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世纪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胡克的这本书,比较典型地代表了当代西方哲学在辩证法观方面的一种思潮,它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起来,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方法主要适用于人类历史和社会,它的原则主要表现为历史意识和阶级活动的逻辑,它是意识生活的哲学韵律,自然的客观秩序只有当它隐含地涉及它制约着社会和历史活动的方式时,才同辩证法有关。本书显然有助于我们通过对照、比较、分析和批判,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去推进唯物辩证法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内容推荐

本书的第一章可以用来作为全书内容的导言。它和第二章及第十二章一起说明和发挥了把对当代哲学和社会思想的这些研究统一起来的立场。大部分材料虽仍以载于一些读者不易看到的期刊中的先前的形式刊行,但为了时间性和力求准确起见,已作了某些修改和补充。

各章的次序已作了这样的排列,把第二编对专门哲学问题的讨论紧接在对各种互相冲突的社会哲学的评价之后。读者看其兴趣所在,可以从第一编开始,也可以从第二编开始。

目录

译者序/1

原序/l

第一编 社会学说上的冲突

第一章 信仰方式上的冲突/3

第一节 信仰和行动/3

第二节 选择和信仰/5

第三节 民主和科学方法/9

第二章 社会探究中的抽象概念/12

第一节 可以分析的和不可以分析的抽象概念/14

第二节 在无意义后面的意义/21

第三节 一种认识社会行为的办法/23

第四节 抽象概念和社会理想/28

第三章 知识和利益/33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民间传说/4l

第一节 政客的手册/4l

第二节 胡克先生的民间传说——一个答复(塞尔曼.阿诺德)/5l

第三节 既不要神话,也不要权力——一个答辩(悉尼.胡克)/56

第五章 论作为武器的思想/62

第一节 思想的解释/62

第二节 思想和直觉/63

第三节 思想和行动/66

第四节 在行动中的思想/70

第五节 思想和目的/73

第六章 完整的人道主义/78

第一节 新的基督教世界/79

第二节 神学和政治/87

第三节 完整的人道主义和战争/93

第四节 科学、无神论和神话/97

第五节 附录:一个评论和答辩/104

第七章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活的东西和死的东西/10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危机/108

第二节 科学、理想和科学方法/110

第三节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113

第四节 国家学说/1114

第五节 作为工具的党/116

第六节 革命的解剖/120

第七节 权力拜物教/122

第八节 权力的使用和滥用/126

第九节 历史唯物主义/129

第十节 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主义/130

第十一节 马克思的理性主义/134

第十二节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136

第十三节 手段和目的/14l

第二编 科学和理性的神话

第八章 辩证法与自然/147

第一节 辩证法的七种意义/148

一、作为普遍的和客观的辩证法/148

二、作为转化的逻辑的辩证法/150

三、作为选言逻辑的辩证法/152

四、作为两极对立的辩证法/153

五、“主观的”辩证法/155

六、作为有机的相互联系的辩证法/156

七、作为科学方法的辩证法/158

第二节 辩证法的含糊与不一贯之处/160

第三节 辩证法诸“规律”/167

一、矛盾/167

二、否定之否定/176

三、量和质/182

第四节 作为神话的辩证法/185

第五节 附录:爱因斯坦论恩格斯/190

第九章 科学和新蒙昧主义/194

第一节 科学和社会意识/194

第二节 新宗规/197

第三节 布丁的证明/198

第四节 不可避免性/203

第五节 辩证的狂想曲/204

第六节 辩证法和生物学/207

第七节 辩证法和物理学/2ll

第十章 社会和历史的辩证法/217

第一节 作为存在变化范型的辩证法/218

一、作为摆动节 奏的辩证法/219

二、作为斗争的辩证法/220

三、作为历史的相互作用的辩证法/22l

第二节 作为一种了解变化的方法的辩证法/223

一、作为相互联系的辩证法/223

二、辩证法和整体论/225

三、辩证法和调查研究/226

四、辩证法和命运/228

第三节 辩证法中的意义和无意义/229

第四节 辩证法和双重“真理”的学说/232

第十一章 阶级科学的神话/234

第一节 科学和民族主义/234

第二节 “阶级”科学的意义/237

第三节 科学和科学家们的动机/239

第四节 革命的神话和遗传学/24l

第五节 科学——负责的和自由的科学/245

信 条

第十二章 民主的生活方式/249

第一节 定义的检查/251

第二节 民主的积极条件/253

第三节 反对民主的论据/256

第四节 民主的价值和方法/259

试读章节

为什么追求真理在社会探究中不像在自然科学中那样强烈和普遍,那是一个很有兴趣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和这里所谈的无关。它显然是同冲突的存在有联系,而且和这一事实有联系,即为了获取一种利益,希求对人民发生影响,而如果一切的主张都要接受批判和公众的检查,那是不会那么容易地得到这种利益的。顺便必须注意,就是在以前的几个世纪中,凡是以为科学的发现危害了那些传统的特权的地方,也在物理学和生物学上对自由探究存在着确定的阻碍。

然而有很多人确是对发现社会和政治的事务方面的真理感到兴趣,这也是没有疑问的。的确,任何一个人在对假定是任何情境的实况或将有的实况作出一种论述时,很少敢公开用那么多的话来承认他这样做时对真理是不感兴趣的。然而,尽管有很多的人希望在这领域内发现真理,尽管认识有关我们自己和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的真理是那么重要,我们谈到社会科学也全然只是出于一种礼貌。被当作关于社会事务的知识的东西通常只是在某个集团中得到流通;在别的集团中则把它认为是一种偏见。有些人从此就作出轻率的结论说,在社会科学中不可能发现“诸多真理”,或至多只能发现用以说明那些真理的相对性的一条“真理”或“规律”。

改进社会探究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出一种共同的意识,认识到在作出意图传达知识、指定意义并得到检验的任何陈述以前所必须完成的各种条件。

这一章中我的论点是:对于社会探究的最大理智阻力、理智混乱的最常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言论之中使用未加分析的和不能分析的抽象概念。注意,我不是简单地只说使用抽象概念,即运用那些不是直接指向我们所能看见、感觉、接触或听到的东西的有意义的名词。举例来说,我们说一个人是“天真的”、“可靠的”、“理智的”等等,说“精神上的勇气是一非常珍贵的道德”,在那里所有重要的名词都是一些不直接指向可感觉的东西的抽象概念,然而我们了解其意义。

P13

序言

……

二、《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其书

既然胡克是这样一位人物,《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又是这样性质的一本书,那为什么要把它译介给我国读者呢?

根本的原因,在于胡克的这本书,比较典型地代表了当代西方哲学在辩证法观方面的一种思潮,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去研究当代各种思潮,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因为事情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所指出的:“中国和世界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一方面证明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生命力,一方面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新时期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的任务,就是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规律,同时要研究当代世界的新变化,研究当代各种思潮,批判地吸取和概括各门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广泛研究当代各种思潮,才能既避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死的教条的错误观念,又避免盲目崇拜资产阶级某些哲学和社会学说中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的错误观念,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那么,胡克的《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所代表的当代西方哲学在辩证法观方面的那种思潮,究竟是怎样的呢?

这种思潮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立起来,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方法主要适用于人类历史和社会,它的原则主要表现为历史意识和阶级活动的逻辑,它是意识生活的哲学韵律,自然的客观秩序只有当它隐含地涉及它制约着社会和历史活动的方式时,才同辩证法有关。所以,这种思潮认为,马克思本人从未谈到过一种自然辩证法,因为将辩证法应用于自然的企图,是同马克思的自然主义出发点相矛盾的。而恩格斯关于自然过程是受辩证否定的支配的描述,则是把意识的要素当成了一切事物的一个普遍的特征,从而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假设不相容的。不仅如此,胡克还认为,从历史上和分析上说来,相信自然辩证法,这是从普罗提诺到黑格尔的每一种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体系的中心学说。

为了否定自然辩证法、否定辩证法的客观实在性,这股思潮把抨击的矛头集中指向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

它先是把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混淆起来,否认矛盾的客观实在性。例如,胡克在本书中说,自从亚里士多德时代以来,矛盾是命题或判断或陈述,而不是事物或事件,这已经成为逻辑理论的一种老生常谈了。而恩格斯认为矛盾是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现实力量,则是把逻辑范畴看成是物质关系。

接着,它又离开了对立去把握同一,否认矛盾对立的普遍性和客观实在性。胡克在书中认为,假如严格地应用两极性的隐喻,那么,把它扩展到每一种事物,就是最纯粹的神话,因为如果从实质上来加以解释,那么,或者两极对立仅仅表示自然界存在差别,那是正确的,可又是微不足道的;或者两极对立完全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例如,磁石中的两极对立的结构,就完全不同于阳性与阴性、算术上的加与减、遗传与环境、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两极对立的结构。胡克在这里,显然是借口两极对立在结构上的差异性,去否定两极对立的普遍性。

随后,这股思潮猛烈抨击恩格斯所阐述的运动的矛盾性质。

恩格斯在谈到运动的矛盾性质时,曾经说过,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

而胡克在书中,一方面说恩格斯的描述没有揭示出形式上的矛盾,因为如果承认物体具有不同的部分,那么,说它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两个不同的地方,是完全正当的,而如果把不同的时间加以区分开来,那也不难承认一个物体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另一方面,又说恩格斯为他的主张提出的唯一论证,就是在很久以前由芝诺所提出的各种总的考虑中一个考虑的变种。胡克在这里显然是把恩格斯就一个运动着的物体整体所作的描述,变成对运动结果的描述了,然而这和恩格斯的原意却是背道而驰的,因为胡克把运动所体现的不间断性和间断性的矛盾统一人为地割裂开来,抓住其问断性加以绝对的夸大,否认其不间断性,而恩格斯却是从时间和空间的不间断性和间断性的矛盾统一中去把握事物运动,从事物的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矛盾统一中去把握事物的运动的。

最后,这股思潮断然否定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攻击唯物辩证法的自己运动论是把逻辑观念变成造物主,用内在神学代替超越神学,为此而要求根本抛弃辩证法这个用语,用科学方法取而代之。胡克在书中说,辩证的方法,只有在其被理解为科学方法的同义语时,才能声称有意义而具有正确性,而既然在传统的公式中,辩证法为许多使人误解的和错误的概念所困扰着,那么,抛弃辩证法这个用语,就会更有助于清晰的思维……胡克的这个指责显然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唯物辩证法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坚持自己运动论,就是坚持自然界是按照自己固有规律运动着的客观物质世界,而根本否认自然界有任何目的,根本否认自然界是按神的目的创造或按绝对观念的内在目的运转的,正因为这样,它才同任何神学彻底划清了界线。 至于胡克所提出来取代辩证法的“科学方法”,实际上只是一种夸大感觉、经验的认识而忽视理性的认识的狭隘经验主义,它是根本不能取代辩证法的。

过去有一个时期,我们在教学与研究中,往往采取孤立地阅读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的方法,对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种种思潮,对于它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挑战和非难,常常是不闻不问。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在效果上并不利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之,以马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着研究当代世界的新变化,研究当代各种思潮,不是更有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更有利于我们回答现代西方哲学的挑战,特别是更有利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吗?!例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阅读和研究胡克的这本《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就显然有助于我们通过对照、比较、分析和批判,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去推进唯物辩证法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徐崇温

(序言摘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世纪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悉尼·胡克
译者 金克//徐崇温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63075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4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087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The Humanities Press,New York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