与审计人员法律责任 节  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 节  注册会计师及其素质要求 第二节  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组织形式 第四章  审计目标、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节  审计目标 第二节  审计证据 第三节  审计工作底稿 第五章  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 节  审计风险 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 第六章  审计抽样技术 节  审计抽样概述 第二节  控制测试中的审计抽样技术 第三节  实质性程序中的审计抽样技术 第七章  接受业务委托与计划审计工作 节  接受业务委托 第二节  计划审计工作 第八章  风险评估 节  风险评估程序概述 第二节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第三节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第九章  风险应对 节  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 第二节  控制测试 第三节  实质性程序 第十章  审计流程在业务循环审计中的应用 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第二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第三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第四节  货币资金审计 第十一章  完成审计工作 节  完成外勤审计工作 第二节  期后事项 第三节  与治理层的沟通 第十二章  审计报告 节  形成审计意见和出具审计报告 第二节  审计意见与审计报告类型 第三节  考虑持续经营的影响 第十三章  内部控制审计 节  内部控制审计与整合审计概述 第二节  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步骤 第三节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