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是我国的人民教育家、的战士。他为 国教育改造、普及人民教育、争取民族解放和建立人民民主的新 国奋斗了一生,留下了 量的 作。他的 作,散见于1913年到1946年的外报刊。生前曾以各种形式出版各种专集,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本集编入迄今收集到的陶行知的文稿,有文章、诗歌、教材、书信、演讲、小说、谈话、章程、提案、文电、广告、备忘录等2530篇(其 教材13本、小说1部、备忘录55册)。附录共314篇(包括附在 九卷末的年表),一种为文末附,一种为卷末附录。
| 图书 | 陶行知全集(共12册)(精) |
| 内容 | 内容推荐 陶行知是我国的人民教育家、的战士。他为 国教育改造、普及人民教育、争取民族解放和建立人民民主的新 国奋斗了一生,留下了 量的 作。他的 作,散见于1913年到1946年的外报刊。生前曾以各种形式出版各种专集,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本集编入迄今收集到的陶行知的文稿,有文章、诗歌、教材、书信、演讲、小说、谈话、章程、提案、文电、广告、备忘录等2530篇(其 教材13本、小说1部、备忘录55册)。附录共314篇(包括附在 九卷末的年表),一种为文末附,一种为卷末附录。 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1920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推动平民教育运动。1926年起草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次年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学校)。认为“教育与政治是不能分离的,二者能同时并进,同时革新,国民革命才有基础和成功的希望”。批判地改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口号,形成“生活教育”思想体系。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国难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主张采用”小先生制”,实行“即知即传”。发起组织生活教育社,1934年出版《生活教育》半月刊。一二九运动后,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与沈钩儒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提出教育必须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务。先后创办育オ学校和社会大学。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著有《陶行知全集》(12卷本)等。 目录 至4卷:论著卷第5卷:教材卷第6卷:英文著译卷第7卷:诗歌卷第8卷:书信卷第9卷:书信人名索引卷0卷:备忘录卷1至12卷:补遗卷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陶行知全集(共12册)(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陶行知 著 方明 编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四川教育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085050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8160 |
| 版次 | 3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0-01-01 |
| 首版时间 | 2020-01-01 |
| 印刷时间 | 2021-10-1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4-5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