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福建传统的福文化(精)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通俗的笔触提炼福建传统的福文化(精)特点,解读散布在八闽山水间的“福”字背后的深蕴,品味文化典籍、书法绘画中的福文化信息,展示撒播在建筑、碑刻中的祥瑞图案,品鉴千百年来百姓对福最质朴的期盼与追求,介绍极富福建特色与鲜活的祈福习俗。同时,书中还阐发如何汲取福文化的精神力量,讲好福建福文化故事,实现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基业长青而造福。
目录
导 言
第一章 万千期盼,集于“福”字
一、石上“福”字最可人
1. 朱熹的“德福观”
2. “福”字见证理学传承
3. “福地洞天”
4. “福寿”牵两山
二、皇家赐福
1. 赐福苍生
2. 尽心报国甘国宝
3. 福将罗英笏
4. 一门三杰卫海疆
5. 陈若霖的14 个“福”
6. 福国利民林则徐
7. “一代福人”梁章钜
8. 忠勤正直黄宗汉
9. 反哺祖国胡子春
第二章 福图里的祥瑞气息
一、《百福图》
二、建筑中的“福”字雕饰
1. 红砖里的红火气
2. 坊巷处处福元素
3. 土楼藏福
4. 廊桥造福
5. 最喜“龙凤福”
6. 还有多少未知的“ 福”
三、蝙蝠寓福
1. 建筑中的蝙蝠造型
2. 玉雕中的蝙蝠形象
四、器物中的福
第三章 文脉里的福文化精神
一、典籍中的福文化思想
1. 谢肇淛的福寿观
2. 陈衍眼里的“攸好德”
3. 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
4.《重振福宁宫记》里的福文化思想
5. 从《四留铭》看家风家训中的福文化
6. 从曾庭龙“十福”说起
7. 从龚颖《正己箴》看“福”的思辨性
8. 厚德方可载福
二、书画中的福文化
1. 华喦,笔间刷却世间尘
2. 黄慎,画到精神飘没处
3. 林纾,我意独饶山水味
4. 伊秉绶,不负月明能几人
5. 福字打底的漳州木版年画
三、匾额里的福文化
四、宗祠:福文化的荟萃地
五、唱得梨园乾坤福
第四章 祈福中的美好心愿
一、悠远的祭祀,光大的祈福
二、祈得顺风好远航
三、与海的约定
四、闽台民间乞龟摸福习俗
五、高天厚土作大福
六、“闹春田”祈福盼丰收
七、傩狮送福显威灵
八、陪嫁福袋
九、踏浪鱼龙舞
第五章 福文化的时代光芒
一、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
1.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2. 国强民富
3.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二、福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弘扬
1.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
2. 福山福水,有福之州
三、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 领悟福文化的深刻内涵
2. 以新理念为指导,弘扬与发展福文化
后 记
序言
“福”,是中国最古老的字之一。“福”字最原始
的意义,就是双手捧举酒器虔诚地敬奉上苍,以祈求上
天保佑,赐予好运。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先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亦
随之提高, 包括对“福”的理解与认识,这在《尚书?
洪范》中得以集成性地体现。商纣王叔父箕子向周武王
陈述治国安邦策略时提出“向用五福,威用六极”的主
张。“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
好德, 五曰考终命。”而“六极”则相反,短命、疾
病、忧愁、贫穷、品行恶劣等。
“五福”思想对后世影响至深,贯穿于治国理政、
修身齐家等过程,并不断踵事增华,至今已融入我们生
活的方方面面。福是国人共同的愿景、集体的无意识,
并沉淀为一个博大而深邃的文化体系。人们对神奇的自
然现象,发达的人文,美好的事物、现象、心理诉求,
统统归结为福。福文化是一种影响深远且广大的价值观
,是各民族风情和精神情感的凝结,是不断创造和丰盈
的、鲜活而开放的文化系统,可谓无处不福,无时不福

文化具有地域性,福建福文化同样也深深打上闽地
文化烙印。
福建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而融合了古闽越族元素、
异域元素、海洋元素等各类文化的交汇地。中国传统的
福文化在福建特有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社会环
境中呈现出具有福建地域特色的存在形态,积存在风土
、人情、语言、艺术、道德、教化、宗教、信仰、族群
、图腾等等生活的琐碎中。
福建卧海负山,徜徉于山水之间,既是农耕文明的
尽头,亦是海洋文明的前沿。闽山含烟凝翠,闽水潺湲
奔流,江海相连而互动。想先贤驾一叶轻舟,凌万顷茫
然,鲸波浴日,江涛浸天,凭海为市, 别有一番天风
海韵。福建气候温和湿润,水、大气、森林覆盖率等生
态环境指标令兄弟省份羡慕。寿山福海,宜居怡情,当
为福建之福。
大自然还赐予了福建丰富的物产,所谓“山珍海错
各自奇”。身处八闽,有享不完的口福。闽菜就是先民
融山海丰饶之食材、南北烹饪之技法、海内外多样之调
料而创制的著名菜系,经典菜品如佛跳墙,特色小吃如
鱼丸、肉燕、土笋冻、面线糊等等都蕴含着福文化的因
子。
福建的很多城市,历史都给予了一款值得骄傲的名
茶,如铁观音、茉莉花茶、大红袍、天山绿、福鼎白茶
、白芽奇兰、漳平水仙、正山小种等等,品种之齐、品
类之多,独步全国,自宋即有“天下之茶建为最”之誉
。色不论红绿青白,皆是让人舒服的颜色;名不论肉桂
水仙,都给人以美的遐想。
福建最早为闽越族人栖息之地,与生俱来的崇拜自
然万物心理, 生成为浓烈的、后世所谓的“好巫尚鬼
”观念。晋唐以来,中原汉人代有南迁,他们所带来的
文化、科技、习俗,与古闽越土著文化不断交融,而沉
淀为地域性文化群落。宋元海上贸易繁盛之时,不同种
族、形态的文化在同一块地域进行空前的碰撞,令福建
文化异彩纷呈。海纳河涵,开放开先,有容乃大,有容
乃强,福建文化逐渐定型,成熟,生生不息,在教育科
技、文学史志、书画工艺、建筑人文、艺术宗教、民俗
节庆等领域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福文化亦体现出福建特有的地域表达。“福地福人
居”,福建乃人间福地。福建、福州、福清、福安、福
鼎等地名,最直观地反映了百姓的所念所盼;永安、永
泰、寿宁、周宁、水吉、崇安等等寓意吉祥的名称,无
不表达了民众心理最直观的诉求。至于含“福”字的街
道里弄、寺庙道观、寨堡桥梁道路与文物礼制等等就难
以计数了。
世世代代的福建人怀着对福的期许,勤勤恳恳,憧
憬着,更开拓着美好的生活。宋淳祐五年(1245),宋
理宗御批“敷赐五福, 以安一县”,即在今天的宁德
市析置福安县。按照首任县令郑黼对御旨的解读,就是
“自求多福,修己以安”。这话说得很实在,道出了基
层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追尚国泰民安就是“福”。这
是治国理政的亘古法则。
在国如此,就个人而言亦不例外。明代福清籍宰辅
叶向高告老还乡时,将家乡“郭庐山”改为“福庐山”
,这样,他便成为另一重意义上的“五福老人”了,即
福建省、福州府、福清县、福唐里、福庐山。乍一看,
像个通信地址,但不管怎么说,足见传统的“五福”思
想影响至深,人们变着花样追求人生的幸福美满。平潭
有五福庙, 与此几乎同出一辙,只是为纪念名臣陈福
而已。
福字当头,安宁兜底,福寿康宁既是福建的表情,
更是八闽的底色。例如,福建造的船在明清文献中被称
为“福船”。福船尖底、阔面、水密舱设计,作为商船
可在海丝浪花中破浪前行;作为战船在剿灭倭寇中功勋
卓著;作为官船,伴随郑和下西洋、出使琉球等, 是
国之重器。福船之福,实至名归。
王审知开闽以来,发展商贸,招贤纳才,广开庠序
,福建陆续涌现出一大批超群出众的历史人物。他们在
学术思想、教育科技、文学艺术、货殖营生等领域叱咤
纵横,令历史铭记。
至宋以降,如黄仲昭云:“
导语
“福地福人居”,福建乃人间福地,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福”命名的省份,福文化蔚为大观。与此同时,福建、福州、福清、福安、福鼎等地名,最直观地反映了百姓的所念所盼。福建福文化从千年历史深处走来的精彩,后人虽然没有停止过诠释,但还未全面系统地挖掘与整理,大量福文化遗存或尘封在图书馆发黄的页卷之中,或镌刻在石碑中,在某个角落里与风雨相伴。此实乃福建文化方面之一大憾事。《福建传统的福文化(精)》,图文并茂,将福建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福文化图片汇集一堂,展示了福建传统的福文化(精)魅力,从而为让百姓知福惜福造福,让福文化在当今焕发出新的气象,服务于福建高质量发展,建设人间福地而做出应有的参考。
精彩页
古往今来,福文化得到了老百姓高度的心理认同和价值认同,流淌在血液里,内化在灵魂中,体现在丰富多样的建筑物、款式各异的服饰、鲜活的祈福习俗、乐善好施的传统等等方面,因此推动福文化传承、创造的最大动力,只有来自文化的认同与日常生活,除此无他。那种认为“福”与“文化”、“福文化”与“产业”是两张皮的做法,然后再刻意捏合,无异于把鱼从水中捞出,再教其花样游泳之类的技巧,是典型的机械主义,只能走向死胡同。
因此,福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首先应认真学习并融会贯通中国传统福文化理论知识。长期以来,我们浸润在福文化中,但对福文化的理论提炼有所疏失,乃至于一些人一提到福文化就是“俗气”等,显然认知是错误的,对发展福文化很不利。
我们开篇已经充分阐明,中国传统的福文化具有广泛性、思辨性、主观性等特点,更是一种价值观,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福文化价值观指导行事。
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继承了我国自古以来的福文化思想,更丰富了福文化的内涵,对传统福文化进行了创造性发展。在新时代,更是激活了“幸福”这一美好生活的愿景与百姓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福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植根于百姓的衣食住行、生活的价值观中,所以,当今福文化发展、创意、品牌打造等一定要在民众生活中汲取营养,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否则将沦为无源之水。传统,并不意味着古老,更不意味着保守。赓续传统,只有老老实实先理解传统,与传统实现对话,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以现代的思维、时尚的思维、年轻的思维为传统注入活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福建传统的福文化(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福建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绘者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1089482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22-12-01
首版时间 2022-12-01
印刷时间 202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中学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630
CIP核字 2022217502
中图分类号 G127.57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45:39